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物質的密度優秀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學案文章,供老師父母們參考學習。
物質的密度優秀教學設計第1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揭秘度的數學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式: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容積成反比的關系。
2.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容積成反比的比值不變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式。
情感心態與價值觀:密度反映的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點。通過探究活動,使中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教學重點和難點1.理揭秘度的數學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1、演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別盛有相同容積的水和酒精,猜一猜,它們哪一個質量大?讓中學生推測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選一位中學生上臺演示。在黑板上寫出中學生的猜測,把問題交還中學生解決,滿足中學生求知欲望,初步體驗成功的喜悅。
知識導出:在**_*山東活動周的慶典上,女孩們穿著春節盛裝,演出侗族首飾舞]苊縞揭襯場貳F戀拿繅撾鋨閹譴虬緄妹覽觥⒍恕D闃勒廡┮咨氖撾鍤鞘裁床牧現瞥傻穆穡?016猴年晚會金猴送瑞是金條,還是鍍鎳的鐵條?晶瑩透亮的牛某甲是有機玻璃,還是玻璃制成的?
進行新課
2探究物體的質量與容積的關系。
探究一:不同種物質質量與容積的關系。
推測
設計實驗:用容積相同的鐵塊、鋁塊和石塊
進行實驗搜集證據
剖析數據
歸納得到推論
交流評估
讓中學生體會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量是不同的,中學生探求質量和容積的關系,從現象中找尋規律,得出推論。
探究二:探究同種物質質量和容積的關系
中學生通過小組實驗檢測不同容積圓錐體鐵塊的質量,記錄數據、繪制表格、分析質量與對應容積比值的特點。
設疑,迸發中學生進行探究的熱情。
中學生分工合作設計并進行探究實驗。
中學生討論得出相應的推論。
中學生通過討論發揮其主體作用。老師做好引導者和分享者,糾正中學生操作的不足之處,及時解決中學生遇見的問題。
學習密度的定義:引導歸納2分鐘。
三、引入密度的定義:
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容積之比稱作這些物質的密度。分別估算出每一個鐵塊質量與容積的比值,剖析其規律。這些比值不變性正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班主任讓中學生寫出推論,做好“裁判”的角色。
想一想
判定:1、大鋁塊的質量為4kg,小鋁塊的質量為1kg,則大鋁塊的密度小于小鋁塊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的密度為原先的一半。
讓中學生分別估算出探究中學銅塊、鐵塊和鋁塊質量與容積的比值,中學生通過對比發覺比值是不相同的。
展示部份中學生圖表,引導中學生剖析對比。巡回指導中學生實驗,讓中學生交換實驗結果,剖析檢驗推論。
密度的公式、單位及一些物質的密度
公式p=m/v剖析、領會各符號的化學意義,對公式進一步熟悉、理解。推論變型公式m=p*v,v=m/p。
單位:密度的單位由質量的單位和容積單位組成,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號是kg/m3。有時侯也用克每立方分米做單位,符號是g/cm3。這兩個單位的關系是1g/cm3=1*103kg/m3
物質的密度優秀教學設計第2篇
新《義務教育中學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是:“會檢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這節課我們要把所學的知識轉變為動手能力,用天平和量杯檢測物質的密度。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檢測實驗,既是中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深入地認識、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過程,也是突出新的理念實現中學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學習根本轉變的過程,因而對于實驗活動的安排就十分重要。
