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物理考點和相關例題較多,以下為部分內容:
1. 運動的描述以及參考系的選擇
例:下列關于參考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任何情況下,都應選地面為參考系
B.在研究任何物體的運動時,只能選擇地面為參考系
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
D.在研究汽車的運動時,不能選擇汽車為參考系
解析: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可以是相對地面不動的物體,也可以是相對地面運動的物體,故A、B錯誤;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故C正確;在研究汽車的運動時,汽車可以相對于地面運動,也可以相對地面靜止,故可以選擇汽車或地面等物體作為參考系,故D錯誤。
2. 牛頓運動定律和動量定理的綜合應用
例:一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水平面運動,經時間t后撤去力F,物體又經時間t后剛好回到出發點,求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
解析:物體先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1=F/m,方向與F相同;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F/m,方向與F相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得:
$v = a_{1}t$
$- v = a_{2}(2t)$
解得:v = 0
由題意知物體回到出發點,則有:$v = a_{2}t$
解得:a_{2} = - \frac{v}{t} = \frac{F}{m}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 - f = ma_{2}$
解得:f = F - ma_{2} = \frac{mF}{m + F}
3. 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
例:一質量為m的小球從高為H處自由下落,當它動能增加量為初動能的\frac{3}{4}倍時,小球下落的高度為多少?
解析:小球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 \frac{1}{2}mv^{2}$
當動能增加量為初動能的\frac{3}{4}倍時,有:$\frac{1}{2}mv^{2} - \frac{1}{2}mv_{0}^{2} = \frac{3}{4}\frac{1}{2}mv_{0}^{2}$
解得:$v^{2} = \frac{3}{4}v_{0}^{2}$
由動能定理得:$mgh = \frac{3}{4}\frac{1}{2}mv_{0}^{2}$
解得:$h = \frac{3}{8}H$。
以上僅為部分考點和例題,高考物理的考點和題型非常多樣化,需要考生對知識點靈活運用。
2014年高考物理考點及例題:
1. 力學部分:
牛頓運動定律及其應用;
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
功和能的關系,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例題:一質量為m的物體在豎直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下,從高度為H的A點靜止開始下落,經B點做勻速運動,最后落到地面C點。已知AB間距為S,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求:
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
拉力F的大小。
2. 電學部分: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電磁感應現象。
例題:一質量為m的帶電粒子以初速度v0從兩平行金屬板間的中點進入電場,恰好能從右端邊緣飛出。已知兩板間距為d,極板長度為L,求:
兩板間所加電壓;
若將兩板的間距增大為原來的2倍,則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總時間變化了多少?
以上只是部分高考物理考點和例題,具體考試內容請以考試要求為準。
2014年高考物理考點和相關例題常見問題如下:
一、力學部分
1. 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結合進行運動學問題的求解。
2. 理解并掌握動力學規律,能夠解決連接體問題。
3. 掌握功能關系,能夠解決摩擦生電和摩擦生熱問題。
4. 正確理解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5. 掌握圓周運動和離心運動的規律。
6. 掌握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7. 彈簧類問題的處理方法。
8. 輕繩類問題的處理方法。
9. 輕桿類問題的處理方法。
二、電磁學部分
1. 基本電路的連接和識別。
2. 電磁感應基本規律的應用。
3. 電磁感應中的力與運動問題。
4.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5.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6.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應用和計算。
三、實驗部分
1. 實驗儀器的使用和讀數。
2. 實驗數據的處理和誤差分析。
3. 電學實驗中的串并聯電路和電壓表、電流表的連接方法。
4. 基本儀器的使用和讀數,如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秒表等。
5. 實驗操作和注意事項,如安全用電、規范操作等。
四、計算部分
1. 能夠根據題意建立物理模型,選擇合適的規律進行求解。
2. 能夠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的公式或定理進行計算,包括但不限于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 能夠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包括圖像法、微元法等。
以上是高考物理考點和相關例題常見問題,考生在備考時可以多做題,多總結,熟悉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同時注意物理模型的建立和選擇,選擇合適的規律進行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