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苦學子考上清華研究生難籌高額雜費欲舍棄
2006年06月02日10:00廣東特區報
記者羅曉寧
兩個來自農村的海交大中學生,在四年的學院生活期間,幾乎每年都要為雜費苦惱和奔忙。
因為家庭實在太窮,湊不齊足夠的費用償還中學的債務,二人面臨著難以結業的危險
。
前不久,二人同時考上清華研究生,面對幾億元的雜費,她們感慨,考上清華研究生枉然。
是就業還是深造?是舍棄還是繼續?面對現實的無奈,兩學子深陷兩難窘境。在這重大的人生十字路口上,她們不知怎么作出抉擇……
宿愿
兩學生四年前沒考上理想中學,去年雙雙考上清華研究生
再過一個月,對于正式結業的學院生來說,就要結束校園生活邁向社會。此時,信心爆棚的學子對未來滿腔向往。
貴州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海交大)02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院生廖英豪和廖洪廣,卻怎樣也高興不上去,她們的心情十分復雜,心中的希望也又彷徨。
廖洪廣的老家在安徽奉新縣一個小村子。2002年,屋內突降災難,他似乎考上了海交大,但感覺不是理想中的中學。廖洪廣說,當時他很遲疑,是選擇復讀一年,還是去遙遠的海交大就讀?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舍棄復讀。由于,他認為不管在哪所中學讀書,只要好好學習,通過四年的努力,同樣可以用知識改變命運。
下定決心后,廖洪廣將自己的看法付諸于實踐。四年學院的生活,都是在寢室、教室和飯堂三點一線中渡過,由于有夢想,所以他的生活很充實也很快樂。
廖洪廣的同班朋友廖英豪,當初也由于某種緣由,選擇在海交大就讀,他同樣做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從四川老家來到福州后,廖英豪就想,要想幫助更多的人,更好地服務社會,自身本領必須過硬過強。對于農村的女兒,這是改變現況實現人生夢想的惟一途徑。
共同的理想,相同的家庭背景,經過四年的辛酸付出,工夫不負有心人,廖洪廣、廖英豪三人不但一起考上了武漢學院電子與通訊工程的研究生,還順利地通過了復試。
現實
欠中學的錢倘若不償還,就難以領到結業證
作為全省一流的院校,清華的研究生意味著哪些?對于學子們來說,其意義與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式結業的廖洪廣和廖英豪看到自己被投檔的消息,心情卻異常沉重。
廖洪廣的媽媽在家務農,屋內一年所有的收入加上去也不足6000元。中考前,為了給患有肺病的父親治病,幾乎花光了屋內所有積蓄,但父親還是離開了人世。
上學院的第一年,家人和親朋東借西湊,廖洪廣揣著那些來之不易的雜費上路了。第二學年,屋內的處境并未好轉。廖洪廣的媽媽為了給母親掙雜費,獨自一人去廣東打工,但父親的力量是微薄的。也就是從這一年起,廖洪廣開始追討海交大的雜費、住宿費。第三學年,廖洪廣的弟弟也考上了學院,家里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為了能減少家人的經濟負擔首師大物理系就業好嗎,廖洪川一邊學習,一邊擠出更多的閑暇時間,既做家教也去商場當促銷員。四年間,中學所有的獎學金他都拿了。今年,他還領到了省里的貧困生獎學金。
上年的雜費,只能下一年補,臨近結業,廖洪廣還欠中學近1000元。
根據海交大的規定,欠費中學生若果在結業前還不清收款,將難以領取結業證。
還不清收款,拿不到結業證,考上了清華的研究生又能怎么?
迷惘
家庭現況無力支付雜費,是就業還是深造
來自廣東南縣縣邊遠農村的學院生廖英豪,一家四口全年收入不足4000元。第一年的3000元雜費,是從當地的“關心下一代”基金會爭取而至,其余的5000元是家人東借西湊而至。第一學期開始,他就做家教掙雜費。四年出來,他追討中學各類費用3500元。
廖英豪紅著眼窩追憶了自己最難忘的一次遭受。由于不曉得自己是否還能通過復試,去廣州復試前,他不敢向家人要錢,朋友借了1000元的車費。待復試完后,他的臉上只剩下15元,連回福州的車費都不夠。
2005年10月,廖家更為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長期患有嚴重肝病的女兒,因為病況得不到及時治療,后由胃流血惡化成了胃腺癌。也就是在這個時侯,廖英豪正遲疑不決,是否應當考取研究生,是就業還是繼續深造?
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矛盾至極的廖英豪在反復考慮。一種看法在告訴自己,假如考研,順利通過且繼續就讀,這樣做,對于重病且年邁的家人,是不是太殘暴了?
