第1篇:教科版八年級數(shù)學《121機械能》教學設(shè)計
一、新課引入
引入能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提及能量,也簡稱為能,例如熱能、電能、能源開發(fā)等等?!澳芰俊笔菙?shù)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聯(lián)系。我們說一個物體就能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量。而且,物體才能做的功越大,這個物體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能量的單位和功是一樣的,也是焦耳。
自然界中,能量的方式好多,明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能量的方式——動能和勢能。
二、動能羅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具有動能的物體。
有條件時可以幻kt板演示:失控的車輛經(jīng)常容易絆倒路旁的木柱、廣告牌;呼嘯的海浪有時會沖壞海堤,推倒房屋;*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靜止的球*得遠遠的,跑位的人能撞碎他人…
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失控的車輛、呼嘯的海浪、*出去的玻璃球、跑動的人就能對其他的物體做功,可見它們都有能量。
提問:是哪些緣由使它們都還能做功的?它們有哪些共同特征?
它們的能量是由于它們運動才具有的。我們把物體因為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作動能。
提問:舉例什么物體具有動能。
提問:物體才能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大。這么物體的動能的大小決定于什么誘因呢?
車輛速率越快出事故就越嚴重,對別的物體做的功越多,這說明物體動能的大小和它的速率有關(guān)。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速率越大動能越大。一輛車輛以同一速率運動,重載時比空載時出事故會更嚴重,這說明物體的動能還和質(zhì)量有關(guān)。具有相同速率的物體,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
其實,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速率越大,動能就越大?
第2篇:《機械效率》滬科版教學設(shè)計中學數(shù)學
機械效率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用符號η表示,估算公式為η=W有/W總*100%。生活中機械效率的應用有起重機、汽油底盤、柴油底盤、滑車架、滑車架等。下邊是應屆結(jié)業(yè)生小編為你們搜索整理的《機械效率》滬科版教學設(shè)計中學數(shù)學,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曉得W總、W有用、W額外的含意,并清楚她們之間的關(guān)系;
(2)曉得機械效率的定義;
(3)曉得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理解機械效率總大于1;
(4)會用公式估算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5)曉得增強機械效率的主要方式。
2、過程與方式:
(1)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中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實驗*作能力:包括組裝滑車架、使用*簧測力計及其刻度尺等;
(3)通過參與探究滑車架機械效率的活動,使中學生加深對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認識;學習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迸發(f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中學生發(fā)覺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學生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互相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曉得機械效率的存在,并會測算滑車架的機械效率。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
教學方式:
探究、討論、歸納、總結(jié)
教具打算:
*簧測力計、米尺、滑輪、線繩、木板、木塊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在使用簡單機械提高或聯(lián)通物體時,我們要對機械做功,機械又要對物體做功,這么我們對機械所做功和機械對物體做功相等嗎?
[新課教學]
一、活動:以動滑輪為例,比較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
1、設(shè)計方案:
2、需檢測的數(shù)學量和使用工具:
3、實驗注意事項:
(1)測拉力時,應勻速帶動*簧測力計。
(2)繩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豎直向下為宜,若方向向上,*作、讀數(shù)均不便捷。
4、設(shè)計表格,進行多次實驗,將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
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J
5、得出推論:手拉繩所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所做的功是(相等或不相等)的。
二、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1、在前面的活動中,將鉤碼提高至一定的高度是我們的目的,所做的功稱作有用功,記作:W有用;在使用動滑輪提高重物時,需克服磨擦阻力做功,還要克服動滑輪的重量做功,這部份功似乎并非我們所須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們將它稱作額外功,記作:W額外;而我們把手的拉力(即動力)對動滑輪做的功稱作總功,記作:W總。
2、進一步以用水桶打水為例說明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且得出總功應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即W總=W有用+W額外。
3、再次以使用斜面為例說明:將重物提高h所做的功Gh為有用功;使用斜面時,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為總功;服磨擦力所做的功為額外功。
三、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在使用機械時,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總等于機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1、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即總功。
2、機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包括克服有用的阻力,如物體的重力,物體與地面的磨擦力等,還包括克服額外的阻力所做的功,如動滑輪重、繩和動滑輪間的摩擦等。即包含了有用功和額外功。
3、理想情況下,(即:不計摩擦,動滑輪重等時)W額外=0,所以有:W總=W有用
4、一般情況下,額外功不能為零,則有:W總=W有用+W額外