檢測物質的密度是借助化學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數學量,要從實驗原理、儀器使用、實驗設計、數據記錄與剖析得到推論等方面對中學生全面進行實驗能力的訓練。實驗前,可與中學生討論怎樣借助密度公式來檢測物質的密度,須要測出什么量?須要選用什么檢測工具、器材?用哪些辦法檢測?啟發中學生思索,使她們明晰實驗目的、知道實驗原理,在實驗設計中,會選擇實驗器材,明白實驗步驟,能及時正確地將數據填入表格得出結果。實驗中對中學生嚴格要求,及時把握各組中學生的實驗情況,及時交流反饋。因為有上面探究同種物質質量與容積的關系的基礎,因而本節的探究活動中學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檢測物體容積的方式: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刻度尺檢測,不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燒杯測。量杯的使用是本節重點,用燒杯檢測容積常用“排液法”:先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液體,讀出所對刻度V1,再將被測物體輕輕裝入液體中,讀出此時讀數V2,V2-V1即是該固體的容積。
檢測石蠟等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的容積,可以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被浸入于滴定管中液體對應的容積,再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于滴定管中,讀取此時的液體容積,二者的差便是石蠟的容積。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2.學會量杯的使用方式,一是用燒杯檢測液體容積的方式;二是用燒杯檢測不規則形狀物體容積的技巧。
過程與技巧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檢測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借助數學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數學量的科學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中學生嚴謹的科學心態。
教學重點
量杯的使用方式。
教學難點
怎么檢測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教學方式
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打算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鹽水、鐵塊、石塊、水、燒杯、細針等)、文本、圖片或音視頻資料、自制PPT講義。
教學過程
導出新課
問題導出
有兩種液體,要盡早判定出哪種液體的密度更大一些,你打算如何辦?
情境導出
菊花鐵塊產生于距今約2.8億年前。其成份為天青石與棲霞巖,內含豐富的硒、鍶、鉍等多種微元素,對人有強身健體、抗癌益壽作用。如今我想曉得這塊石頭的密度,該如何做呢?
我們本節課就來探究怎么檢測物質的密度。
推動新課
一、量筒的使用
提出問題出示一塊長方體石塊,問:要測這石塊的密度,須要測什么量?用哪些器材檢測?記錄什么量?如何求出石塊的密度?
出示一塊任意形狀的鐵塊和裝在大碗的鹽水,問:能夠測這鐵塊的密度和大碗里的鹽水密度?這么用哪些儀器來測定形狀不規則的鐵塊和鹽水的容積?
剖析總結由公式ρ=mV可知,測出物質的質量和容積可算出密度,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物理上的方式測得。諸如:長方體的容積=長×寬×高,圓錐體的容積=底面積×高;不規則的物體容積和液體容積就須要用我們明天學習的燒杯來檢測。
中學生自學出示量杯,強調液體的容積和不規則的物體容積可以用燒杯來檢測。每小組朋友觀察桌面上的100mL量杯的結構,回答下邊問題:
1.燒杯是以哪些單位標度的?是毫升(mL)還是立方分米(cm3)?1mL=。
2.滴定管的最大檢測值(阻值)是多少?滴定管的.分度值(最小檢測值)是多少?
3.怎么讀數?
總結歸納使用量杯(杯)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明晰燒杯是以毫升(mL)單位標度,1mL=1cm3
2.使用前應觀察所用滴定管的阻值和最小分度值,便于選擇適宜被測物體的燒杯。了解最小分度值,就能正確記錄。桌面上的燒杯阻值是0~100mL。
3.讀數時,滴定管一定要放到水平臺上,視線要與液手相平,若俯視,讀數過高,若遠眺,讀數會偏低。若液面(比如水銀面)為凸形,視線應與凸形液面的最高處相平,若液面(比如海面)為凹形,視線應與凹形液面的最低處相平。
中學生操作1.用燒杯直接量出50mL水
2.測出小鐵塊容積
總結歸納1.用燒杯可以直接測出液體的容積。
2.對于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鹽水的密度實驗報告,因用刻度尺根本難以測出其容積。這時只能用燒杯借助排水法進行檢測。具體方式是:先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海面所對刻度V1,再將被測物體輕輕裝入水底,讀出此時讀數V2,V2-V1即是該固體的容積。
鐵塊的容積V=V2-V1
跟蹤例題
五一節前,市工商部門對全市的紅酒進行專項檢測,某種品牌的紅酒的酒壺上標有450mL的字樣,而紅酒的濃度在446~454mL之間為合格,為了一次性檢測出一瓶紅酒的容積,最好選用下述那個燒杯()。
