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班主任,總歸要編撰學案,利用學案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既然學案如此重要,那究竟該如何寫一篇優質的學案呢?這兒我給你們分享一些最新的學案例文,便捷你們學習。
高中數學密度學案人教版篇一
第三節密度
一、從鑒定物質說起
我們鑒定物質時,僅靠味道、顏色、軟硬、形狀等特點有時會有一定的局限性。諸如:怎么來辨別一瓶自來水和一瓶礦泉水呢?這時這些局限性就彰顯下來了。但我們發覺物質還有其它的特點,可不可以用它們來分辨物質呢。
思索:單純地用物體的質量來分辨物質的種類,行嗎?
1、這里有兩個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一個是銅塊,一個是石塊,它們的容積相同,質量相等嗎?用哪些方式比較?
2、如果是同種物質,容積相等,質量相等嗎?這兩個都是鋁塊,容積相等,那質量相等嗎?
3、如果同種物質,容積不相等,質量還相等嗎?如圖,這兩個鐵塊那個質量大?
4、同一種物質,容積大的質量大,容積小的質量小。這僅僅是質量跟容積的簡略關系,同種物質的質量跟容積有哪些確切的數目關系呢?
二、實驗探究
1、實驗:調節好天平,用天平稱量容積相同的鐵塊、鋁塊、鐵塊。瞧瞧它們的質量相同是否相同?
推論: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同。
2、實驗:100g水和100g酒精容積,瞧瞧它們的容積是否相同?
推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容積相等。
以上兩個實驗用不同的物質進行比較,按照實驗結果,遭到了哪些啟示?
3、提出問題:物體質量與容積的具體關系是哪些呢?
4、由相同物質構成的物體,假若容積大,質量也大。諸如,一盒相同的粉筆,兩枝粉筆的容積是一枝粉筆的2倍,兩枝粉筆的質量也是一枝粉筆的質量的2倍。這是物質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①.請你把粉筆的質量和容積勾畫成圖。(類比研究同一金屬導體兩端和電壓關系實驗)②.用容積大小相同的若干鋁塊(或石塊、松鐵塊)作實驗。
由此可以得到推論:
(1)同種物質質量降低,其容積也減小;質量降低,容積也會降低。且質量和容積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質的質量和容積的比值通常是不同的。
三、密度
1、密度定義
2、一些物質的密度值
對于同一種物質,如水在不同的狀態下初二物理密度公式,密度也是不同的,物質密度與體溫、壓強有
33關;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種物質,冷寂、蠟、植物油密度都是0.9×10kg/m;還有
33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kg/m;金屬固體的密度較大。
水的密度是1.0×10kg/m的化學意義是還要才能記住一些物質密度的大小。諸如,金的密度比銀大,銅的密度比鐵大。
3、練習
1、一枝粉筆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與原先的相比()a、質量降低,密度不變b、質量不變,密度降低
c、質量不變,密度不變d、質量降低,密度降低
2、人們常說:鐵比木頭重。它的真實涵義是()a、鐵的密度比木頭大b、鐵的質量比木頭大
c、木頭比鐵輕一些d、鐵的質量和木頭的質量實際上是一樣的3、對于密度公式ρ=m/v,下述說法正確的是()a、當質量不變的時侯,密度與容積成反比b、當容積不變的時侯,密度與質量成反比
c、物質密度一定,質量與容積成反比d、密度與容積成反比,密度與質量成反比
4、一根均勻的木棒,除去1/2,剩下的一半是原先的質量的,剩下的一半容積是原先的,剩下的一半密度與原先的。
35、鋁的密度是2.7×10kg/m,讀作。它表示的意思是。
6、一個燒瓶質量是50g,裝容積是100ml的液體,總質量是130g.求這些液體的密度?
