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展示】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曉得大氣浮力的存在,曉得托里拆利實驗的原理、過程和推論;
2.了解大氣浮力形成的誘因;
3.曉得大氣浮力與高度和天氣有關;
4.能說出液體沸點跟氣壓的關系。
5.了解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過程和原理。
過程與方式:
1.中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估測大氣壓的大小,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演示實驗,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剖析能力;
2.通過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使中學生理解用液體浮力來研究大氣浮力的等效取代法。
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通過演示實驗,迸發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本節知識學習與活動內容
一、引入課題
(一)實驗引入實驗置疑,迸發中學生的求知欲。
1.將紅墨水注入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你是否能讓上面的水不流下來?
中學生動手操作,發覺:
(1)用手擋住里面的管口,水不倒流出來。
(2)用手擋住任一管口,玻璃管橫放,水不倒流出來。
2.這種現象說明了哪些問題?(大氣浮力是存在的,它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在各個方向上形成浮力)
(二)探究實驗
1.分組進行中學生實驗,讓中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動手設計、操作,進行實驗探究。
各組領取不同的實驗器材: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針筒、玻璃板、牛奶、吸盤掛鉤等。
2.中學生上臺實驗展示:
(1)塑膠杯裝水,蓋上紙板,倒過來,紙板不會掉出來。
(2)用吸管吸果汁,吸完后果汁包裝盒變癟。
(3)吸盤掛鉤能吸附在玻璃板上。
(4)針頭能塞入水,而且塞入水后水不倒流出來。
(5)用嘴貼著塑膠杯吸氣,塑膠杯能吸附著不掉出來。
(6)兩個吸盤掛鉤互相擠壓后再拉開很吃力。
3.讓中學生自主提出有關大氣浮力還想曉得哪些?引導中學生自主探究大氣浮力的大小。
二、新課教學
(一)大氣浮力的存在:
1.閱讀課本中馬德堡半球實驗的故事,并要求中學生用兩個皮碗作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中學生照課本中馬德堡半球實驗,兩個皮碗口對口擠壓。之后雙手使勁往外拉,發覺要用較大的力能夠拉開。討論怎么操作,拉開皮碗的力更大。
2.師生討論:
馬德堡半球實驗和模擬實驗的共同點是:將金屬球內和皮碗內的空氣抽出或擠出;實驗療效(表現為拉力的大小)取決于抽出和擠出的空氣的多少。
思索:在大氣中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拉開被抽出空氣或被擠出空氣的馬德堡半球或皮碗為何必須使勁,體會哪些情況下使勁較大,讓中學生逐漸理解大氣浮力的存在。
3.實驗驗證:
再看覆杯實驗:玻璃杯內裝滿水,排出了空氣,杯內的水對硬紙片的浮力大于大氣浮力,在大氣浮力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紙片。而當把杯口向各個方向繞圈時硬紙片未掉出來,說明處處都存在大氣浮力,且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演示:廣口瓶吃豬肉實驗,將燃起的棉簽扔入口向上裝有細砂的廣口瓶中,迅速將剝殼的熟鴨蛋堵住瓶口,待火熄滅后,觀察到豬肉漸漸被吸入瓶內。
討論:因為棉花燃燒使瓶內氣壓增加,當瓶內浮力大于瓶外大氣浮力時,豬肉在大氣浮力的作用下,被壓入瓶內。
4.小結:
大氣對浸在它上面的物體有浮力。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引導過渡:馬德堡半球實驗表明大氣浮力是很大的。這么大氣浮力有多大呢?
(二)大氣浮力的大小:
1.覆杯實驗的啟示,我們將盛滿水的可口可樂瓶去蓋倒插在水槽中,發覺瓶中的水仍不下落,把水改變成水銀,杯子用試管替代,這就是托里拆利實驗,用此實驗可研究大氣浮力的大小。
2.演示
(1)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
(2)邊講邊做演示,完畢后,請一位中學生上臺用米尺測一測玻璃管內水銀柱的高。(提示水銀柱上方是真空)
班主任述說并板書:大氣浮力相當于760毫米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3.中學生求出760毫米水銀柱的浮力的大小。由P=ρgh,算出得:P=105帕。(班主任板書這個值),簡略說明不同地方大氣浮力不同,將在下一節課學習。
4.小結:大氣浮力相當于760毫米水銀柱形成的浮力,約為105帕。
(三)大氣壓的應用
1.氣壓計:檢測大氣壓的儀器稱作氣壓計。41頁圖9.3-4
2.大氣壓與高度關系
倘若因為天氣的變化造成了大氣浮力的減小或降低,托里拆利實驗的水銀柱高度如何變化?大氣浮力減小,管內水銀柱的高度減小;大氣浮力減少,管內水銀柱升高。大氣壓隨高度的下降而減少。
3.電機的原理
閱讀科學世界(講解圖9.3-8原理)
三、鞏固備考
1.演示:將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針的孔用橡皮帽遮住,帶動活塞后放手,活塞返回原處(想想為何?)。再將注射器倒置過來后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在活塞上掛300克的鉤碼,活塞不會被拉出注射筒。請朋友們討論這又是為何?