四、機械效率
1、定義:化學學中把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η表示。
2、表達式:
η=W有用/W總×100%
3、例題:
用一個動滑輪,將200N的物體勻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為120N,此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指出解題規(guī)范及注意事項)
4、說明:
①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比列的多少,是一個比值,所以是一個無單位的化學量,用比率來表示。
②因為W有用總大于W總,所以機械效率總大于1。(為何?可請中學生回答剖析)
③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能好壞的化學量,機械效率高的機械*能優(yōu)良。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所使用的機械工作時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無關(guān);與機械工作時的快慢程度無關(guān);與機械工作時所完成的功的數(shù)目多少也無關(guān)。
五、課堂練習:
(1)用定滑輪平緩提高質(zhì)量為20kg的物體,所用拉力為220N,當物體提高2m時,求有用功、總功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g=10N/kg)
(2)因為在使用杠桿時的磨擦特別小,故杠桿是一種機械效率十分高的簡單機械,若用一根機械效率為90%的杠桿將一個18.0kg的物體提高50cm,須要做多少總功?(g=10N/kg)(提示后可讓中學生課后解答)
六、課堂活動:
1、影響滑車架的機械效率的誘因——課本圖10-34(機械效率相等嗎?)
將實驗數(shù)據(jù)計入課本表格內(nèi)。
(1)實驗、討論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什么誘因有關(guān)?怎么能夠提升它的機械效率?
(2)中學生歸納總結(jié):
①增加物重;
②減小機械自重;
③減小滑輪轉(zhuǎn)動時的磨擦阻力。
2、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誘因:
(1)光滑程度相同時,木板的傾斜角度越小,機械效率越小;
(2)木板的傾斜角度相同時,木板越光滑,機械效率越大。
課堂小結(jié):
1、有用功、總功、額外功、機械效率;
2、探究機械效率的變化,增強機械效率的技巧。
布置作業(yè):
課本作業(yè)第1、3、4題。
第3篇:八年級數(shù)學機械效率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意及兩者的關(guān)系。
2、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并能估算簡單機械的效率。
3、培養(yǎng)中學生對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學心態(tài)。
過程與方式: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使中學生加深對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認識;學習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迸發(f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中學生發(fā)覺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學生與別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曉得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難點:檢測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
【教學儀器】
筆記本教學平臺一套,滑車架、鐵架臺、*簧秤、刻度尺、相同鐵塊和細線各20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師:我們中學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如今需把100n重的砂子運到6m高的樓上。在投影儀播出出右圖:引導中學生先觀察圖片,一分鐘后,班主任:大家感受到了哪些呢?
中學生:第三種方式最省力。
班主任:假如從功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會如何呢?
首先,讓中學生一起剖析,這三種工作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石子從地面運到頂樓,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朋友們估算一下,單純完成此任務,須要做多少功呢?
按照中學生的估算結(jié)果,板書:w1=g沙·h=600j
第三種形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總·h=690j
第二種方法,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總·h=780j
第一種方法,人做的功是多少呢?
1)w2=g總·h=3120j(此處中學生遇見了困難,這也是安排里邊估算次序的目的。困擾一:須要估算走道的寬度嗎?提示中學生:在力的方向上聯(lián)通的距離,可以分解成先水平聯(lián)通不做功,再豎直升高做功。困擾二:人的體重該不該算上?)
中學生剖析估算結(jié)果:三種形式做的功都比w1多,額外多做的功不一樣,可見第三種形式最好。
設(shè)計意圖:充分借助課本資源,讓中學生通過估算,比較,在腦中初步產(chǎn)生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為新課講授做好充足打算。
師:我們的目的是把砂子運上樓,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運到6m高的樓上,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必須做的功,這是有用的功。用滑車架將砂子運起來,在完成運砂子的同時,還不得不對桶和動滑輪也做了功,再者還要克服各類磨擦做功,這部份對砂子提上樓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額外功。
板書:
(一)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有用功:在工作時,對人們有用的功。
額外功:在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的和。
典型練習:
用桶從井中提水的時侯,對做的功是有用功,對做的功是額外功。
假如桶掉到井里,從井里撈桶時,撈上來的桶帶有一些水,這時對桶做的功是功,對水做的功是功。
設(shè)計意圖:首先通過搬石子明晰“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之后通過典型習題練習讓中學生進一步熟悉三個概念。
二、引入機械效率
1、學生分組實驗(共20個小組,分2個內(nèi)容,每10個小組做1個內(nèi)容,2個實驗并進。)
測定:把重g=1.5n的鐵塊,提升到h=0.2m的高度時,
①通過一定一動滑車架所做的有用功、總功。
②通過兩定兩動滑車架所做的有用功、總功。
每位實驗的記錄結(jié)果選1~2組,在投影儀播出出進行剖析。
設(shè)計意圖:通過做實驗,既能提高中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同時又為引出機械效率做好鋪墊。
2、討論與剖析
班主任提問:(1)有沒有一種簡單機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額外功?
