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快來看看吧!初中物理力學第一章《力與運動》總復習知識講解!
本周,大部分學校已經學習完了《力與運動》章節,今天就和楊老師一起復習一下吧!
【學習目標】
1.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理解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能解釋常見的慣性現象;
2、知道什么是平衡狀態、平衡力,了解兩力平衡的條件,并能利用兩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問題;
3.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4、了解滑動摩擦的概念及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
5、了解日常生活中摩擦的利用及防止方法。
【知識網絡】
【重點】
重點一:牛頓第一定律
1. 內容:一切物體在不受力作用時,都處于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2、內涵:物體不受到力的作用,也能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也就是說力不是物體保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也就是說,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就必須對物體施加力。
要點:
1.“一切”是指這個規律適用于一切物體,并不是某種特殊現象。
2、“不受力”是定律成立的條件?!安皇芰Α庇袃蓪雍x:一是物體確實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這是理想化的情況(事實上,不受任何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二是物體受到的凈力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同于沒有力的作用效果。
3、“或”是指兩種狀態必須存在其中一種,不能同時存在。也就是說,當一個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原本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原本運動的物體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4.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直接被實驗證實,而是通過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推理而推廣出來的。
第 2 點:慣性
1、概念: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2、利用慣性:跳遠運動員快速奔跑,利用自身的慣性,在空中繼續向前移動;拍打衣服,除去灰塵;抖掉手上的水滴。
3、慣性危險:汽車剎車后若不能立即停下來,可能會引發交通事故。如果快速行駛的汽車與另一輛汽車相撞,車內未系安全帶的乘客可能會與車身相撞,嚴重時,擋風玻璃可能被撞破,乘客可能飛出車外。如果走路時不小心,可能會被臺階絆倒。
要點:
1. 所有物體都有慣性,無論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無論是否受力。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
2. 慣性是指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也就是說,靜止的物體永遠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3、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而不是力。因此,在談論慣性時,我們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或“由于慣性”,而不能說“受到慣性的影響”或“慣性力”。慣性只有大小,慣性的大小只取決于物體的質量。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第三點:兩種力量的平衡
1. 平衡力:當一個物體受到幾種力的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稱這些力為平衡力。(物體的狀態決定這些力是否平衡)
2.平衡狀態:當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我們說該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3.兩力平衡的條件:如果作用于同一物體上的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力就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確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1)圖A中,鉤重物靜止不動,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鉤重物所受的重力G等于彈簧測力計對鉤重物施加的拉力F,且拉力F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
(2)圖B中籃球放置在桌子上,籃球受到的重力與桌子的支撐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跳傘者在空中勻速下落:人與降落傘的總重量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
1、平衡力與平衡狀態的關系: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就處于平衡狀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要么不受力,要么即使受力初中物理解釋現象,也一定是受到平衡力。
2、兩力平衡的條件可以概括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體、共線。
第四點:摩擦
1.滑動摩擦:
(1)概念:當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作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就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
(2)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跋鄬Α笔侵赶鄬τ诮佑|物體而言。
(3)大?。夯瑒幽Σ恋拇笮∨c接觸表面上的壓力、接觸表面的粗糙度有關。
2.靜摩擦力:
(1)概念:當兩個物體彼此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接觸面上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做靜摩擦力。
(2)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但可以與運動方向(阻力)相反或與運動方向(動力)相同,也可以成任意角度。
(3)確定靜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靜摩擦力可以在0至最大靜摩擦力之間變化,其大小由外界條件決定,因此它是一種被動力。
3、滾動摩擦: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力。例如滾動軸承中的滾珠在軸承內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力。車輪在地面滾動時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
4.摩擦的利用與預防:
(1)增加有益摩擦:增加壓力;增加接觸面的粗糙度。
(2)減少有害摩擦:降低壓力;降低接觸面的粗糙度;以滾動代替滑動;分開接觸面:加潤滑油、氣墊導軌、磁懸浮。
要點:
1、產生滑動摩擦的條件:粗糙的接觸表面;接觸擠壓;接觸表面上的相對運動。
2.運動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的區別?;瑒幽Σ亮Φ姆较蚺c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阻力),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動力)。注意:滑動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3、“假設法”判斷靜摩擦的存在及方向。靜摩擦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網校頭條,但有些情況下,相對運動趨勢很難確定。我們可以用假設法來確定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假設接觸面是光滑的,若物體相對于它滑動,即有靜摩擦存在,相對滑動的方向即為相對滑動趨勢的方向。
