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得出像的大小、像的正倒、虛實、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之間的關系、使中學生在把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凸透鏡成像,實驗探究
數學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好多化學現象和規律都是來始于生活和實驗,化學學家研究數學問題的方式似乎有好多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從現實生活中通過觀察和實驗剖析、推理想象得出推論。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中學生愛好和迸發中學生的興趣。首先要強化化學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包括演示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演示實驗班主任必須做到確切無誤,中學生的探究實驗班主任要起到正確引引起作用,把中學生引上研究化學問題的正確方式上,使中學生不要步入誤區,根據新教材和課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多元化教學。其實質教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技巧。又要把握所學數學知識內容,這兒也包含了抓著重點,突破難點的道理,以下是按照新教材的特性,使中學生進行實驗后引導中學生作圖、分析、歸納總結對凸透鏡成像規律探究教學一點初淺的想法,以供參考。
一、通過實驗教學使中學生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
1、實驗;1—1器材:光具座(J2507)凸透鏡f=10分米)
光屏、蠟燭、火柴等。
1—2、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有哪些關系?
1—3、設計實驗:首先讓中學生測出凸透鏡焦距,班主任告訴測焦距的技巧,之后安裝實驗裝置。
1—4、進行實驗
①、u.>2f按測定的數據,u>20cm
②f
③u
④根據實驗的數據,填入表格內。
⑤根據以上實驗數據剖析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小于焦距的像都是倒立、實像、像有大有小、都出現在光屏上。物距大于焦距的像都是正立放大的實像,都不能映在光屏上。
二、鞏固拓展知識再圖像展示
物的位置像位置像的大小
1.u>2ff
小結:假若AB物體的位置向左聯通,物距減小,像距將會減少像也會降低
假如AB物體的位置往右聯通,物距減少,像距將會減小像也會變大
2、u=2fv=2f倒立等大的虛像
3、f
4、u
5、總結:
⑴、AB物體在主軸上左右聯通過程中,只要U>2f得到的像是倒立的縮小的虛像1、AB向左移,U減小、V減少像變小
2、AB往右移,U減少、V減小像變大
同理,U在焦距到2U焦距之間變化時得到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U在焦距內變化時得到的都是正立放大的實像。
⑵、成AB物體虛像條件:U>f成實像條件;U
三、對知識的應用
1、燭焰通過凸透鏡正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變,把燭焰與光屏對調,則()
A、屏上能呈現出個縮小的像B、屏上能呈現出個放大的像
C、屏上無像.但通過透鏡能看見D、屏上無像凸面鏡成像規律實驗,但調節光屏的位置能夠呈現下來。
剖析:光屏上得到的倒立縮小的像時。燭焰一定在二倍焦距以外,
而光屏在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透鏡不動,交換燭焰和光屏,即物距變為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像呈在二倍焦距之外,用作圖找尋能得到倒立放大的虛像。
2、有一位朋友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用兩個焦距不同的透鏡分別進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實驗數據確切記錄在以下兩個表中。
請剖析以上數據把能得出的探究推論寫下來
推論一、在成像的條件下,凸透鏡的焦距相同下。
推論二、。
推論三、。
為了使中學生了解此題:可引導中學生畫圖幫助解題,引導中學生畫圖剖析找規律,畫圖時兩個凸透鏡重合凸透鏡分別用L1、L2表示,f1、f2表示兩凸透鏡的焦點作好圖,在表格中任找兩組數據剖析。如:物距都是20cm物距用AB表示在圖上做出像A’B’,不難看出兩個凸透鏡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虛像,對焦距大的凸透鏡像更大像距也大,又再按照表格中的數據又在圖上作圖剖析不難完成題中的要求,附圖如下:
其實通過實驗教學和歸納總結分散難點,突出重點,在教學中要使中學生把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靈活應用知識,提升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我們教給中學生的除了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方式,我們要讓中學生通過我們的實驗教學不但要學到知識還要有一定的自己的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授之以漁,而除了是授之以魚,要培養中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才能發覺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培養的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為我們的社會服務,能夠為我們的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正是我們教育要解決的人才培養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教材八年級下冊》,彭前程
2、《物理新課程實踐與探究譯叢、八年級下冊》凸面鏡成像規律實驗,
3、四川教育出版社韋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