中學生回答:(沒有)
班主任提問:(2)使用不同的簡單機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時,所做的總功是否相同?這說明哪些?
中學生回答:(不同)(這說明額外功不同)
班主任提問:(3)額外功在總功中占的比列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中學生回答:(越少越好)
班主任提問:一定的總功中,額外功少意味著哪些?
中學生回答:有用功多。
班主任提問:在使用機械時我們最關(guān)心的是所做的那些總功中,有用功到底占了多少。因此我們引入一個新的數(shù)學量,稱作機械效率。
板書:
(二)機械效率的定義
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稱作機械效率。
板書:
(三)機械效率的公式:
練習:
1、計算課本例題中起重機的機械效率。
2、計算中學生分組實驗中所用的簡單機械效率。
師:由估算結(jié)果推知。
板書:
(四)機械效率η是個百分率,一定大于100%,沒有單位。
三、小結(jié)
師:以上我們討論了機械的效率,雖然在日常的生產(chǎn)、生活中,“效率”的涵義很廣泛。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效率問題。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社會,是講效率的社會,時時、事事、處處都要求高效率,以盡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盡可能多的效益。我們在學習中,也應注意學習的效率,非常是提升45分鐘的課堂效率,這是我們把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
設(shè)計意圖:把機械效率和學習效率進行類比,促使中學生理解概念,同時還滲透學習要講求效率的方式。
四、內(nèi)容推進:
老師適當指導討論如下問題: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升功率是否就等于提升效率?
2、機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升機械效率?
設(shè)計意圖: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中學生能初步區(qū)別功、功率、機械效率這三個不同的數(shù)學概念,因而對全章的知識產(chǎn)生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四、布置作業(yè)
1、認真?zhèn)淇颊n文。
2、預習下節(jié)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打算。
一、教材剖析
1、本節(jié)內(nèi)容除了屬于《機械與人》章節(jié)的重點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整個八年級(初一)數(shù)學學習的集大成章節(jié)。其內(nèi)容包含本章節(jié)機械功能特性、功、功率等相關(guān)知識,還涵蓋了多種受力剖析、判斷和物體運動、平衡等諸多知識??梢赃@樣說,本節(jié)內(nèi)容基本上把一本書大部份知識都融匯交織于此。因而除了是一堂新課,并且還是一堂囊括面十分廣的總結(jié)課,其實也是一堂很具有難度的挑戰(zhàn)課。
2、本節(jié)課除了學習新的數(shù)學概念“機械效率”,才能對于機械效率進行剖析和估算,但是還須要讓中學生才能在學習和生活當中真正的理解”效率”的著力意義,才能在生產(chǎn)實際中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人文和科學的高度結(jié)合。
3、本節(jié)內(nèi)容基本上可以覺得是8年級數(shù)學學習一年以來的收關(guān)之課,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才能把中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認識和理解水平提高一定的層次和高度。
4、本節(jié)教學不能逗留在簡單的理論剖析上,更重要的是結(jié)合實驗讓中學生深切的理解機械效率的意義??简炛袑W生的實驗探究,創(chuàng)造*、歸納總結(jié)、團隊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學生剖析
通過一年以來的學習,朋友們儲備了一定量的數(shù)學基本知識,把握了一定的化學學習技巧和具有一定的實驗、實踐方式和能力。大部份朋友才能適應本節(jié)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應該主意少數(shù)朋友學習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所以本節(jié)課的學習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少一些高難度的理論剖析和復雜的多步驟估算,盡量把具象的知識生活化和形象化,讓中學生通過生活來理解知識,同時借助知識來解釋、指導生產(chǎn)、生活。
2、適當?shù)奶荻群托倍?,照料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朋友,()讓所有朋友都還能參與學習和思索,有收獲。
3、讓學習邁向生活,給中學生預留一定的不同難度的課后實踐探究問題,培養(yǎng)實踐能力。
