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功和功率學案第1篇
一、教學目標《功率》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曉得功率是描述物體做功快慢的數學量。
2.理解功率的化學意義,把握功率的估算公式、單位。
(二)過程與方式:
1.能通過實例、作圖等多種方法來描述功率,能用公式估算功率。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和生產中的實際,在討論中使中學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3.會設計實驗,估測功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中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功率的概念和數學意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功、功率、機械效率的區別與聯系。設計實驗恐怕各類情況下的功率。
四、教學方式
討論法
五、教學打算
六、學情剖析
其實我們就生活在大氣中,但因為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很可能會忽略大氣浮力的存在,因而通過演示實驗和自主性學習體驗到大氣浮力的存在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引導中學生感受到大氣壓存在的關鍵。之后再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和信息贈與加以鞏固和延展。關于大氣浮力形成的緣由和方向,可通過與液體浮力的方向類比和探究活動兩種方法得出推論,進而鞏固加深對已學的固體、特別是液體浮力知識的理解,雖然兩者之間各有自己的特性。另外,通過極具勸說力的實驗和問題和情境的巧妙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物理測量電功率視頻講解,以強化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出
問題1:小明的寢室在五樓,一般上樓須要1.5min,一次他慢跑上樓只用了40s,請問:
⑴小明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⑵你覺得這兩種上樓方式從數學的角度思索,有哪些不同?
問題2:有一堆石子約1t,要送到七樓起來,一種方式是把它們裝在桶里,一桶一桶的抬起來;另一種方式使用大型塔機一次吊到七樓。你覺得兩種情況下,對石子做功是否相同?說出你的理由。
用這兩種方式運送石子,所用的時間是否相同?哪一個快?
得出: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須要引進一個新的數學量___功率
二、關于功率的概念
1.用速率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述說功率的定義:
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稱作功率。用字母P來表示。
2.功率的估算公式:
3.功率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叫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1W=1J/s
(瓦特:法國工程師、發明家)
4.在工程技術中,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
換算關系:1kW=103W1MW=106W
三、介紹一些常見物體的功率:記住人平常騎單車的功率約為60~80W.
四、設計、實施估測人的功率的實驗
1.回顧功率的估算公式
2.在現代生活中,在制訂瑜伽訓練計劃時,往往要測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功率。強調在中學里,可以借助臺階進行檢測。
3.請朋友依照學過的知識回答:
⑴需要檢測什么數學量,可以測出人的功率?
⑵所須要的檢測工具是哪些?
⑶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如何的?
⑷設計出記錄表格
實驗
次數重力G/N臺階數
n一級臺階高度h/m時間
t/s功率P/W
4.與朋友合作,檢測在不憐憫況下人的功率。
5.想一想:
⑴還有什么簡便的方式可以測出人的功率?(如踢毽、跑步等)
⑵健身教練為何能通過音樂節奏的變化來控制學員的運動量?
五、板書設計:
1.用速率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述說功率的定義:
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稱作功率。用字母P來表示。
2.功率的估算公式:
3.功率的單位:瓦特W1W=1J/s
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
換算關系:1kW=103W1MW=106W
中學數學功和功率學案第2篇
教學目標電功率學案設計
知識目標
1.曉得及其單位.
2.理解額定功率.
能力目標
了解從能量剖析入手去認識數學規律是數學學的重要研究方式.
情感目標
使中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教學建議
教材剖析
本節教材從比較在相等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依據的定義和電功公式導入的估算公式,給出的單位.之后從的單位引出電功的單位千瓦時,說明1度就是1千瓦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額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燈泡在不同電流下工作的演示,教材還介紹了不同用家電的兩個重要指標,額定電流、額定,以使中學生對常見用家電設備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點:把握的概念、公式及其應用.
2.難點:實際功率的概念、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3.疑慮:燈泡的色溫決定于哪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包括和用家電額定功率兩塊內容.班主任可以借助上面中學生學過的功率的知識和研究方式,突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式:比較單位時間內用家電做功的多少.在講解的`公式時,注意指出公式中的各量的對應關系,是同一段電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時給出的導入公式,使中學生覺得公式多不易把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中學生不易做到,班主任要通過實驗講清對一個用家電額定功率和額定電流只有一個,而實際電流和實際功率有好多.
教學設計方案
重難點:重點是的概念和單位,難點是額定功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備考功率概念引入電壓做功有快慢的問題,之后可以列舉一些實例如:電力機車每秒做功400多萬焦,公共電車的馬達每秒做功6萬焦物理測量電功率視頻講解,洗衣機的馬達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錄機的馬達每秒做功幾焦.再列舉時間不同做功不同的實例,問中學生怎樣比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義.
方案二:剖析類比構建的概念:可用幻kt板設計一組問題:1)如何比較運動快慢?2)這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快慢?3)這樣比較電壓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
二、:
的概念要講清:電壓做功快,就大;電壓做功慢,就小.的定義公式為P=W/t,的普遍適用公式是P=UI,比較大小時,要全面考慮到公式中各化學量的關系,能夠確定的大小關系.諸如:在相等的時間內,按照P=W/t,電壓做的功越多,就越大.
的單位容易和電功單位千瓦時混淆,可采用讓中學生估算1千瓦時的電功是多少焦,讓中學生感受千瓦時的意義.
三、額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進式的教學方式,讓中學生通過實驗感受用家電的工作有正常工作問題,之后引進額定功率的概念.中學生實驗可以設計三組,1)是在比額定電抬高的情況下工作;2)是在額定電流下工作;3)是在比額定電流高出1/5的情況下工作.