A.阻值是100mL,分度值是1mL
B.阻值是500mL,分度值是1mL
C.阻值是1000mL,分度值是5mL
D.阻值是500mL,分度值是5mL
解析:在選擇檢測燒杯時,我們應當盡量選擇阻值更接近被測容積的。又由于被測容積的浮動范圍較小,所以為了檢測更精確,所選量杯的分度值也應較小。
答案:B
物質的密度優秀教學設計第3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量杯,會用燒杯檢測液體(如水)容積和測小塊不規則固體(如塑膠塊)的容積。
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能較熟練地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過程與技巧
在探究檢測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學會借助數學公式間接測定化學量的科學方式,感受搶占空間等量取代的技巧。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在檢測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練地使用天平、量筒測算物質密度,認真按規則做好實驗,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重點:用燒杯檢測物質的容積。
難點:檢測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教學打算:天平、量筒、水、鹽水、石塊、細線、燒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密度表可知,各類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質的密度通常不同,要曉得一個物體是哪些物質做的鹽水的密度實驗報告,就要檢測出它的密度,再把測得的密度跟密度表對照一下就曉得該物質是哪些了,明天我們就一上去學習檢測一下物質的密度。
師:這么要想檢測物質的密度須要檢測哪些數學量呢?
生: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須要檢測物體的質量和容積,這樣由公式就可估算出物質的密度。
師:對于規則幾何體我們用刻度尺就可以檢測出它們的容積,要是不規則的幾何物體就得須要其他的方式來檢測物體的容積,首先我們學習使用量杯檢測液體和形狀不規則固體容積的方式。
(一)量杯的使用
1、學生觀察燒杯并結合教材18頁思索【想想做做】的問題:
⑴這個燒杯是以哪些單位標度的?是ml還是cm3?
⑵量筒的最大檢測值(阻值)是多少?
⑶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⑷圖11.4-2中畫出了使用滴定管時的兩種錯誤,它們分別錯在哪兒?
中學生觀察后回答以上問題,班主任指導。中學生練習使用量杯檢測一下燒瓶里水的容積。
2、如何用燒杯檢測形狀不規則固體的容積呢?
【教師啟發中學生】
⑴把不溶于水的,并才能墜入水中的物體(密度小于水),用“排水法”測量其容積,即借助量杯中前后兩次液體的容積差測出物體容積。
⑵對于不跳入水中的物體,可以用“針壓法”測量其容積,即用針把物體壓到水底,求出兩次液體的容積差就是物體的`容積。
⑶不跳入水中的物體也可用“懸垂法”(或叫墜物法):將滴定管中放入適量的水,用細線將鐵塊和物體一起拴好(鐵塊在下,物體在上),先將鐵塊浸入量杯水底,讀出容積V1,再將鐵塊和物體一起浸入,讀出容積V2,則物體容積V=V2-V1
⑷當物體容積較大量筒裝不下又是不規則物體時,用“溢杯法”:用細線擄獲物體,將物體浸入在裝滿水的溢杯子中,用量杯接住溢出的水,則溢出的水的容積就是物體的容積。
⑸溶于水或吸水的物體用“埋沙法”,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紡紗,拌勻搖平,讀出紡紗容積V1,將物體裝入量杯紡紗中浸入,再度磨碎搖平,讀出容積V2,則物體容積V=V2-V1
(二)實驗測鹽水的密度
事先配制好一些鹽水,中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和記錄數據的表格,小組間進行交流各自的實驗方式,達成共識,確定正確的實驗方式。班主任指導。
步驟:
1、用天平檢測出量筒和鹽水總質量m1
2、把燒瓶中的一部份鹽水放入量杯中,并用量杯讀出這部份鹽水容積V
3、再用天平檢測出剩余鹽水和燒瓶的總質量m2
4、利用公式估算ρ=m1-m2/V
記錄數據的表格燒瓶和鹽水總質量m1(g)剩余鹽水和燒瓶總質量m2(g)倒出鹽水的質量m(g)倒出鹽水的容積V(cm3)倒出鹽水的密度ρ(g/cm3)中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相關數據,算出鹽水密度。最后討論實驗結果,總結經驗。
(三)檢測形狀不規則鐵塊的密度
從測鹽水密度得到啟發,中學生設計此實驗。
步驟:
1、用天平檢測出小鐵塊的質量m
2、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容積V1
3、把用細線吊著的小鐵塊溶入到量杯的水底,讀出水的容積V2
4、利用公式估算ρ=m/V2-V1
記錄數據的表格鐵塊質量m(g)量杯中水的容積V1(cm3)倒入鐵塊后量杯中水容積V2(cm3)鐵塊容積V(cm3)鐵塊密度ρ(g/cm3)中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相關數據,算出鐵塊密度。最后討論實驗結果,總結經驗。
