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期中考試生物考前刷題——精選
幾點說明:1.1-15為單選題,2.主要為基礎題和中檔題,3.不要指望考試時此精選題出現原題,做好基礎,4.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1.下述關于細胞中化合物的表述,正確的是
A.酶的基本單位是多肽或內質網核酸
B.細胞內所有核苷酸的分子結構中一定存在核苷酸對
C.淀粉和單糖的差別與其單體的種類、排列次序密切相關
D.DNA復制和轉錄都有水形成,翻譯不形成水
2.下述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表述,錯誤的是
A.藻類細胞富含內質網利于其進行光合作用
B.漿細胞富含豐富的核糖和高爾碳化物利于其分泌抗原
C.線粒體內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場所,其蛋白質濃度較外膜高
D.神經元軸突末梢產生多個突觸小體,有利于與多個神經元間構建聯系
3.下述關于ATP和酶的表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中ATP的合成均發生在生物膜上
B.ATP與ADP的互相轉化實現了能量的循環借助
C.細胞代謝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與酶的專情性有關
D.酶應在最適水溫條件下常年保存,以維持其最高活性
4.細胞在惡變過程中,細胞膜上的成份發生改變,形成甲胎蛋白(AFP)等物質,如肝細胞發生惡變時,AFP會持續性明顯增高。所以當化驗報告單上該指標超過正常值時,須要進一步檢測以確認體內是否出現了癌細胞。下述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肝細胞惡變后因細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發生擴散
B.肝細胞的鞭毛和高爾碳化物會參與AFP的合成和運輸
C.細胞惡變時原癌基因高效抒發,使人體形成大量AFP
D.癌細胞可將癌基因整合到周圍組織細胞進而快速增殖
5.下述關于人體細胞分化、衰老、凋亡與惡變的表述,錯誤的是
A.被病衣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死亡屬于細胞壞死,不利于機體穩態的維持
B.細胞衰老表現為大部份酶活性增長,細胞核變大
C.誘導癌細胞正常分化和自噬是疾病診治的可選策略
D.細胞分化使各類細胞的功能趨于專門化,增強了各類生理功能的效率
6.下述有關實驗的表述正確的是
A.低溫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使之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白色反應
B.蔥頭表皮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過程中吸水能力逐步提高
C.提取內質網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化度不同
D.觀察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限定取材時間可確保大部份細胞處于分裂期
7.雄蜂(n=16)是由未受孕的卵細胞直接發育而至。如圖所示為雄蜂精原細胞進行的減數分裂的大致流程圖,而圖中僅繪出雄蜂一個染色體組內的兩條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和數目變化。據圖剖析,下述相關表述中正確的是()
A.雄蜂的減數分裂機制有利于其形成正常的雄胚珠
B.雄蜂體內次級精母細胞都富含2個染色體組
C.胡蜂的精細胞和卵細胞富含的染色體數量不同
D.雄蜂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會出現聯會現象和四分體
8.如圖表示某DNA片斷。下述有關表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②③不能構成一個DNA的基本單位
B.DNA復制時,④的產生須要DNA聚合酶
C.①和②交替排列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DNA分子中核苷酸對⑨越多,其熱穩定性越低
9.右圖為人體細胞中DNA控制性狀的流程,下述相關表述錯誤的是()
A.人體細胞中內質網體的分布位置:游離內質網體、附著在核糖上的內質網體、線粒體中的內質網體
