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無法提供1996年高考物理試卷,但我可以給您一些相關例題以供學習參考。
例題1:
在距地面高為h處豎直上拋一質量為m的小球,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上升最大高度為H,設小球從拋出到落回地面過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為Wf,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為Wf = mgh
B. 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為Wf = mgh + 2mgH
C. 上升過程中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數值上等于重力勢能的變化量
D. 上升過程中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數值上大于重力勢能的變化量
分析:
小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受重力和空氣阻力,根據動能定理可知,動能減小了mgh,重力勢能減小了mgh,克服阻力做功大于整個過程重力勢能的減少量.
選項A、B由動能定理可知,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整個過程重力勢能的增加量與動能減小量的差,故選項A錯誤,B正確;
選項C、D由動能定理可知,上升過程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數值上等于重力勢能的變化量與動能的減小量的差,故選項C正確,D錯誤.
總結:本題主要考查了動能定理的直接應用,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
例題2: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經過時間t速度為v。要使物體在相同時間內發生的位移是原來的2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將物體的質量減為原來的一半
B.將水平恒力增為原來的2倍
C.將作用時間增為原來2倍
D.將水平恒力方向改為與原來相反
分析:由動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等于動能的增量;位移是原來的2倍則初速度應為原來的2倍;合外力應變為原來的2倍。
解法一:由動能定理可知:$Ft - W_{f} = \frac{1}{2}mv^{2}$;當$F$變為原來的$2$倍時位移變為原來的$2$倍則初速度應為原來的$2$倍;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應為原來的$2$倍;故選BC。
解法二: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可知:$x = \frac{1}{2}at^{2}$;當時間變為原來的$2$倍時位移應為原來的$2$倍;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應為原來的$2$倍;故選C。當物體質量減為原來的一半時合外力不變則加速度不變;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應為原來的$4$倍;故A錯誤。當水平恒力方向相反時物體做勻減速運動位移應為原來的$\frac{1}{4}$;故D錯誤。
總結:本題主要考查了動能定理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的直接應用,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
以上是1996年高考物理的一些相關例題和分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1996年高考物理例題及解析: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線運動,其運動軌跡如圖中曲線OA,AB,BC所示,已知物體在由A到B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Wf,則在此過程中,物體的動能變化情況是( )
A. 動能不變
B. 動能減少了Wf
C. 動能增加了Wf
D. 動能增加了(F-Wf)
解析:物體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圖可知,物體在OA段合力做正功,動能增加;在AB段合力做負功,動能減小;在BC段合力做正功,動能增加。所以在此過程中物體的動能變化情況是先增加后減小,大小為(F-Wf)。
答案:D。
1996年高考物理常見問題如下:
1.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和平衡條件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復習中要特別注意。
2. 追擊運動和相遇問題中臨界狀態的物體運動規律,要注意分析物體能否追上和最后兩者共速的條件。
3. 曲線運動的情景要充分理解,通過畫示意圖幫助分析,確定物體在曲線運動中的受力情況和運動規律。
4. 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要特別注意最高點和最低點兩側的受力特點和速度特點。
5. 輕繩和輕桿的區別要充分理解,桿子能跨在兩個物體上,而繩子不能。
6. 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的來源要充分理解,特別是向心力的表達式要記牢。
7. 碰撞是一種極富實際意義的物理現象,在復習中要注意分析兩類物體的碰撞過程和碰撞后的過程,從而確定規律。
8.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范圍和適用條件要記牢,特別是系統內物體相互作用的力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時才能用動量守恒定律。
9. 彈簧問題中兩個物體的運動規律和受力特點要充分理解,彈簧問題中兩個物體速度相等是臨界狀態。
例題:
1.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下滑,到達底端時速度為v,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量值為______。
2.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細繩懸掛于O點,小球在水平恒力作用下靜止在最低點,現將水平恒力改為斜向下的拉力F作用于小球上,使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恰好能通過最高點,則拉力F的大小為______。
3.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細繩懸掛于O點,開始時小球在水平恒力作用下靜止在最低點,現將水平恒力改為斜向下的拉力F作用于小球上,使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則拉力F的大小為______。
以上是1996年高考物理的一些常見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充分理解物體的運動規律和受力特點,通過畫示意圖幫助分析,從而確定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