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平面鏡不透光,看不見蠟燭被“點燃”,玻璃板透光,可以看到蠟燭被“點燃”。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物是燃起的蠟燭,像是燃起的蠟燭的實像,假如用平面鏡,就看不見實像把蠟燭“點燃”,用玻璃板,可以看到實像把蠟燭“點燃”。
擴充資料:
平面鏡成像是一種化學現象。指的是太陽或則燈的光照射到人的頭上,被反射到鏡面上平面鏡又將光反射到人的耳朵里,因而我們看見了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實像。
當你照鏡午時可以在穿衣鏡里見到另外一個“你”,穿衣鏡里的“人”就是你的“像”(image)。在鏡面成像中,你的一側你看見的還是在左側,你的左邊你看見的還是在左邊,但若果是兩個人面對面,你的右邊就是在對方的一側,你的左邊就是在對方的右邊。這樣的療效也叫鏡像。
穿衣鏡中的影像叫實像。穿衣鏡里的影像就叫平面鏡成像,常常被簡寫為鏡像。
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穿衣鏡叫平面鏡,最好使用玻璃等可使光透過的穿衣鏡。
但在實驗中,我們常用薄玻璃板來取代平面鏡。由于采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盡管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的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為了更清晰的看見“鏡”中的像,我們要求玻璃前的物體要盡可能的亮,而環境要盡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體不需照亮,環境要盡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鏡成像實驗適宜在較暗的環境下進行。
平面鏡能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平面鏡成像選用玻璃板,但不能改變光束性質,即入射光分別是平行光束、發散光束等光束時,反射后仍分別是平行光束、發散光束。
由物體任意發射的兩條光線,由平面鏡反射,射入雙眼。人眼則沿著這兩條光線的反向延長線聽到了兩條線的交點,即我們在平面鏡中看見的像,而且平面鏡旁邊是沒有物體的平面鏡成像選用玻璃板,所以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實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沒有實際光線通過像點,因而也稱實像);
像距與物距大小相等,它們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實像。(實際上是前后相反,而且教科書上是左右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