7、下面是調節天平和使用天平的步驟,請把正確的排列序號寫在橫線上。
a、把物體放到左盤,砝碼置于右盤并聯通游碼使天平平衡
b、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絲,使表針指在刻度盤的中線處
c、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所對的刻度值,算出被測物體的質量
d、把天平置于水平臺上,把游碼置于標尺上端的零刻度線處
e、整理器材,把物體放回原處
38、一只杯子能裝2kg酒精(ρ=0.8×10kg/m),倘若拿來裝滿水,這么瓶內水的質量()a、小于2kgb、大于2kgc、等于2kgd、無法判定
9、平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一塊磚,削去一半,對剩下的半塊磚,正確說法是()a、質量降低一半,密度減小一半b、質量降低一半,密度不變
c、體積減小一半,密度減小一半d、以上的說法均不正確
10、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時,將被稱物體和砝碼放錯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時,左盤放有100g和20g的砝碼各一個,游碼所對的刻度值是4g,則物體的質量為()a、124gb、122gc、118gd、116g能力提升
311、一輛油罐車裝了30m的石油,小明想檢測石油的密度,從車上取出30ml石油,測得它的質量是24.6g。求:
(1)石油的密度。
(2)這輛運油車所裝的石油的質量。
12、探究:物質的質量與容積的關系?
推測:
實驗器材:一盒粉筆,天平,滴定管,細沙,水油。
實驗步驟:
作圖:
以橫座標表示容積v,縱座標表示質量m。畫圖。
剖析論證:
13、一個質量是40g的容器,裝滿水后質量變為140g,裝滿油后質量變為120g。求油的密度。
14、小兮和朋友一起視察英烈墓園。她們觀察到一塊大理石記念碑,經檢測得悉,高4m,寬
,厚50cm,估算它的質量是多少(ρ=2.6×10kg/m)有機會的話視察調查你看到的紀
念碑并實地檢測,估算這個記念碑的質量是多少。
315、有一個鐵塊的質量是316g,容積是60cm,問這個鐵塊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假如是
空心的,這么中空部份容積是多大?
薦初三數學《浮力》教學案例(5000薦薦初高三中物化學
教理
案教
學
案物
態例
變
字)
化
123薦中學數學教學設計和反省(3000
字)薦中學數學教學案例《密度》(800字)
高中數學密度學案人教版篇二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
【學習主題】測量物質的密度
【時
間】1課時
【課程標準】會檢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通過實驗,理揭秘度,會檢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內容剖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第十一章第四節的學習內容。在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估算公式后進行,包括了滴定管的使用、測不吸水不規則塑膠塊的密度和鹽水密度這種知識與技能。主要目的是讓中學生把握借助密度公式ρ=m/ν去間接檢測物質的密度,培養實驗操作能力,本節課起到了鞏固上節課內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彰顯,也是學習熱學的第一個關鍵實驗,有助于之后壓強知識的學習,是集化學現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于一體的教學重點,充分彰顯了新課標“從生活邁向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學情剖析】
在學本節課之前,中學生對物質的屬性──質量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了天平的使用技巧。對密度概念與估算公式已有所了解;由于早已熟練把握了體溫計的讀數方式,可以直接通過觀察結構得出用燒杯測液體容積的方式,中學生觀察思索才能操作,重點是引導中學生觀察海面的形狀,海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處相平。
對于測液體的密度,朋友們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該實驗中怎樣減少實驗偏差、制定最佳檢測方案中學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好多中學生因為受上面“用天平測液體質量實驗”的影響,常常制訂出不精確的方案,中學生注意不到沒把液體全部放入量杯,有些殘留在了燒瓶內,使測的容積偏小,密度偏大,所以這一環節要做重點處理。【學習目標】
1、嘗試用密度知識鑒定生活中的物質。
2、通過實驗進一步感受物質密度的概念,理揭秘度是物質的一種特點。
3、能說出測物質密度的實驗原理。
4、進一步學會用天平檢測物體的質量
5、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使用量杯檢測液體的容積
6、學會用燒杯檢測不規則固體的容積
7、會設計檢測固體密度的實驗方案和實驗表格
8、會設計檢測液體密度的實驗方案和實驗表格
9、會檢測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10、在檢測物質的密度的過程中,合作交流,體驗檢測存在偏差,找出減少偏差的方式,認識科學實驗中認真、嚴謹的科學心態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用天平和量杯測固體、液體的密度。難點:設計精確檢測液體密度的方案。【評價設計】
1.通過問題1檢查目標1的達成。2.通過問題
2、活動3測量目標2的達成。3.通過問題3測量目標3的達成。4.通過活動
3、檢測目標4的達成。5.通過問題
4、5、6測量目標5的達成。6.通過問題7檢查目標6的達成。7.通過活動1作業2測量目標7的達成。8.通過活動2作業1檢查目標8的達成。9.通過活動
3、測試1檢查目標9的達成。10.通過活動
3、4測試2測量目標10的達成。【學習過程】
[藍籌股一]導出新課,備考舊知。
問題1.朋友們,我有一個鄰居他在街邊攤檔哪里買了條金鏈子,十分實惠,而且他總是懷疑這個戒指是假的,不是純銀的,你有辦法幫他辨認一下嗎?(中學生回答可以測出戒指的密度,和密度表對照一下就知真偽后,引出課題——四
檢測物質的密度)
問題2.我們在上節課早已學習了密度的一些知識,請朋友們追憶一下,你能說出密度的什么知識?密度與物質的質量、體積有關系嗎?