B.圖中的蛋白質2可能是催化乙醛酸分解成氧氣的酶
C.Ⅲ代表的是tRNA,其所轉運的多肽的密碼子是UGA
D.核基因發生突變,可能會影響線粒體的性狀
10.下述有關生物科學研究方式的表述正確的是
A.薩克斯通過對照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中有獼猴桃糖
B.卡爾文借助核素示蹤技術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
C.孟德爾運用類比推理法發覺了基因的分離定理和自由組合定理
D.沃森和克里克采用X射線衍射的方式,破譯了全部密碼子
11.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大豆的芥酸濃度,而芥酸會增加茶油的品質。研究人員擬借助高芥酸油菜品種(gg)和小麥耐旱基因R培植低芥酸耐旱油菜新品種(GGRR),育種過程如右圖所示。下述表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①誘發基因突變,可以增強基因突變的頻度
B.過程②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可以克服物種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C.過程②與過程③操作次序互換,對育種進程和結果沒有影響
D.若要減短育種期限,在過程②后可進行單倍體育種
12.下述關于百日咳雙桿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真菌實驗的表述,正確的是()
A.格里菲思在哮喘雙桿菌轉化實驗中對DNA和蛋白質等物質進行了分離
B.轉化產生的S型真菌的遺傳物質中富含R型真菌的遺傳信息
C.噬菌體侵染病菌的實驗中,充分攪拌的目的是為真菌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
D.若用噬菌體侵染3H標記的真菌,離心后可測量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堿液中
13.下述有關遺傳和變異的表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B.果蠅體內突變的基因都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
C.大腸球菌形成可遺傳變異的來源有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D.若要研究大豆(2n=24)的基因組,則應當研究13條染色體
14.左圖是某單基因遺傳病相關系譜圖,下圖是對該家系中Ⅰ1~Ⅱ4號個體進行相關基因檢查(先以某種限制酶切割樣品DNA,再進行電泳),得到的電泳結果(電泳時不同大小的DNA片斷聯通速度不同),已知編號a對應的樣品來自Ⅱ4。下述相關表述錯誤的是()
A.按照左圖可確定該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B.結合左圖和下圖剖析,可知致病基因內部存在相關限制酶的1個切點
C.Ⅱ5一定是雜合子,Ⅲ8與Ⅱ5基因型相同的機率為1/3
D.Ⅲ9與該病基因攜帶者離婚細胞膜結構圖,生一個正常小孩的機率為5/12
15.下述有關變異與進化的表述,正確的是()
A.生物的變異是定向的,而進化是不定向的B.大量使用藥物會使病毒形成耐藥性突變
C.種群基因頻度的不斷改變是生物進化的標志D.新物種的產生都是常年自然選擇的結果
16.圖1是某植物細胞的部份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中數字代表細胞結構,圖2表示該細胞內部份細胞器的物質組成。回答下述問題:
(1)圖1中屬于生物膜系統的結構有(填序號),能發生核苷酸互補配對的細胞器有____(填序號)。
(2)圖2中的A和C分別對應圖1中的____、____(填序號),采用____法可分離得到這種細胞器。
(3)若圖1細胞為分泌細胞,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中,所產生囊泡的膜來自圖1中____(填序號)。若細胞器④不斷從③上開裂出來,____(填"會"或"不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4)若圖1細胞為癌細胞,因為細胞膜上的____等物質降低,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
