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設計實驗】如圖2-4,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矗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
把一支燃起的蠟燭置于玻璃板的后面,可以看見它在玻璃板前面的像。再拿一支沒有燃起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蠟燭,矗立著在玻璃板后邊聯通,直至看起來它與跟上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上面那支蠟燭的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聯通燃起的蠟燭初中平面鏡成像知識點,重做實驗。
【實驗現象和推論】(1)平面鏡中的像是實像;(2)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3)物點和像點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注意】
使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的緣由:由于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以便觀察找到像的位置。
刻度尺的作用:比較物與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的關系。
兩根蠟燭大小必須完全相同的緣由:以便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
驗證所成的像是實像的方式: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假如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這么平面鏡成實像。
在選擇玻璃板時,要選擇比較薄的一個。目的:避免燭焰在玻璃板的前后兩個面反射成像。
重做實驗的目的:避免偏差(是3~5次)。
在實驗中找不到像的緣由: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玻璃板位置放置不當)
2.平面鏡: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穿衣鏡稱作平面鏡。
3.平面鏡的作用:①成像;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4.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平面鏡中的像是實像;
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物點到對應像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像與物是對稱的。
5.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如圖2-5,光源S向到處發光,一些光經平面鏡反射后步入了人的耳朵,導致視覺。因為我們覺得光沿直線傳播,所以我們倍感似乎光是從圖中S'處發出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
然而平面鏡后并不存在光源S',步入耳朵的光并非真正來自那里初中平面鏡成像知識點,所以把S'稱作實像。
實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虛像能。
6.凸面鏡和凹面鏡(見右圖2-6)
凸面鏡: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鏡叫凸面鏡。
凸面鏡對光的作用:凸面鏡使平行光束發散。
凸面鏡的應用:車輛的后視鏡、街頭轉角的反光鏡。
凹面鏡:用球面內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鏡叫凹面鏡。
凹面鏡對光的作用:凹面鏡使平行光束會聚。
凹面鏡的應用:手探照燈的反光裝置、太陽灶、反射式望遠鏡。
凸面鏡
凹面鏡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7.
平面鏡成像畫圖方式:
(1)如圖2-7,過M點作平面鏡的垂線,交平面鏡于O點;
(2)在另兩側截取M'O=OM,M'點即為M的像點;
(3)仿造前兩步,完成N點的像點,之后用實線聯接M'N'。
繪圖以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標記,還要注意實像要畫成實線。
已知光源、平面鏡和反射光線經過的點,作光路圖的方式:
(1)如圖2-8,先用前面提及的方式做出光源S的像點S'點;
(2)聯接S'A,交平面鏡于P,則PA為反射光線;
(3)聯接SP,SP為入射光線。
繪圖以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標記和表示光路的箭頭,還要注意哪一段畫成虛線,哪一段畫成實線。
該作法的原理:所有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
=相關考題推薦=
=相關文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