(第二個問題要引導中學生,密度是物質的特點,與質量、體積大小無關,因而可以拿來鑒定物質)
問題3.我們要測定物質的密度,理論根據是哪些?須要測出這些化學量?
[藍籌股二]學習使用量杯檢測液體和不規則固體的容積
(引入:質量可以用天平檢測,這么如何檢測容積呢?我們曉得正方體、長方體這樣形狀規則的固體可以用刻度尺測出周長再估算出容積,這么液體、不規則固體的容積怎么檢測呢?)問題4.觀察量杯,你能獲取什么信息?和你小組的朋友進行交流后展示。問題5.將適量水放入量杯中,觀察液面的形狀,讀數時應該以那個地方為準?小組內交流。
(讀數時視線要以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以下邊的清晰的液面為準,引導中學生剖析俯視和俯瞰檢測不確切,)
問題6.假如液面在相鄰的兩個刻度線之間應該如何讀數能夠使檢測結果更精確?試著讀出滴定管內水的容積,并將檢測結果記錄出來。
問題7.你能用量杯檢測不規則固體容積嗎?小組交流,說出你的方式。(為何要用細線?一是易于放進去,取下來,二是偏差小。注意:物體一定要全部浸入。)[藍籌股三]制訂檢測塑膠塊密度和鹽水密度的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表格。活動1.引導全班朋友設計檢測塑膠塊密度的實驗方案、實驗表格。各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展示。
(可讓中學生思索:①需要用哪些檢測哪一些數學量;②為什么先測質量,后測容積?③在表格里須要記錄什么數據?)活動2.引導全班朋友設計檢測鹽水密度的實驗方案、實驗表格。各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展示。
(大多數中學生會設計先測空燒瓶的質量,再測燒瓶和鹽水的總質量,之后將鹽水放入量杯公測量鹽水的容積,要引導中學生剖析這樣因為沒把鹽水全部放入量杯,有些殘留在了燒瓶內,使測的容積偏小,會使密度偏大,為了減少
偏差可以先檢測燒瓶和鹽水的總質量,再檢測燒瓶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這一點要讓中學生觀察燒瓶,弄明白。)[藍籌股四]檢測塑膠塊和鹽水的密度
活動3.將全班朋友分成兩部份,一部份小組檢測塑膠塊密度,剩下的小組檢測鹽水的密度。全體同事按照擬定的實驗方案進行試驗,小組內成員合理分工,將實驗數據記錄在黑板上設計好的表格里,并估算出密度大小。活動4.小組間交流實驗推論,剖析減少偏差的技巧。
(各小組最后測出的密度值不同,說明檢測存在偏差,引導中學生可以運用多次檢測求平均值的方式來減少偏差;檢測容積的偏差較大,要根據正確的方式仔研讀數。)
【知識拓展】(1)假如物塊不下沉如何辦?(2)假如物塊太大怎樣辦?(引導中學生說出(1)可用壓入法或沉墜法;(2)切割法或溢水法。)【課堂小結】談一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達標測試】
1、(2012?山東濟南)某同事在實驗室檢測一塊不規則的金屬塊的密度。(1)把托盤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上端零刻線處。觀察到橫梁表針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兩側,此時應將向旋動平衡螺絲。
(2)把金屬塊置于左盤,用鉗子往右盤加減砝碼后,觀察到橫梁表針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當調節,直至表針再度指在分度盤中線處。游碼的位置和右盤中的砝碼如圖乙所示,金屬塊的質量是g。
(3)把金屬塊浸入在裝有50ml水的燒杯中,這時量杯中的海面的位置如圖丙所示。金屬塊的密度為
kg/m3
2、(2012訥河)學習了密度知識后,朋友們打算檢測物質的密度,選定的器材有:牛奶、量筒、天平(帶砝碼)、燒杯。
小新和小洋朋友分別設計了一種檢測牛奶密度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1)用調好的天平測出空燒瓶的質量m1;(2)向燒瓶中放入一些牛奶,測出它們的總質量m2;則這種果汁的質量為
;(3)再將燒瓶中牛奶放入量杯中,測出牛奶的容積v;(4)估算出果汁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裝有適量牛奶的燒瓶的總質量m1;(2)將燒瓶中的一部份牛奶放入量杯中,記下量杯中牛奶的容積v;(3)測出燒瓶和剩余牛奶的總質量m2;估算出果汁的密度ρ=。
剖析與交流發覺:方案中學檢測容積偏,測出密度偏。(選填“大”、或“小”)【布置作業】
1、利用天平和量杯檢測雞精的密度,設計實驗方案。
2、設計檢測地瓜密度的實驗方案,器材自選,看誰能想出更多的方式?