另一種看法卻在說,一定要考,只有這樣,人生價值和志向能夠實現,舍棄考研不值得。
同樣,在報名研究生這個緊要的關頭,廖洪廣的心緒也幾經起伏。他中途多次說服自己應當舍棄,不應當再為債臺高筑的家庭平添負擔。可每每想起辛勞多年的父親,獨自遠在外省打工的父母,廖洪廣抱持決心,要再搏上一回,不能輕言舍棄。
解決了考與不考的矛盾以后,新的矛盾再度出現,廖洪廣和廖英豪二人,卻再度身陷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的矛盾之中。
盼望
貸到款還清收中學的費用,按量去清華報到
“不安于現況,不能向命運屈服。”廖英豪不斷地給自己打氣,后來他決定暫時放下找工作的事情,再度做起了家教。抱著最后的希望,他逐個向早已工作的小學、初中的朋友以及親朋聯系,希望能借到錢還給校區。而且,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現在看來,我曾經的決定可能有些疏漏。如今,我最盼望的,就是能貸到款付清中學的債務,按量去清華報到,能找一個擔保人更好。”廖英豪又自言自語,“是不是我太自大了?”
通過和上海學院研究生院聯系,廖洪廣獲知,上研的雜費一共是40000元,第一次須交25000元入雜費。“25000元對于有錢的家庭來說不是哪些難事,但對于和我一樣的農村貧苦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果申請助學按揭,要想有人為我做擔保人,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廖英豪說,“家庭的狀況是難以改變的,顯然為了家,我會無奈地選擇舍棄去清華讀研,但我又心不甘……”
“自助者天助,之后助人。”眼里含著眼淚,廖洪廣的聲音尖刻且變得細微,膽氣并不足,稍做停頓后,他省悟著說:“做夢我都想著能有一個擔保人,命運之神能光顧我,對于這個機會,我真的不想喪失。”
對話“二廖”
如今工作不是最終目標
就業還是深造,讓考上清華研究生的兩名學子深陷了兩難的窘境,不僅舍棄,還有沒有別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記:現今還沒有找工作嗎?
廖洪廣:深造渺茫的情況下,幾天前我開始找工作。后來,福州市一家頗具實力的公司老板看重了我,許諾以優厚的待遇,勸我去她們公司下班。
記:假如先去工作,等家庭經濟狀況有所減輕,再去讀研是否更好一些?
廖洪廣:目前只能舍棄,先去下班賺錢,讓中學保留學籍,等條件好轉。
記:這兒面有好多的變數,倘若發生變化,你如何應付?
廖洪廣:安身立身,心上面只裝著錢,這些生活并不是我的理想和追求。幫助更多的人,給社會更大的貢獻,這才是我想要的。不管在任何時侯,我都不會改變自己的信念。
廖英豪:我從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清償能力。找到工作對我來說并不難。但這不是我最終的目標。我深信,困難是暫時的,這也是實現人生志向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雨過,最終天晴。
對話老師
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記:中學生們如今遇見了困難,作為她們的旅長,中學是否想辦法幫助她們一下?
海師院數學系老師:老師們每天都在為這種事苦惱。可你們的能力雖然有限,由于她們將要結業,許多讓利的新政,不再能繼續享受。目前,中學的各類貧困補貼,只能針對還未結業的中學生,要幫助她們順利完成專科段的學業。
記者:那她們只能舍棄了?
海師院數學系老師:我們正在積極地和社會上一些有愛心的企業、人士進行聯系。爭取她們的支持,只是療效并不理想。
記者:廖洪廣等人的疑惑和迷惘,有著普遍深遠的社會意義,作為過來人首師大物理系就業好嗎,您能夠給中學生們一些建議?
在讀博士、海師院數學系副書記廖元錫: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論做何種選擇,對于學子們來說都很矛盾,貧窮,雖然不是她們的錯。
記者:具體說她們該如何做?
廖元錫:具體到不同的人,要具體問題具體剖析,對于正式走出校門的學院生們來說,首先思想不能悲觀,不能坐而論其道,而要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延長結業時間,輟學先工作,讀書期間勤工儉學,做一些服務工作,不能坐、靠、等,完全地依賴社會救治,要自立更要自強。那些經歷,對人的一輩子都彌足珍稀。
應用數學專業很“吃香”
記者:廖英豪等人的專業情況怎樣?
海師院數學系邢老師:她們的專業屬于應用化學類的非師范類專業,在北京、深圳、廣州、江浙一帶很搶手,收入也不錯。但廣東卻很難找到工作,就是由于這兒沒有好的企業。
記者:上海學院研究生的專業前景怎樣?
邢老師:通信、電子、信號應用、機械手動化,應用十分廣泛,特別“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