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榮獲2023年蘭州市大學生運動會團體總成績第一名!”2023年5月13日,體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榮獲2023年蘭州市大學生運動會“校長杯”。
這是蘭州大學生運動會“院長杯”設立以來物理學院首次奪冠。 “我們是最棒的!”一瞬間,西區田徑場被物理學院學子的歡呼聲淹沒。初夏的微風吹拂著高高舉起的物理學院旗幟。所有見證這三天的物理學院人,都不會忘記那個下午的陽光物理學家怎么煉成的,也不會忘記這三天參賽的運動員們為了“選拔天才血統”所付出的每一點努力。
?
“我一定會成為成功的一部分”
?
個人項目中,微電子專業學生謝英慧以13.43秒的成績打破女子100米校紀錄;物理基礎班學生李家姝獲得男子壘球比賽第一名。物理學院在三天的運動會中,奪得跳繩接力賽第二名、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賽第一名、女子4×400米接力賽第一名……成為田徑場上耀眼的體育“群體”。
“物理學院為了勝利的時刻,準備已久。”當被問及學校為何能獲此殊榮時,學院黨委書記吳國俊覺得,這并不是偶然,這些看似驚艷的時刻,其實都有跡可循。
田徑隊作為學院運動會的重要支撐,是物理學院院級運動隊,擁有眾多跑步高手。2017年,一群熱愛田徑運動的人聚集在一起,自發組建了物理學院田徑隊。從預約訓練到找老師系統指導;從松散的組織到學院的支持下嚴謹成熟的團隊。如今,他們堅持每周四次的訓練計劃,一次訓練約20分鐘,熱身運動后,隊員們會根據自己的訓練計劃進行專項訓練。
“熱身主要是為了預防后續訓練受傷,感覺稍微有點累、出汗了再做專項訓練。我的主力項目是400米,一周會安排一次大力量、一次小力量、一次速度耐力,根據比賽情況調整,進行一次全速跑或者動作訓練。”田徑隊隊員陳浩龍介紹,“每次訓練我們也會根據隊員的具體情況,對原來的訓練計劃做適當的修改,以適應新的情況。”
雖然每周的訓練強度很大,但田徑隊的氛圍并沒有因為高強度的訓練和緊張的課業而顯得壓抑。隊員們始終保持著融洽的關系,非常專注,訓練累了就聊天放松,隊長關心著每一位隊員,有時候訓練完需要放松一下肌肉,就互相踩腳,每次踩到對方的腳,操場上基本上都是田徑隊員們慘叫聲。”說起田徑隊的日常生活,陳浩龍仿佛回憶起腳被踩的“痛”。
“成功來臨的時候我一定會在,希望大家把接力棒傳遞下去,直到我們奪冠的那一天。”2021年5月,時任田徑隊隊長、2017級本科生黃澤宇在畢業之際,為田徑隊留下了這樣的祝福。幾年來,田徑隊隊員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奪冠奠定了基礎,正如這句話所言。“訓練時遇到雨雪天氣,我們在雨雪中訓練,雖然大家都被淋濕了,但大家都很開心。”現任領隊梁家偉說。
他們在力量、耐力訓練時迎接晨曦,在項目練習、記錄進度時看落日,這種強大的凝聚力不僅來自于成員之間相互的關心與理解,更來自于大家對“更好、更高、更快、更強”的共同追求。
2023年校運會,物理學院共有92名學生參賽,其中田徑隊隊員超過三分之一,成為學院奪冠的重要支撐。
?
“我從小就喝學校的牛奶”
?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殘暴其身體。”一百年前《體育學》問世以來,這一發人深省的觀點,彰顯了體育對提高現代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們高度重視學生體育的推廣,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提供一切便利服務,為學院田徑隊、籃球隊、排球隊……以及全體熱愛運動的師生營造了良好的運動氛圍。
學院黨委副書記王燕介紹,綜合改革實施以來,學院成立了體育工作小組,加大體育工作經費投入;學院長期聘請學校體育教研室副教授丁篤乾擔任體育指導老師,還為各專項體育活動安排了專業導師。同時物理學家怎么煉成的,學院把體育活動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的重要依據,定期舉辦大學生運動會、師生運動會,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對學院的歸屬感,培養師生皆朋友的良好師生關系。
“我印象最深的是,田徑隊訓練的時候,物理學院的隊長總是提著一個牛奶箱在操場上轉悠,尋找隊員們。這個場景大概從2012年左右開始,到現在已經十年了,我每天下午都能看到。田徑隊的隊長和副隊長給每個隊員遞上兩袋牛奶,有一次還剩下八袋,全部給了我。我也是喝著我們物理學院的牛奶長大的!”說起物理學院對體育工作的支持,丁杜倩笑著講了一個關于牛奶的故事。
今年春季運動會閉幕式上,學院院長劉翔親臨榆中校區參加閉幕式,與同學們共同見證冠軍時刻。“我早上11點左右得知運動會的名次,知道我們學院可能要奪冠了。當時我還有一些作業要交,但迫不及待想和大家一起捧起‘校長杯’,于是立刻把手頭的作業做完就出發了。其實那天我的油箱已經快空了,我還是開車過來的。當天下午,劉翔親眼見證了同學們奪得4×400米接力賽冠軍,物理學院奪得‘校長杯’冠軍。”“很高興能和各位同學共同見證物理學院的歷史性時刻!”
?
“體育活動可以
打破固定思維的障礙
?
學物理的人不就是每天坐在電腦前鍛煉腦力嗎?
在外人看來,長期形成的刻板印象讓人誤以為,學習物理總是會讓人產生“聰明的頭腦”和“強健的四肢”是不相容的錯覺。
其實,二者在一定意義上是緊密聯系的,“體育鍛煉的功效是強健筋骨,從而增長知識,調節情志,增強意志。”
對于物理學院的學生來說,所學專業和將來從事的方向讓體育活動的開展更加具體。不懂的問題,經過訓練后就會有新的靈感去解決問題,因為經過訓練后,可以擺脫固定思維造成的循環障礙,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當被問及體育運動在自身學習中的作用時,作為一名田徑運動員,隊伍成員、微電子專業綜合測試第一名陳浩龍這樣回答。
專業難度大,掌握專業所需的知識量大,給課程帶來很大壓力,如果只顧應付學業,心理壓力可能就會急劇增加。此時留學之路,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放松身體,讓人心情舒暢。在校運會上表現優異、專業名列前茅的謝英慧說:“我從哲學社會科學學院轉學到物理學院,物理課程比社會學課程難得多,我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但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促進了我的新陳代謝,提高了學習和工作效率,讓我的心情也輕松多了。”
正如劉翔所說:“就像我們很多老師在文章里向我展示的那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物理和體育是‘同出一源’的。體育運動很重要,特別是對于物理系的人來說。因為物理有很多困難的任務,需要比較好的身體和心理才能堅持完成。我自己的體會是,體育運動能促進學習和科研,我相信我的同學也會有這樣的感受。”
“我們奪冠之后,大家就把我們的名字改成‘體育學院’了,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這是劉翔奪冠當天下午的朋友圈。“精神和能量的復蘇是第一位的!”在校友群里,學長們也都為年輕學子們爭當第一的精神鼓掌。
一周之后,在全校教職工趣味運動會上,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職工代表隊也榮獲了團體總分第一名。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正轉型為“物理科學與運動學院”,他們也將承載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在物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自由前行。
圖片、文字來源|蘭州大學新聞
執行編輯 | 苗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