17.圖一表示酶和通常催化劑改變物理反應速度的原理,圖二分別表示正常酶的作用、競爭性抑制劑對酶的作用和非競爭性抑制劑對酶的作用,圖二表示相應的反應速度。請剖析回答下述問題:
(1)活細胞合成酶須要的原料是。
(2)從圖一可知,酶增加的活化能大小是(用圖中字母表示),與通常催化劑相比因為,因此酶具有高效性。
(3)圖一中曲線____表示沒有抑制劑存在時的作用療效,其中曲線b為加入性抑制劑的曲線。
(4)非競爭性抑制劑的作用機理是,(填"能"或"不能")通過降低底物含量消弱它的作用。
18.右圖為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合成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述問題:
(1)圖1中過程①發生的場所主要是。
(2)已知圖1中過程②物質b中鳥固醇與尿吡啶之和占核苷酸總量的54%,b鏈及其模板鏈對應區段的核苷酸中鳥固醇分別占29%、19%,則與b鏈對應的物質a分子中腺固醇所占的核苷酸比列為。假定物質a中有1000個核苷酸對,腺固醇占整個DNA分子的20%,則DNA在第3次復制時消耗的鳥固醇脫氧核酸為個。
(3)若圖1中異常氨基酸鏈中有一段多肽序列為"—絲氨酸—谷氨酸—",攜帶氨酸和組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碼子分別為AGA、CUU,則物質a中模板鏈的核苷酸序列為。
(4)圖一過程②涉及的RNA種類有__種,與過程②相比過程①特有的核苷酸配對方法是____。
(5)圖1中所闡明的基因控制性狀的方法是。
(6)圖2為該細胞中多聚內質網體合成氨基酸鏈的過程。對此過程的理解正確的是。
A.X在N上的聯通方向是從右到左B.該過程最終合成的T1、T2、T3三條氨基酸鏈中多肽的次序不相同C.多聚內質網體才能提升細胞內蛋白質合成速度的緣由是同時合成多條氨基酸鏈
D.在原核細胞中也存在圖2所示的生理過程
19.水稻(2N=20)是一種雄雌同株的動物,是重要的糧食水稻之一。請剖析回答下述有關問題:
(1)測定小麥基因組DNA序列時,需測定條染色體上的DNA核苷酸序列。
(2)某小麥品種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某基因型為SsMm的枝條自花授粉,后代出現了4種表現型,其緣由是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
(3)谷物的高稈易枯死(H)對矮稈抗枯死(h)為顯性,耐旱(R)對易感病(r)為顯性,兩對基因分別坐落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右圖表示借助品種甲(HHRR)和乙(hhrr)通過三種育種方式(Ⅰ~Ⅲ)培植優良品種(hhRR)的過程。
①用方式Ⅰ培育優良品種時,獲得hR鱗莖常用的方式為,這些枝條常常長得弱小,高度不育。若要獲得可育枝條,化學方式可采用處理,使染色體數量加倍。圖中所示的三種方式(Ⅰ~Ⅲ)中,最難獲得優良品種(hhRR)的是技巧,其緣由是。
②用方式Ⅱ培育優良品種時,先將基因型為HhRr的F1鱗莖親本獲得F2,若將F2代的全部高稈耐旱鱗莖消除花序,用F2代矮稈耐旱鱗莖的花粉隨機傳粉,則雜交所得子代中的純合矮稈耐旱鱗莖占。
20.某實驗小組以同一品種玉米(2n=12)柔嫩的花莖和曝曬種子后長出的幼根為材料,舉辦相關實驗,主要步驟和結果如下。回答有關向題:
實驗Ⅰ:取嬌嫩的花莖→卡諾氏固定液固定→70%乙酸中保存→花藥剝離→改良乙醇品紅堿液染色→壓片→鏡檢(圖①~⑥是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減數分裂部分時期實拍圖)
實驗Ⅱ:幼根長至1.0cm~1.5cm→冰箱內4℃培養36h→剪取5mm左右根尖→卡諾氏固定液固定→70%乙酸中保存→解離→漂洗→染色→壓片→鏡檢(圖⑦是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一視野部份實拍圖)
(1)實驗Ⅰ和Ⅱ中,選定的新鮮材料均先放在卡諾氏固定液(按3份無水乙酸、1份冰乙酸的比列配制)中進行固定處理,目的是____。
(2)實驗Ⅰ觀察到的實拍圖,按減數分裂的時期先后次序進行排序應為:⑥→,判定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主要根據是染色體____的變化。
(3)圖②中有____個核DNA分子。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圖____對應的時期。
(4)舉辦花生染色體核型剖析時,將剪除的幼根放在2mmol/L的8甲基喹啉氨水中處理,以提升根尖細胞中____(填圖⑦中的字母)時期細胞的比列,以便染色體觀察、計數,c時期染色體數與核DNA數的比列為____。
