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攀巖運動發展至今,出現了“速度攀”的分支,但它完全是作為競技項目而從傳統攀巖運動中抽離下來的,本文暫不考慮。傳統意義上的攀巖,我覺得其主要考驗的就是「攀巖者對線路的剖析與解決」。
如標題所見,本文中我主要打算談一談磨擦力在攀巖中的應用。
磨擦力&攀巖運動
假如你當初上數學課的時侯沒有打過困倦,想必你大約還記得「摩擦力」的定義:
兩個互相接觸并擠壓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都會在接觸面上形成制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些力稱作磨擦力。
磨擦力的本質是電磁力,但對于磨擦力的動因,至今沒有一個十分明晰的理論。所謂的「摩擦系數」也只能通過實驗測得而未能通過具體理論估算下來。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其在攀巖中進行剖析。
磨擦力大致可以分為滑動磨擦力、靜磨擦力、滾動磨擦力三種。本文結合攀巖運動,僅僅討論「靜磨擦力」。
假如數學課上你除了沒打困倦,還認真聽講了,那你大約就都會曉得,減小磨擦力有如下幾個方式:
減小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壓力;
變滑動磨擦為靜磨擦。
回到攀巖運動中來:
關于「a.減小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本質上相當于降低了互相磨擦的兩個表面之間的磨擦系數。對此我們通常能做的就是給手上打鎂粉,避免/降低手汗引起負面影響(體液使手皮更相對于巖壁/巖點愈發光滑)。
關于「c.變滑動磨擦為靜磨擦」,在攀巖中,就是在加碼時要盡量使手/腳與巖壁/巖點之間保持穩定靜止,防止相對滑動,防止由靜磨擦轉化為磨擦力較小的滑動磨擦。
關于「b.減小壓力」,這才是本文想說的重點,由于這個正壓力是可以通過身體姿態的調整來獲得減小的。
攀巖技術&減小壓力
本文我并沒有準備十分細致地去做受力剖析,主要是給入門不久的巖友們一個思索方向:攀巖中的好多技術動作,實際上就是在通過對身體姿態的調整和控制,通過減小手/腳與巖壁之間的「正壓力」從而減小磨擦的。
但同時要注意滾動摩擦力的定義,減小磨擦力并非終極目標,減小磨擦力的目的是可以更穩定、更有安全感地朝某個方向加碼。
其實了,也并不是全部技術動作的目的都是這樣,例如一些關于動態動作(dyno)的技術的關注點便并不是磨擦力了。
寫在最后
人類似乎難以天然獲得就像壁虎一樣的吸盤,但這些對磨擦力的認知與處理,筆者覺得亦是攀巖運動的內在魅力之一。
假如你們對攀巖動作中具體的受力剖析感興趣,可以留言或私信我滾動摩擦力的定義,專開一個「攀巖數學小課堂」。
PS:攀巖有風險,上墻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