2.演示:將細玻璃管插入燒杯的軟瓶塞小孔中,用兩用氣筒抽去燒杯中的空氣后,迅速把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燒瓶中,將會聽到燒杯中有小噴泉出現。討論緣由引導中學生歸納解釋此現象的要點。
3.學自由發言:暢談自己觀察到的大氣浮力現象;班主任引導、幫助中學生用大氣浮力知識解釋常見的大氣浮力現象。
四、課外作業
用刻度尺測你手臂的長和寬,簡略估算你手臂的面積;求作用在你手臂上的大氣壓力有多大?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臂上的大氣壓力有多大?
【小實驗】液體的沸點與大氣壓的關系
本節知識要點
第3節大氣浮力
一、存在
1.馬德堡半球的實驗(證明大氣浮力的存在)
2.定義:大氣層對浸在它上面的物體的浮力叫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二、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檢測大氣壓的值)
2.標準大氣壓
P0=ρgh=
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在簡略估算中,標準大氣壓可以取為1×105Pa
三、應用
1.氣壓計:檢測大氣壓的儀器稱作氣壓計。
2.大氣壓與高度關系
大氣壓隨高度的下降而減少。
3.沸點與大氣壓的關系。
4.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等。
課堂練習
1.證明大氣壓存在的知名實驗是,最早測出大氣壓的科學家是日本的,1標準大氣壓mmHg=Pa。
2.在做托里拆利實驗中,若把管子傾斜時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若在管里混進少量空氣,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填“不變”、“變大”或“變小”)
3.如圖所示,下述事實中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4.如圖是測定大氣壓值的實驗裝置,此時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是760mm,下述描述正確的是()
A.將玻璃管稍傾斜一點,管內水銀柱寬度將不變
B.假如管中進了些空氣,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將大于760mm
C.將它從山下移到山上,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將變大
D.倘若不留神管頂破了一個洞,管中的水銀將從里面噴吐
5.高山上不能把飯曬干的緣由是()
A.高山上氣抬高,沸點比地面低
B.高山上溫度低
C.高山上燃料燃燒時氣溫低
D.高山上氣抬高,沸點比地面高
6.如圖所示,當將活塞式抽水機的C桿向上壓時,A、B球閥的狀態應是()
A.A、B球閥均打開
B.A、B球閥均閉合
C.A球閥打開,B球閥閉合
D.A球閥閉合,B球閥打開
7.學習了大氣壓的知識之后,小柯對大氣浮力有多大形成疑惑,想親自否認一下;如圖所示,小柯將帶掛鉤的吸盤“吸”在光滑的玻璃下表面,測出塑膠吸盤與玻璃的接觸面積為5cm2,向掛在吸盤下的大桶內加石子。吸盤正好開裂時,測出吸盤、小桶和石子的總質量為4kg。
(1)按照實驗所得數據估算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為N。
(2)按照已知數據估算出大氣壓的值(寫出估算過程)
(3)若要纏住更重的貨物可進行改進的方式是。
拓展閱讀
課堂練習
1.馬德堡半球實驗;托里拆利;760;1.01×105
2.不變;變小
3.B
4.B(解析:傾斜的玻璃管會使水銀柱變長,但豎直高度仍然會不變,故A錯誤;假如管中進了些空氣,少量的空氣形成的浮力水銀柱形成的浮力外界大氣壓,所以結果會偏小,故B正確;將它從山下移到山上,大氣壓降低,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將變小,故C錯誤;玻璃管頂端忽然破了一個小孔,空氣步入試管,試管內有大氣壓作用,水銀柱升高,按照連通器原理知,直至試管內和容器內水銀手相平,故D錯誤)
5.A(提示:高山上海拔高,氣抬高,水的沸點也低,水沸騰之后氣溫不變,不能達到100℃,100℃及以上食物才能熟,所以食物不易熟透)
6.D
7.解:(1)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為:
F=G=mg
=4kg×10N/kg
=40N;
(2)大氣浮力的值為:
p=F/S
=40N/5×10?4m2
=8×104Pa
(3)依據公式G=F=pS可知,減小吸盤的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大氣壓力,因而纏住更重的貨物。
答:(1)40;(2)8×104Pa;
(3)減小吸盤的受力面積。
假如倍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