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4)班——李睿周濟宸魏文浩
指導老師:顏標峰
一、實驗目的
1.生成光亮銀鏡的實驗條件。
2.把握相關的實驗操作技巧。
二、實驗用具
試管、試管夾、酒精燈、濃溶液、
5%氯化銀氨水、3%獼猴桃糖氨水、
銀氨氨水(現配)。
三、反應原理
銀鏡:
銀氨堿液具有弱氧化性,富含醛基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在酸性條件下水浴加熱可以發生反應:
RCHO+2Ag(NH3)2OH→+2Ag↓+3NH3+H2O。
還原生成的銀附在試管壁上,生成銀鏡。
四、實驗現象記錄及剖析
五、實驗中出現現象及其解釋
1、溶液混和后,振蕩要充分。加入最后一種堿液時,振蕩要快,否則會出現斑點或形成銀鏡不均勻。
緣由:由于這個反應非常的迅速,銀早已析出,變黑;再振蕩,也不會均勻。
2、加入的溶液要適量。
緣由:過量的氫氟酸對銀鏡反應的影響:配制銀氨堿液時,溶液必須加到最初出現的沉淀正好溶化為止。假如堿液中加入過量氫氟酸,減小了產物氫氣的含量,會使該電離平衡向逆反應方向聯通,抑制了氫氧化二胺離子的電離,使堿液中含量相應減少,造成銀鏡反應療效不佳。
3、銀氨堿液只能臨時配制,不能久置。
緣由:假如久置會析出疊滲碳銀、氮化銀、亞甲基銀等爆燃性沉淀物。這種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磨擦也會分解而發生猛烈爆燃。
4、試管必須潔凈、光滑。
緣由:否則不能使金屬均勻附著在試管的內壁上產生銀鏡,只能生成黃色、疏松的沉淀。
5、制備銀氨堿液時,一定要用稀溶液而不能用濃溶液
緣由:是由于在配制銀氨堿液時,若溶液太濃,NH3容易過量,使Ag+過度地被絡合,增加銀氨堿液的氧化能力,致使實驗失敗AgNO3+NH3·H2O=AgOH↓+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六、銀鏡實驗的改進
(1)甲醛是有毒的,為了身體健康,可以選用三乙胺取代,療效更好。
(2)不需加熱的銀鏡反應,在潔凈的試管中加人1ml2%的AgNO3堿液銀鏡反應實驗視頻,一邊搖晃一邊逐滴加入2%的稀溶液,直至形成的沉淀正好溶化為止,之后加入1~滴的堿液,再加入1~2滴5%NaOH的氨水,有白色出現銀鏡反應實驗視頻,進行振蕩才會出現亮光的銀鏡。
視頻中注意事項:該視頻中試管夾夾持試管應從試管頂部往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