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成像特性和物像聯通規律(基礎版)【知識梳理】光學顯微鏡主要由物鏡、物鏡、載物臺和反光鏡組成。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目鏡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目鏡成倒立、放大的虛像。物鏡相當于普通的放大鏡,該虛像又通過物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反光鏡拿來反射,點亮被觀察的物體。反光鏡通常有兩個反射面:一個是平面,在光線較強時使用;一個是凹面,在光線較弱時使用。(1)成像特性:顯微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實物與像之間的關系是實物旋轉180就是像。如實物為字母“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為“q”。(2)聯通規律:在視野中物像偏向那個方向,則應向那個方向聯通(或同向聯通)裝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則裝片應向左上方聯通。【例題感悟】例題1下述關于高倍目鏡的表述中,正確的是(解析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應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視野,再換用高倍目鏡觀察,A錯誤;為了使高倍目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焦段或凹面反光鏡,B項正確;換上高倍目鏡后,嚴禁用粗準焦螺旋變焦,應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C項錯誤;要觀察所示微生物,應把載玻片向圖2中丙方向聯通,D項錯誤。A.由于蘚類莖稈大,在高倍鏡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目鏡觀察B.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焦段或凹面反光鏡C.換上高倍目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變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所示微生物平面鏡成像原理及特點,應把載玻片向圖2中乙方向聯通答案例題2在不同的放大倍數下,所呈現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圖所示),下述相關表述正確解析由圖可知,乙是高倍鏡下的視野,甲是低倍鏡下的視野,乙與甲相比,視野較暗,錯誤;視野中物像是倒立的,物像與玻片聯通的方向相反,若玻片右移,則甲、乙的物像就會向左移,故錯誤;若在甲中見到的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也不會聽到清晰的物像,故D錯誤。
A.若使用相同的焦段,則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被觀察到C.若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會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D.若在甲中見到的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就可以見到清晰的物像答案【練習突破】1.人類對細胞的認識得益于顯微鏡的發明。若果在顯微鏡視野中的圖象是“b”,請問玻片上應為(A.qB.bC.pD.d2.右圖是某同事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體細胞圖象,若要把該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載玻片聯通方向是(A.左下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右上方3.如圖所示的顯微鏡的操作步驟,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載玻片中的“上”字,顯微鏡下看見的是“下”字B.物鏡增長時,耳朵凝視目鏡以防壓碎玻片和損傷鏡頭C.假如外界的光線較弱,可選用大焦段和平面鏡D.上升物鏡時,可轉動細準焦螺旋找尋物像【解析與答案】1.解析顯微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實物與像之間的關系是實物旋轉180就是像。如實物為字母“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為“q”2.解析顯微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平面鏡成像原理及特點,即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實物與像之間的關系是實物旋轉180就是像。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體細胞圖象在右下方,若要把該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載玻片應往右下方聯通。答案3.解析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用顯微鏡觀察漢字“上”時,聽到的物像是“”。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反光鏡,倘若外界的光線較弱,可選用大焦段和凹面鏡,倘若外界的光線較強,可選用小焦段和平面鏡。上升物鏡時,逆秒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赤道儀緩緩上升,直至認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