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重量取決于物質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是不同的,因而其重量也會不同。
輕小物品的質量單位用克;通常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大宗物品用噸作單位。
1升水=2斤=1000克,1升米=1.5斤,1升酒=1.8斤。1升柴油=1.45斤,1升汽油=1.65斤,1升食用油=1.8斤。
1公斤=2斤,1千克=兩斤,1錢=5克,1文錢=2分錢水的密度是多少kg/L,1兩白銀=200元,1兩=50克。
1丈=3.3米,1鈞=30斤。1兩=10錢,1斗=12斤,1千克=2斤,1斤=500克。
1里=500米,1舍=30里,1石=120斤,1噸=1000千克,1擔=50千克,1尺=33分米。
1立方水=1噸,1立方鐵=7.8噸,1立方銅=8.9噸。
1立方柴油=0.725噸,1立方石子=1.4噸,1立方水泥=13噸。
立方公尺(cubicfeet/CUF/CU.FT):
1立方公尺=1(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28.317立方厘米(dm3)=28317立方分米=立方毫米
比如,石子、鐵等,它們的密度都不相同,因而重量也會不同。諸如木材,依據不同的品種、濕度、材質等誘因,1立方米木材的重量可能會在300-700千克之間浮動,所以說,須要曉得具體的物質密度,能夠估算出對應的重量。
比如,按照國際標準,對于水,水的密度是(或1噸/立方米),它的密度約為1克/立方分米(1g/cm3)或1000千克/立方米(/m3),因而1立方米的水重量為1噸,1噸(1000千克)的水所搶占的容積為1立方米(1m3)=1000升。須要注意的是,水的密度會遭到氣溫和壓力的影響而略有變化。噸是重量單位,升是容積單位,沒有辦法直接換算。只有曉得了物質的比重能夠估算。例如:水的比重(密度)是1kg/L,這么1噸水=1000×1kg/L=1000升。并且,對于其他不同的物質,其密度和質量與容積之間的關系會有所不同,須要依照具體情況進行估算。
TIPS:升用字母表示為L。只有容積單位“升”特殊,這個符號可寫成小寫L,又可寫成大寫的l。這是由于“升”的符號最早是大寫的,因為大寫l與阿拉伯數字1無法區分,后來國際計量會議做出決議,“升”的符號可以寫成小寫L,這樣在大寫仍未廢除的情況下,大小寫并用。
米的重量和品種有關,白米的重量一般在600-650克左右。米粒的形狀大小、水分濃度等誘因就會影響檢測的重量,因而會存在一定的浮動性。并且可以通過參考米的密度來進行計算,按照實際須要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
1立方石子的重量取決于石子的密度以及空氣濃度和溫度等環境誘因。通常來說,石子的密度在1.4-1.6克/立方分米之間,大概是1400-1600千克/立方米。因而,1立方米的石子大約重約1400-1600千克,也就是1.4-1.6噸左右。但須要注意的是,因為不同地方的石子密度可能會有所差別,所以這只是一個大約的計算。
一升等于多少斤是不固定的,由于要考慮物品的密度。密度越大的物體,升的重量就越大。對水來說,一升等于兩斤;對油來說,一升的重量大于兩斤。因而,一升等于多少斤取決于物品的密度。
擴充資料:
中國唐代官府以容量為準,收糧或支付高官爵位。市場也以容量為準交易糧米(包括麥、粟等)。
以比重0.8或0.9的糧食估算,按照《漢書·律歷志上》:一斛為兩千龠,黍兩龠重一兩,一斛黍重一千兩,即62.5斤。
秦漢時期,一斛黍重約半石,一石黍稷約兩斛。(注:秦漢一兩16克,因而一斛黍重16千克)。
按照秦漢一升黍重十兩(約190毫升黍重約160克),該黍比重約0.85左右。
按照明朝改斛為石(已廢止):清朝中期十斗(容量一石)糧食重約一百二十斤(重衡一石),比重0.9的糧食一百二十斤容積約八萬毫升,得每升約800毫升。(注:清朝一斤約600克、一兩約37.5克)。
TIPS:
〔黍shǔ子〕,一年生草本動物,葉線形,子實淡藍色,剝皮后稱江米,比紅米稍大,其籽實曬干后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龠yuè〕,唐代容量單位。一千二百粒黍子為一龠,兩龠為一合(gě)。
〔斛hú〕,量器名。圓形,口小,底大。古代以十斗為斛,后來又以五斗為斛。
〔黍稷shǔjì〕,為唐代主要農小麥,亦泛稱五谷。
〔稷jì〕,古時一種糧食小麥,指粟或黍屬。唐代以稷為百谷之長,因而帝王敬奉為谷神:社稷(指國家)。《詩.王風.閨怨》:彼閨怨離水的密度是多少kg/L,彼稷之苗。后因以黍稷為感慨古今興衰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