4、引導中學生進行總結(jié)和反省,提高知識和能力的高度。
5、根據(jù)本地中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本節(jié)內(nèi)容分為兩部份,兩個教學時進行。第一部份讓中學生通過簡單的實驗理解機械效率,才能對相關(guān)問題進行剖析和估算,達到對機械效率的著力理解,把握實驗探究各類機械效率的方式,為下一節(jié)實踐探究各類機械效率做好充分打算。第二部份為實踐探究課,朋友們應用上節(jié)所把握的知識和技巧及要求探究不同機械在多種情況之下的機械效率,但是進行歸納總結(jié),加深對機械效率的認識理解,同時還能借助所把握和發(fā)覺的知識去解決生產(chǎn)生活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②掌握機械效率的意義和估算方式。
③掌握通過實驗、實踐探究、測量和剖析估算各類機械的機械效率的方式。
2、過程和技巧目標
通過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和剖析,初步形象的理解機械效率,之后才能在理論剖析的層次愈發(fā)深入透徹的理解機械效率以及影響機械效率的各類誘因。而且最終能否從理論邁向生活和生產(chǎn)。
3、情感和心態(tài)目標:
培養(yǎng)中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tài)以及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主動探究尋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四、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機械效率,才能進行簡單的估算剖析。
難點:對機械效率深入剖析,把握機械效率的影響誘因,就能分辨功、功率、機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意識。把握實驗探究機械效率的基本技巧。
五、教學設(shè)備和教輔工具
多媒體投影儀、滑輪、細線、*簧測力計、鐵架臺、鉤碼等
六、設(shè)計思想
本堂課應當有以下幾點突出表現(xiàn):
1、教師成為中學生們學習的引導者物理機械效率η怎么讀,巧妙和高效的引導中學生發(fā)覺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應當成為知識的灌輸者,甚至班主任要學會裝“不懂”讓中學生教老師,彰顯中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自我學習的能力。
2、實驗、實踐和理論相結(jié)合,首先由生活發(fā)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jié),解決問題。之后上升到高層次的理論剖析,最后又回歸到生產(chǎn)生活中。著力的彰顯化學科技知識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3、師生之間具有良好的互動,班主任才能著力的把握中學生對于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才能隨機應變,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及內(nèi)容。
4、巧妙鋪墊,預留學習內(nèi)容,為下節(jié)實驗探究做好充分的打算。
七、教學流程
1、學生課前預習
2、課堂用簡明、形象的問題引入新課題
3、實驗探究,歸納總結(jié)
4、小習題訓練,檢測知識把握程度
5、對機械效率深層次,高高度的理論剖析,把握檢測機械效率的基本技巧
6、安排課后作業(yè),以及下節(jié)學習內(nèi)容
7、總結(jié)
八、教學詳盡環(huán)節(jié)以及中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簡單的知識建立
1、讓中學生選擇搬運磚塊的形式引入新課
中學生活動:抽點中學生回答,讓其說明理由
2、分析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有用功:為了達到目的必須做的功。
額外功:為了達到目的,不得不克服其他制約誘因所做的功。
總功:使用機械時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
中學生活動:班主任引導示例,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中學生剖析運送板磚時的有用功物理機械效率η怎么讀,額外功、總功。
引導中學生剖析:在實際使用機械的時侯,總功總是小于有用功,不得不做額外功。
3、引導剖析機械效率
剖析引入緣由
①定義: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
②表達式:
③說明::數(shù)值用百分率表示,沒有單位
意義和作用:評估機械的*能,效率。
中學生活動:翻看書本,找出*回答。而且對知識點強化記憶。
(二)實驗探究,著力體驗實際,檢測滑車架的機械效率。
1、向提問怎么進行實驗體驗和檢測滑車架機械效率機械
中學生活動:思索,討論和回答,班主任引導
2、學生分組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剖析估算,而且把各組數(shù)據(jù)公布于黑板之上。班主任引導中學生歸納總結(jié),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