要點 5:力和運動
1、合力:如果一個力的作用力與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幾個力的合力。平衡力的合力為零。
2、同一直線上兩股力的合成:
(1)同一直線上兩個同方向力的合力,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與兩個力相同。
(2) 同一直線上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初中物理解釋現象,方向等于較大力的方向。
3、力和運動的關系:
(1)物體受到平衡力(或不受力)
物體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物體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速度或運動方向)的改變。
練習
第 1 類:力和運動
1.關于運動與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 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必定是靜止的。B. 作用在運動物體上的力必定是不平衡的。
C.物體的速度越大,它的慣性就必定越大。D.物體運動方向改變時,必然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當物體不受力(所受合力為零)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物體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物體不一定靜止,故A錯誤;當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物體受到平衡的力的作用,所以作用在運動物體上的力可能是平衡的,故B錯誤;
C. 質量是衡量物體慣性的指標。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就越大。物體的慣性與速度無關,所以C是錯誤的。
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運動方向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就改變,必須受到力的作用,所以D正確。
【總結與升華】題目考察了力與運動的關系,物體的慣性,力的作用等,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但難度不高,只要掌握了基礎知識,就能正確解答題目。
舉一反三:
【變形】下列關于力、力與運動的關系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 受力的物體不一定是施加力的物體
B. 兩個物體彼此不接觸,所以它們之間必定沒有力作用。
C.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D.物體的運動狀態沒有改變,所以必定不受任何力的影響。
【答案】C
類型 2:摩擦
2、小明以20N的水平推力推一個重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的大小為N。若小明把推力增大到30N,木箱受到的合力的大小為N。
【思路】(1)物體在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一個平衡力的作用。兩個力平衡的條件是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2)滑動摩擦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壓力,二是接觸面的粗糙度。
【答案】20;10
【解析】(1)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的木箱,所受力平衡:垂直重力與地面對它的支撐力是一對平衡的力;水平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的力,所以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為20N。(2)若小明把推力增大到30N,木箱對地面的壓強和木箱與地面之間的粗糙度不變,所以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仍為20N,所以木箱所受的總力為=30N-20N=10N。
【總結與升華】木箱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平衡狀態,要用二力平衡條件來判斷木箱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當推力發生變化時,摩擦力是否發生變化,要從摩擦力的決定因素來分析。
舉一反三:
【變形】(多選)如圖所示,小華將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鉤在長方形木塊A上,木塊下面有一塊長木板,實驗時,拉動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移動,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可以測量木塊A所受的摩擦力。木板移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第 3 類:實驗探索
4、在探索“兩種力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某學生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當物體處于靜止或運動狀態時,我們認為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是平衡的。
(2)小明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當左右盤中同時加上相等重量的重物時,木塊處于靜止狀態。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兩個力,這些力是平衡的。當小明把右盤中的重物換成更重的重物時,發現木塊仍然處于靜止狀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填“平衡”或“不平衡”)。為避免這種現象,請給出改進實驗裝置的建議:
[思路] 靜止物體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當兩個物體接觸并有相對運動的傾向時,物體間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摩擦力。減少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降低接觸面的粗糙度、用滾動代替滑動、分離接觸面。
【答案】(1)勻速直線運動 (2)木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用小車代替木塊,減少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
【分析】(1)物體在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當小明把右邊盤子里的重物換成更重的重物時,發現木塊還是靜止的,木塊仍然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有向右移動的趨勢,木塊與桌面之間產生了向左的摩擦力,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與向右的拉力形成平衡力。為避免這種現象,應減小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如用小推車代替木塊或將桌面換成光滑的水平面。
【總結與升華】若用小車代替裝置中的木塊,可以探究兩個力平衡的條件,該實驗比較典型,一定要掌握。
舉一反三:
【變奏】圖中是小麗實驗《探索兩力平衡條件》的布置圖。小車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填“光滑”或“粗糙”)。你覺得她是根據現象判斷F1和F2是否平衡的?然后她把小車扭轉一個角度,驗證兩力是否平衡。從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到:如果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那么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答案】平穩;汽車靜止;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
給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