(5)在實驗Ⅱ中,小組成員進一步優化實驗操作,用纖維素酶和鞣質酶混和液處理根尖,再用低含量的KCl處理一段時間,使細胞適度膨脹,以利于____更好地分散。若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某一視野中部份中期細胞染色體數量加倍,則最可能的誘因是___。
21.動物的生長發育受多種環境誘因的影響。研究發覺,紅(R)藍(B)組合光(R∶B=3∶1)能顯著提升萵苣幼苗的光合速度。為了探究在紅藍組合光中添加白光(W)對香蕉幼苗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借助LED燈(冷光源),設4個不同紅、藍、白光比列處理進行實驗(實驗期間各組保持光強300μmol·m-2·s-1、晝/夜氣溫28℃/18℃)。30天后,測定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述問題:
(1)紅(R)藍(B)兩種光能顯著提升萵苣幼苗的光合速度,緣由是。
(2)該實驗中,對照組為,自變量為。自然生長條件下,影響蕃茄幼苗光合速度的環境誘因主要有。
(3)第4組幼苗莖稈中葉綠素濃度最高,但凈光合速度最低,緣由可能是白光比列較高,造成內質網內一部份(填結構名稱)破壞,影響了的生成,最終影響C3的還原。
(4)據表中數據剖析,可以得出的初步實驗推論是。
(5)借助紅藍白(R∶B∶W=3∶1∶1)組合光處理后培植的香蕉幼苗進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按規范操作提取出色素后,以無水乙酸作為層析液進行色素分離,發覺濾字條上各色素帶的寬度較小,最可能的誘因是。
22.荸薺是廣泛用于觀賞和食用的動物,研究人員通過人工誘變篩選出一株荸薺突變體,其葉綠素濃度僅為普通荸薺的56%。圖1表示在25℃時不同光照硬度下該突變體和普通荸薺的凈光合速度。圖2中A、B分別表示某光照硬度下該突變體與普通荸薺的氣孔導度(單位時間步入莖稈單位面積的CO2量)和胞間CO2含量。請剖析回答下述問題:
(1)冬瓜極易酸敗,這是由于細胞內的花青素氧化酶催化相關反應導致的。將荸薺在沸水中焯之后可減少酸敗程度,緣由是。
(2)在2000μmol·m-2·s-1的光強下,突變體荸薺的實際光合速度比普通荸薺的高%(保留一位小數)。
(3)CO2被借助的場所是,由于此處可以為CO2的固定提供。據圖2剖析,(填"普通"或"突變體")冬瓜在單位時間內固定的CO2多,理由是。
(4)右圖表示荸薺細胞的生物膜上發生的物理變化,其中富含葉綠素的是。
(5)提取普通荸薺內質網中的色素,用方形濾紙層析分離色素,其裝置如右圖3中A所示,分離結果如右圖3中B所示,①~④表示色素帶。突變體的色素帶中與普通荸薺具有較大差別的是。(用序號表示)
23.(10分)下邊①~⑧是中學生物常見的實驗,請回答下述有關問題:
①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測量
②利用花生子葉切塊測量脂肪
③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測量
④探究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⑤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⑥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⑦觀察動物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⑧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在上述實驗中,必須依靠顯微鏡能夠完成的是,實驗中須要水浴加熱的有,在實驗過程中必須保持細胞活性的是(均填序號)。
(2)在上述實驗中,用到酒精的實驗有②⑤⑦,其中酒精所起的作用分別是②:;⑤:;⑦:。
(3)受實驗材料、用具或試劑所限,有時侯須要設法代替。下述各項處理中正確的有(填字母)。
a.做①實驗時,可用雙縮脲試劑取代斐林試劑
b.做②實驗時,可用龍膽紫取代利比亞Ⅲ染液
c.做④實驗時,可用牽牛花的花瓣細胞替代紅色香菜鱗片葉外表皮細胞
d.做⑦實驗時,可用菠菜鱗片葉內表皮取代香菜根尖
(4)科學家觀察發覺,有一種俗名熊蟲的植物,若步入"隱生狀態"(這時它的代謝速度幾乎為0),本事受零下271℃的冰凍數小時,據研究,熊蟲步入"隱生狀態"時,它們的體內會大量形成一種叫海藻糖的二糖。
