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理解質量的概念,會檢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理揭秘度的概念,還能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解釋生活實際中與密度有關的化學現象;
3、掌握密度的檢測方式。
【知識網路】
【要點梳理】
要點一、質量
3、測量:
要點二、密度
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容積之比稱作這些物質的密度。
要點展現:
1、公式:
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容積與密度
成正比;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與密度
成反比。
4、圖象:如圖所示:
要點三、密度的檢測及應用
1、測固體的密度: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容積時,采用排液法檢測,這兒采用了一種科學方式--等效取代法。
⑵求質量:因為條件限制,有些物體容積容易檢測但不便檢測質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質量。
⑶求容積:因為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檢測但不便檢測容積,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容積。
⑷判斷空心實心。
【典型例題】
類型一、質量及其檢測
1.(2015秋?北京校級月考)小明借助托盤天平檢測水的質量,部份操作過程如圖所示
(3)燒瓶中水的質量等于燒瓶和水的總質量乘以空燒瓶的質量,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天平測物體質量時,左盤物體質量等于右盤砝碼質量(聯通游碼相當于給右盤增減砝碼),讀數時為m物=m砝碼+m游碼。
故答案為:(1)左;(2)游碼;37.4;(3)45;不變;大。
【總結升華】在天平的使用中應規范操作步驟,明晰注意事項,把握基本的操作步驟,對砝碼銹蝕等特殊情況應做到靈活處理。
舉一反三:
【變式】小明朋友在用天平測物體質量的實驗中,首先取來托盤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發覺如圖1所示情況。
(1)他應采取的舉措是;
(2)天平調節平衡后,小明按圖2所示的方式來稱量物體的質量,小華立刻對小明說:“你操作時起碼犯了兩個錯誤”小華所說的兩個錯誤是:__,。(3)小明誠懇地聽取了小華的建議,重新進行操作.在稱量過程中,又出現了如圖1所示的情況,他;
(4)天平再度平衡后,所用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3所示,這么小明所稱量物體的質量是。
【答案】
(1)將平衡螺絲往右調節;
(2)①用手拿砝碼;②物體和砝碼放反了托盤;
(3)應往右盤內降低砝碼或往右聯通游碼;
(4)47.4g。
類型二、密度及其應用
2.下圖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種物質質量與容積關系時做出的圖像。剖析圖像可知()
A、ρ甲>ρ乙>ρ丙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D、ρ乙>ρ甲>ρ丙
【思路點撥】較不同物質的密度大小關系,可采取兩種方式:①相同容積比較質量,質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質量比較容積,容積小的密度大。
【答案】A
【解析】當三種物質的容積都為50cmcm3時,m甲=50g,m乙=35g,m丙=25g鹽水的密度怎么計算,由于m甲>m乙>m丙,所以ρ甲>ρ乙>ρ丙。
【總結升華】如果題目要求只是比較這三種物質的密度關系,這么我們就可以采取相同容積比較質量或相同質量比較容積的方式,而不須要分別算出這三種物質的密度,之后再去比較。
舉一反三:
【變式】根據下述圖象,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ρ甲=ρ乙D、無法確定
【答案】A
3.對于密度公式
的正確理解是()
A、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不變的
B、不同物質的密度ρ與其質量m成反比
C、不同物質的密度ρ與其容積V成正比
D、不同物質的密度ρ在容積一定的情況下與其質量m成反比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密度概念的認識。密度是物質的本身的特點,不隨物體的質量、體積改變而改變,但還與氣溫和狀態有關。還考察了控制變量法在密度公式中的應用。
【總結升華】密度是物質本身的特點,與質量容積的大小無關。
舉一反三:
【變式】(2016?寶山區一模)關于密度、質量和容積的關系,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密度與質量成反比
B.密度與容積成正比
C.某種物質,質量與容積成反比
D.不同物質,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答案】C
類型三、會用比列關系解決密度問題
4.甲、乙兩個物體質量之比為3∶2,容積之比為1∶3,它們的密度之比為()
A.1∶2B.2∶1C.2∶9D.9∶2
【思路點撥】知道兩個物體的質量之比和容積之比,依照密度公式
可以求出容積之比。
【答案】D
【解析】
【總結升華】解答此題的關鍵是中學生明晰甲乙兩個體積、質量關系,按照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舉一反三:
【變式】有甲、乙兩金屬,甲的密度與乙的密度之比為2:5,甲的質量與乙的質量之比為1:2,這么甲的容積是乙的容積的()
A、0.2倍B、5倍C、0.8倍D、1.25倍
【答案】D
類型四、實驗探究
5.某同事為檢測“花花牛”牌酸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A、用天平稱出玻璃杯的質量m1
B、將適量果汁放入杯中
C、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蜂蜜的總質量m2
D、將杯中果汁放入燒杯中,測出蜂蜜的容積V
E、計算蜂蜜的密度ρ=(m2-m1)/V
(1)你覺得這個方案有哪些缺點?
(2)請你提出改進這個實驗的辦法。
(3)如圖所示為用天平測玻璃杯質量時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情況。則玻璃杯的質量為多少克?
【思路點撥】在測液體的密度實驗中,必須考慮玻璃容器全倒出液體時,容器壁粘液體的情況,不能先測空量筒的質量。
【答案】
(1)測果汁的容積時有較大的偏差,有些奶粘在杯壁上;
(2)將試驗重新排序即可:BCDAE;
(3)33g
【解析】
(1)按原次序,在將液體從燒瓶放入燒杯時,量筒壁粘蜂蜜,使所測容積偏小,密度偏大。
(2)為避免(1)種情況出現,先測果汁和燒瓶總質量,再將果汁放入量杯,測剩余的燒瓶果汁的質量。
(3)燒瓶質量=砝碼質量+游碼對應質量
【總結升華】在測液體的密度試驗中,必須考慮玻璃容器全倒出液體時,容器壁粘液體的情況鹽水的密度怎么計算,不能先測空燒瓶。
舉一反三:
【變式】測定鹽水密度,將以下步驟按正確次序排列上去()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份鹽水到入燒杯中,記下燒杯中鹽水的容積;
B、在玻璃杯中盛鹽水,稱出它們的質量;
C、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鹽水質量;
D、求出鹽水密度。
【答案】BACD
6.下邊是一位朋友在檢測金屬塊密度時的實驗步驟記錄。
A: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其結果是m1=79g;
B:在燒杯內注入適量的水,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2=180g;
C:在燒杯內注入適量的水,滴定管的讀數為V1=50.0ml;
D:將金屬塊倒入燒杯中,用天平稱量筒水和金屬塊的質量為m3=259g;
E:將金屬塊倒入燒杯中,滴定管的讀數為V2=60.0ml。
上述步驟中,多余的步驟是(填序號),金屬塊的容積為ml,金屬塊的密度為kg/m3。步驟中適量的涵義是:水最多應為;水最少應為。
【答案】B、D;10;7.9×103;裝入物體時不能溢出;能浸入物體。
【解析】用燒杯測固體密度時,先在燒杯內注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容積,再將物體裝入燒杯中,讀出水和物體的總體積,即可估算出物體容積。步驟B、D是多余的,金屬塊的容積為10ml,金屬塊的密度為
【總結升華】本題考查了檢測固體密度的方式和步驟。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初中數學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