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鏡成像1、平面鏡成像探究實驗實驗名稱: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目的:探究物與像到鏡面的距離,物、像的大小關系實驗器材:兩支大小形狀相同的的蠟燭、一塊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個屏、一把尺子、一紙和火柴.實驗步驟:參照如圖2-3-1所示的步驟完成實驗:(1)將玻璃板垂直架在紙上,在玻璃板上面立一支燃起的蠟燭平面鏡成像像的大小,透過玻璃板觀察其旁邊的蠟燭的像;(2)將另一未燃起的蠟燭置于玻璃板后,前后左右聯通,直至看起來這支蠟燭與上面蠟燭的像重合,此時前面的蠟燭就取代等同上面蠟燭的像,此時對比物與像的大小關系;(3)用尺子量出此時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并記錄;(4)改變燃著的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連做兩次,分別觀察蠟燭與像的大小關系,量出蠟燭與像到玻璃板的距離,分別記錄出來;(5)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平面鏡成像像的大小,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6)將玻璃板稍稍傾斜一下,不再與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變化,能夠重合嗎?(7)整理實驗器材,結束實驗.實驗結果: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面鏡成的是實像,一句話概括:物與像關鏡面對稱(距離相等、大小相等),成實像.實驗存在的問題剖析:(1)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是為了確切的找到像的位置,便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及測定物與像到鏡面的距離.(2)實驗時選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假如用厚玻璃做這個實驗,玻璃的兩個表面就會發生反射,會聽到兩個不重合的像,不利實驗.(3)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讓沒有燃起的蠟燭與像重合,這只蠟燭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比較像和物的大小.(4)無論如何移植物像都未能重合實驗中使玻璃板與白紙垂直,否則,會出現玻璃板后的蠟燭無論如何聯通.都不能與上面蠟燭的像重合的現象(玻璃板傾斜時,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2.平面鏡成像特性:(1)平面鏡成的像和物體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4)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的實像。3.平面鏡的借助:(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向(潛望鏡)4.實像和虛像實像:非實際光線而是光線的反向沿長線會聚而成的像。虛像: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叫虛像。虛像和實像:共同點是:都能被人眼觀察到,即都有光線射入人眼。不同點是:虛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相機成像、幻燈機成像均是虛像;而平面鏡成像,放大鏡成像均是實像。虛像是光線的實際會聚而成,而實像則是由發散的反射光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