中學數學密度學案人教版篇三
中學數學密度試講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剖析
密度這一節除了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密度在熱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識質量和容積的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構建的概念。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揭秘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讓中學生感受到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鐵塊、鋁塊、鐵塊)的質量不等,表明物質在這方面的性質上存在差別。之后,讓中學生進行“同種物質的質量和容積的關系”的探究。借助探究結果讓中學生思索,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容積成反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通常也不同,這反映了物質的一種性質。因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容積之比稱作這些物質的密度。
二、目標剖析:
1.知識與技能
(1)理揭秘度的概念初二物理密度公式,曉得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
(2)學會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化學現象。
2.過程與技巧
(1)經歷物體質量跟容積關系的探究過程,因而理揭秘度概念的構建。
(2)初步把握通過實驗研究數學規律的技巧。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中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2)鼓勵中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密度概念的構建。
2.難點:密度概念與公式的理解。
四、【教學方式】
邊討論、邊實驗探究、邊歸納總結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打算:天平和砝碼三套、邊長為1cm的正方體鐵塊、鐵塊、鋁塊各一個,10m
3、20m
3、30m3的正方體鐵塊。
(二)學情剖析
中學生似乎從生活經驗上對知識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剖析和解決問題的能,但對密度的相關知識十分的陌生。本節課讓中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充分發揮中學生的自主性和培養中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三)教法、學法
教法:實驗法、講解法等
學法:合作探究法、歸納法等
(四)教學過程程設計
第一環節:引入,提出問題
問題:容積相同的鐵塊、鐵塊、鋁塊,它們的質量相同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它的容積成反比嗎?
第二環節: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出示天平和正方體鐵塊、鐵塊、鋁塊各一個,并告訴中學生三種物體的周長分別為2cm。請三個組的中學生借助天平稱出三種物質的質量。另外三個組的中學生按照周長估算出這三個物體的容積。
2、引導中學生按照檢測結果剖析得出:容積相同的不同物體,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容積為10m
3、20m
3、30m3的正方體鐵塊,引導中學生提出問題:假若容積減小到原先的2倍,質量也會降低到原先的2倍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容積成反比嗎?
(1)引導中學生進行推測,(2)設計實驗:班主任引導中學生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步驟。
(3)實驗驗證:請各個組的中學生合作實驗進行探究,實驗中朋友們要認真觀察思索,及時提出實驗中不足和須要注意事項,并按照實驗數據,在教材座標圖上描點。
(4)歸納剖析、得出推論:按照實驗數據,中學生自行討論交流,班主任引導,得出推論:同種物
質的質量和容積成反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環節:學習新知
1、在實驗推論的基礎上,班主任引導中學生得出:同種物質的質量和容積成反比,比值是一定的。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的物質它們的質量和容積的比值是不同的。這個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種物質所特有的性質,我們用密度來表示物質的這些性質。
2、教師引導中學生從運用比值定義法推導入密度的定義。再依照密度的定義引導得出密度公式:=m/v及引導中學生寫出變型公式:m=v和v=m/
3、引導中學生學習符號的意義及單位。單位換算:1g/m3=1×103kg/m
34、讓中學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見物質的密度。諸如:冰、蠟、銅、鐵、煤油、酒精、水等物質的密度。并按照密度定義引導中學生理揭秘度的數學意義,例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義是:1m3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在說意義時注重指出:“某種物質”和“質量的單位”,中學生很容易把前面的質量單位說成密度單位。并要求中學生謹記水的密度,在做題時作為已知條件應用。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1、在實驗探究時你們應當注意哪些?