二、學生整理實驗器材并完成實驗報告。
三、總結
明天我們進行的實驗綜合了許多后面的知識,對于朋友們備考鞏固旁邊學習的內容,對于了解化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會有很大幫助.測定物體密度的方式除了這一種,今后我們還將深入地學習.密度知識在中學數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同我們前面將學到的許多知識有必然的聯系,希望朋友們認真學習好這部份內容,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物質的密度優秀教學設計第4篇
一、教學目標
《物質的密度》集體備課學案
1.理揭秘度概念及公式、單位、物理意義
2.熟悉常見的固體、液體的密度,
3.把握密度概念的基礎上,能借助公式進行一些簡單估算
4.通過對密度知識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構建密度的概念,理揭秘度公式及其變型
2.能借助公式進行一些簡單估算
3.熟悉單位換算(1×103kg/m=1g/cm)
三、實驗器材
天平(砝碼)、質量不同的兩個銅塊、質量不同的兩個鋁塊、橡皮、木塊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臺桌上放著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一杯酒精.
師:1.這兒有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區分下來嗎?
2.說明你是怎樣區分的?班主任強調:要區分物質,就要曉得而且借助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點.如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點。按照這幾種特點,借助我們的眼、鼻、手等覺得臟器,才能將前面五種物質區分下來。
3.我們桌上放的兩個物塊,一個是銅塊,一個是鐵塊,外邊涂有同樣的顏色,你能把它們區分下來嗎?
a、討論與交流:(提出猜測)
生甲:可以用比較質量大小的方式來分辨,質量大的一定是銅
師:物體的質量與容積之間有哪些關系呢?
生:提出猜測“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容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各自的質量與容積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設計實驗:
分別選定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的銅塊和鐵塊(銅塊和鐵塊的容積分別對應相等),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尺子測出周長后,估算出它們各自的容積;算出每位銅塊和鐵塊的質量與容積的比值,之后加以比較。
C、進行實驗和搜集證據:
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銅的質量與容積;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木頭的質量與容積;
分別算出每位銅塊和鐵塊的質量與容積的'比值。
班主任演示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書中的表格中.
d、實驗推論: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容積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容積的比值通常是(相同/不相同)的。
構建概念:
質量有容積的比值等于單位容積的質量。所以單位容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點。
[板書1]單位容積的質量稱作這些物質的密度。
同種物質密度通常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密度通常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化學屬性
[板書2]密度的公式:r=m/v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容積
[板書3]密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為kg/m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克/分米3,符號為g/cm3(1×103kg/m=1g/cm)
6、介紹密度表中各種物體的密度數據,并進行比較,瞧瞧結果有哪些特征。
[板書3]密度的應用
師:密度公式有哪些好處呢?生甲:可以檢測密度,因而拿來鑒定物質
生乙:可以拿來估算不易于直接檢測物體的質量或容積的v=m/r;m=rv
鞏固練習:
1.教材上的例題
2.請你想想,如何鑒別金項鏈的真偽?須要測什么量?用哪些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