方案二:班主任掏出和的燈泡,問將她們串聯上去,哪盞燈亮?之后做實驗,引出額定功率的概念.
例題1、一只額定電流為220伏特的電熱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時通電12分鐘,電度表的示數降低0.1度,問:
這個電熱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家電,其實際電流應等于額定電流,所以該題中的電熱煮水器的實際電流應為220伏特,工作12分后,電度表的示數降低0.1度,即用電0.l度.按照P=W/t=500瓦
例題2、有兩盞燈聯接方法如圖所示,已知電流U相同并保持不變,兩燈均可發光,在甲、乙兩圖中比較燈1的色溫是[]
A.甲圖亮B.乙圖亮C.同樣亮D.難以判定
【分析解答】同一盞燈的照度與它的實際功率情況有關,在甲乙兩圖中,燈1的實際電流不同,甲圖中的實際電流大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甲圖中實際功率大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乙圖中較亮.B選項正確.
板書設計:探究活動【課題】燈泡的色溫決定于哪些?【組織方式】學生分組【活動形式】
班主任提供實驗器材:低壓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標有2.5V的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220V40W白熾燈泡一只.(1)提出問題(2)班主任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中學生操作.(3)觀察燈泡兩端的電流變化與燈泡相應的色溫變化.(4)討論,剖析.
中學數學功和功率學案第3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曉得機械功的兩個要素,曉得機械功的概念、公式及單位。曉得機械功率的概念、定義式及單位;能估算機械功和功率。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意。
了解功的原理,曉得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過程與方式:通過功率的教學,使中學生理解類比的數學技巧。
情感心態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求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學道理,具有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功、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判定力是否對物體做功,以及功與功率的估算
媒體運用:多媒體講義
教學流程:
新課引入:提問中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涵義。思索熱學里所說的“功”含義。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鐵塊和貨車。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中學生思索、回答:觀察鐵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索并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設計意圖:迸發中學生積極思索問題。使具象的知識形象、具體,以便中學生接受。)
新課教學: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中學生總結出熱學中關于“功”的準確涵義:
假如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而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熱學上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中學生依據觀察進行總結功的概念
(設計意圖:進行功的概念教學,讓中學生初步理解功的含意)
2.請中學生觀察:
剖析講義中力是否做功;并總結熱學中的做功有什么共同特征?(分組討論總結。)
針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例,總結生活中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板書:功的兩個必要因互及三種不做功情況
中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各圖中力做功和沒有做功的緣由,剖析、概括、總結出做功的兩個必要誘因及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對做功的兩個必要誘因的剖析以及三種不做功情況的總結,使中學生更好的理解機械功的概念。)
3.功的估算:思索:功的大小與哪些誘因有關呢?能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說明。
觀察講義:功的大小如何估算剖析?給出數學出中的規定:功等于力與物體沿力的方向聯通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估算公式:功=力XXXXX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1焦=1牛XXXXX米(1J=)
出示例題,啟發中學生剖析估算。
中學生思索、分析、總結并記憶基礎知識。運用公式進行簡單估算
(設計意圖:生活中實例體會功的大小與力的大小及聯通物體的距離有關,并記憶功的估算公式及單位,并進行簡單的估算。)
4.理解功率:
依據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剖析:(講義)
思索:功有大小之分?有沒有做功快慢的區別呢?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呢?
中學生剖析、討論,總結
(設計意圖:曉得比較做功快慢的方式,把握估算功率的公式,能剖析簡單的問題。)
5.功的原理
思索:機械才能做功嗎?使用機械是否省功?指導中學生探究實驗。
剖析實驗數據,啟發中學生討論歸納出
中學生提出問題,推測在班主任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剖析、論證。
(設計意圖:培養中學生的中學生剖析估算能力培養中學生實驗能力、合作意識及剖析概括能力。學會科學探究方式。)
課堂小結:請中學生談自己曉得本節什么知識,還想曉得什么內容及對本課的體會,班主任進行情感激勵。
作業:
板書設計:第三節功功率
做功
功:假若物體受力且沿受力方向聯通一定的距離,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
功的兩個必要誘因: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功的估算:
估算公式:單位:2、例題
功率:1、物理意義:2、定義:3、單位:
功的原理:內容:
中學數學功和功率學案第4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義及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定義;
2.,的運用。
二、過程與技巧
1.一般指平均功率,為瞬時功率;
2.,剖析車輛的啟動,注意知識的遷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升學習數學科學的價值觀。
【重、難點剖析】
1.重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數學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假如中學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轉化的快慢,自然能夠感受出功率實際上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化學量。
2.難點: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估算。瞬時功率的概念中學生較難理解,這是難點。中學生常常覺得,在某瞬時物體沒有位移就沒有做功問題,更談不上功率了。假如中學生沒有認識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化學量,這個難點就不易突破,因而,在上面講清楚功率的化學意義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時功率概念和數學意義的基礎。
【教學方式】
本節課的教學立足于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數學研究方式,讓中學生學會思索問題。在構建“功率”概念中,讓中學生感受用比值方式來構建一個新概念。通過車輛起動過程的剖析,注重培養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中學生認識數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中學生設計檢測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因而用的目的,培養中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引入課題(采取聯賽的方式組織教學)
二、功率的定義、公式和單位(主要采用啟發式)
三、平均功率與瞬時功率(通過例題,加深對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概念的理解)
四、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引導中學生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