按照上述資料,有人覺得熊蟲汗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護組織細胞,使組織細胞防止遭到高溫導致的損傷。某同事欲設計一實驗方案,來對這一說法進行探究。為了確保實驗的科學性和確切性,從物理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該實驗的材料應具有的特征。在該實驗設計方案中,自變量是,自變量之外對實驗結果有影響的實驗誘因稱為。
24(9分)某興趣小組對CMT1腓骨肌萎縮癥(基因A、a控制)和魚鱗病(基因B、b控制)進行廣泛社會調查細胞膜結構圖,得到如圖1所示的遺傳系譜圖,圖2是乙家族中的部分成員的魚鱗病基因電泳圖,圖3是生物體中的兩個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圖。請剖析回答:
圖1
圖2
圖3
(1)據圖1判定,CMT1腓骨肌萎縮癥的遺傳形式為,魚鱗病最可能的遺傳形式為。
(2)剖析圖2可確定魚鱗病的遺傳形式,則Ⅰ2的基因型為,Ⅰ3的基因型為;若Ⅱ6和Ⅱ7想再生一個小孩,她們生一個正常小孩的機率為。
(3)圖3是Ⅱ9與Ⅱ10所生兒子的基因M、R編碼各自蛋白質的前3個多肽的DNA序列,起始密碼子為AUG或GUG。正常情況下,基因M在其細胞中最多有個,所處的時期可能是。
(4)基因M轉錄時的模板是(填"a"或"b")鏈。若基因R的b鏈中箭頭所指核苷酸對T-A突變為A-T,其對應的密碼子變為。
25(10分)如圖一表示某二倍體植物的一個性原細胞經減數分裂過程傳遞基因的情況;圖二、圖三分別表示該植物的性原細胞在正常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濃度和細胞中染色體組變化情況;圖四是一同事勾畫的該生物體內不同時期細胞分裂圖象。請據圖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甲乙丙
(1)圖一、二、三中,可表示有絲分裂過程的是,圖丙細胞名稱,圖乙所處分裂時期。
(2)圖四中,只坐落圖一中BC段的細胞是。圖一中,與圖一中BC段對應的區段最可能是。
(3)只考慮染色體變異,與產生圖四中生殖細胞基因組成異常的分裂時期是,與之同時形成的另外三個細胞的基因組成是。
(4)圖一中,與圖一中CD段的變化緣由相同的區段是。
(5)圖四中,次級性母細胞富含的染色體組數是。
(6)圖四甲~丙中,有顯著錯誤的是。
湖北省期中考試生物考前刷題——精選
參考答案
1-5AACBA6-10BABCB11-15CBACC
16.①②③⑤⑦①④①④差速離心③⑦會糖蛋白
17.多肽或內質網核酸EB-EC酶減少活化能的療效更明顯a競爭性通過改變酶的空間結構,進而影響酶的活性不能
18.細胞核26%24003T—A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CD
19.(10分)(1)10(2)交叉互換(3)①花藥離體培養高溫Ⅲ基因突變頻度很低并且是不定向的②4/27
20.新鮮材料死亡,使細胞逗留在原先的分裂時期,排除季節和取材時間等干擾,增強實驗成功率②→⑤→①→③→④形態、數目、分布(位置)24⑤a1∶1染色體高溫抑制紡錘體的產生,染色體數量加倍
21.內質網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綠光和藍(紫)光第1組添加白光的比列光強、溫度等類囊體(膜)[H]、ATP適合比列的紅藍白組合光更有利于推動香蕉幼苗生長(R∶B∶W=3∶1∶1的處理最有利于推動香蕉幼苗生長)不同色素在無水乙酸中的溶化度差別較小
22.低溫下香豆素氧化酶喪失活性,抑制了點蝕過程23.5內質網基質C5和酶突變體突變體的氣孔導度大,步入莖稈的CO2多,而胞間CO2含量與普通荸薺相仿,說明突變體的光合速度較高,能較快地消耗CO2B③④
23.(10分)(1)②④⑥⑦⑧①④⑧
(2)驅走浮色溶化、提取綠葉中的色素配制解離液
(3)c(4)自身不含海藻糖也不能合成海藻糖是否添加海藻糖無關變量
24.(9分)(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2).AaXBY9/16
(3).4有絲分裂DNA復制后到末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
(4).bUUG
25.(10分)(1).圖二、三中級精母細胞有絲分裂中期
(2).①(中級性母細胞)FG
(3).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ABb、a、a
(4).GH(5).1或2(6).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