2、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
鞏固練習
1.按照密度公式=m/v,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密度跟質量m成反比
b.密度m跟容積m成正比
c.密度既跟質量成反比,又跟容積成正比
d.密度大小只由物質本身決定,跟容積、質量大小無關
2.表中記錄的內容是一位朋友學習密度概念時做的實驗記錄,請你按照表格中記錄的內容和數據,進行剖析比較:
石塊1木塊2鋁塊1鋁塊
2m/g7915827
54v/cm310201020
m/v(g/cm3)7.97.92.72.7
(1)鐵和鋁兩種不同物質的相同點;不同點。
(2)鐵的密度,鋁的密度。
(3)按照這個實驗結果,請你剖析并回答:為何說密度是物質的特點?
密度是物質的特點或屬性不同版本的高中數學教材說法不一,這是為何?人教版教材說是“特性”,而北工大教材說是“屬性’,類似情況還有。作為編撰化學教材的權威部門,對基本概念、名詞、術語等應當統一。以免給數學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上帶來不便。
高中數學密度學案人教版篇四
密度-高中二年級數學學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曉得哪些是密度,密度的國際單位以及單位間的換算.
2.把握密度的估算公式.
3.曉得密度是物質的特點,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
能力目標
1.培養剖析概括能力
(1)在剖析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概括出相同容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不同,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容積不同.
(2)在上述剖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不同容積的同種物質質量與容積的比值不變,對于不同的物質來說,質量與容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過以上剖析,概括出密度的定義.
2.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借助密度公式求解某種物質密度.
三、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教學培養中學生擅于發覺的問題,積極主動進行探究的良好品質.
通過密度概念的教學,培養中學生欣賞均衡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剖析
本節包括三部份內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單位.
密度是表征物質特點的一個重要數學量.從上節實驗學生早已聽到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等.
本節通過實驗進一步使中學生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跟容積成反比,且單位容積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單位容積的質量不同.因而可以用單位容積的質量來表征物質的這些特點.
中學生在物理中盡管學過比列的知識,并且用到數學中來,理解同種物質的質量跟容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含意,仍是有困難的,所以課文中對此作了解釋:質量與容積的比值一定,表示容積減小幾倍,質量也減小幾倍,即質量與容積成反比;質量與容積的比值等于單位容積的質量.幫助學生把物理知識用到數學中來,理解比值的數學含意.考慮到用比值定義化學量比較具象,教材在說明比值的含意以后,仍用某種物質單位容積的質量來定義密度,以易于中學生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估算密度的公式.之后通過例題說明借助公式求密度的方式.但是在例題估算的基礎上述說密度的單位,使中學生對密度的單位不致倍感具象,以便學習.
教法建議
建議將演示實驗改為中學生分組實驗,讓中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一、重點、難點剖析
密度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數學概念,也是今后學習液體內部浮力、大氣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沉浮條件的必要基礎.通過本節教學應使中學生把握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曉得水的密度.讓中學生把握密度的概念是本節教學的重點.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點”是本節的教學難點.現行教材通常都是通過實驗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紹密度的公式和單位.因而,做好實驗是本節教學的關鍵.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質特點的一個數學量,它表征的是單位容積的物質質量大小的差異,在一定條件下,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通常不同.上節實驗中學生已檢測出容積相等的石塊、鋁塊、木塊的質量,借助檢測的結果可引導中學生認識石塊、鋁塊、木塊在容積相同時質量上的差別,即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相等.還通過中學生的分組實驗,使中學生認識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容積不相等.對每種物質來說,質量與容積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容積的大小沒有關系,只跟物質的種類有關系,因而它反映了物質本身的一種特點.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比值的化學意義,可通過具體數字使中學生認識質量與容積的比值就是單位容積物質的質量.
2.密度的公式
為了加深認識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點,只跟物質的種類有關.在正確理揭秘度公式的基礎上,討論公式的數學意義,明晰三個化學量間的關系.
通過課本上的例題,教給中學生怎么運用公式進行估算.要求中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驟進行估算,非常是對單位的運算要加以指出.對于公式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具學具打算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中學生實驗.
2.組織中學生討論、分析實驗推論,得出密度的定義.
3.師生由密度公式討論導入密度的單位.
中學數學密度學案人教版篇五
新課標第一網不用注冊,免費下載!
高中數學新課程課件---《物質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