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一: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定理、折射率
全反射、光導纖維
實驗:檢測玻璃的折射率
【知識點】
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
一、光源
1.定義:就能自行發光的物體.
2.特征: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將其它方式的能量轉化為光能,光在介質中傳播就是能量的傳播。
二、光的直線傳播
1.光在同一均勻透明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各類頻度的光在真空中傳播速率:
C=3×108m/s;各類頻度的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率均大于在真空中的傳播速率,即v
2.本影和半影
(l)影:影是自光源發出并與投影物體表面相切的光線在背光面的后方圍成的區域.
(2)本影:發光面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體后產生的光線完全不能抵達的區域.
(3)半影:發光面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體后產生的只有部份光線照射的區域.
(4)日全食和月全食:人坐落地球的本影內能看見日食,坐落地球的半影內能看見日偏食,坐落地球本影的延展區域(即“偽本影”)能見到日環食.當月球的本影部份或全部將地球反光面擋住,便分別能看見月偏食和日食.
3.用耳朵看實際物體和像
用耳朵看物或像的本質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結膜、水樣液、晶狀體和玻璃體共同作用的結果相當于一只凸透鏡。發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經這只凸透鏡作用后,在黃斑上會聚于一點,造成感光細胞的覺得,通過視神經傳給腦部,形成視覺。
三、光的反射
1.反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質的現象.
2.反射定理: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且反射光線和人射光線分居法線右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類: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現象稱作鏡面反射。發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現象稱作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理.
4.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幾何光學中的光現象,光路都是可逆的.
四.平面鏡的作用和成像特性
(1)作用:只改變光束的傳播方向,不改變光束的聚散性質.
(2)成像特性:正立等大的實像,物和像關于鏡面對稱.
(3)像與物方位關系:上下不顛倒,左右要交換
光的折射、全反射
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2.折射定理: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異側,入射角的余弦跟折射角的余弦成反比.
3.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
1.定義: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入射角的余弦跟折射角的余弦之比,稱作介質的折射率.注意:指光從真空射入介質.
2.公式為
注:折射率總小于1
3.各類色光性質比較:綠光的n最小,ν最小,在同種介質中(除真空外)v最大,λ
最大,從同種介質射向真空時全反射的臨界角C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質間發生折射時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分辨偏折角和折射角)。
4.兩種介質相比較光折射實驗玻璃磚要厚的,折射率較大的叫光密介質光折射實驗玻璃磚要厚的,折射率較小的叫光疏介質.
三、全反射
1.全反射現象:光照射到兩種介質界面上時,光線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的現象.
2.全反射條件:光線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且入射角小于或等于臨界角.
3.臨界角公式:光線從某種介質射向真空(或空氣)時的臨界角為(1/n),
檢測玻璃的折射率
【實驗目的】1、理解用插針法測定玻璃折射率的原理
2、學會檢測玻璃的折射率的實驗方式
【實驗原理】用插針法確定光路,找到跟入射光線相對應的折射光線,藥量角器測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按照折射定理,估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實驗儀器和器材】
玻璃磚,尺子,大頭針(四枚),量角器,圖板(四枚),圖釘,白紙,鋼筆,木板。
【實驗步驟】
1、把白紙用圖釘釘在木板上
2、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aa,作為界面,畫一條直線AO作為入射光線,并過O點畫出界面aa,的法線NN,
3、將長圓形的玻璃磚置于白紙上,使一邊與aa,對齊,并畫出玻璃磚的另一邊。
4、在AO直線上豎直插上兩枚大頭針P1,P2
5、在玻璃磚另側豎直插上大頭針P3,致使其能罩住P1和P2的像
6、同時在該側豎直大頭針P4,使其能罩住P1,P2,P3的像
7、記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磚和大頭針,過P3、P4作直線O,B與bb,交于O,則OO為玻璃磚的折射光線,入射角為,折射角為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角度
9、用三角函數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弦值,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10、用前面的方式分別求出入射角為30、45、60度的折射角,
11、計算不同入射角時的折射率,看它們是否接近一個常數,求出幾次試驗中的平均值,即為玻璃磚的折射率。
【注意事項】
1、玻璃要厚,只能接觸玻璃的毛面和棱,禁止用玻璃當直尺用
2、入射角應在30度到60度之間
3、要豎直插到白紙上,且玻璃磚每兩側兩枚大頭針的距離應當大一些,以降低確定光路方向時導致的偏差
4、玻璃磚的折射面要畫準
5、由于要多次改變入射角重復實驗,
【誤差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