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學全省卷試卷解讀(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發布)
化學題解答時,所謂關鍵詞句,指的是題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語言,它們或是對題目中所涉及的化學變化的描述,或是對變化過程的劃分等。下邊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2023年中考化學全省卷試卷解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23年中考化學全省卷試卷解讀
一、堅持立德樹人引導中學生全面發展
中考化學全省卷積極回應時代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關注,結合我國最新的科技前沿進展及其在全球科創領域可圈可點的突出表現,引導中學生樹立高遠的科學抱負和科技強國的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中考的育人功能。如全省乙卷第16題,以2022年10月全球諸多天文設施觀測到迄今最亮的伽瑪射線暴為背景,介紹我國的慧眼衛星、極目空間望遠鏡等在該風波觀測中做出的重要貢獻,展現我國科技成就,寬闊中學生視野,引導中學生了解科技前沿,迸發中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又如新課標卷第17題,以明年5月剛才成功發射的“太空快件”天舟六號為背景,這一中國空間站的“快遞小哥”是目前世界現役運輸能力最大的物流飛船,引導中學生提高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
中考化學全省卷設計與體育運動相聯系的考題情景,引導中學生提高體育健康意識,推動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全省甲卷第14題以中學生推標槍為背景,全省乙卷第14題以中學生墊足球為情景,將數學與體育鍛練相結合,引導中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積極出席體育鍛練。
二、聯系生活實際引導中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
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科核心素質內蘊為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心態與責任,是中學生在解決真實、復雜問題過程中的綜合表現,更強化調中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考化學全省卷愈發突出真實問題情景的設計,選定鮮活素材,緊貼中學生實際,引導中學生從生活中發覺問題、提出問題,逐漸從解題邁向解決問題;同時,引導課堂教學強化與實際情景的關聯,重視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質。
新課標卷第14題設置空氣中和水下兩個聲波偵測者,生活場景躍然紙上;第15題以無風時雨滴受空氣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以恒定的速度豎直下落為情景,考查中學生對做功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對于數目級的認知是確立數學觀念的重要立足點;第16題借助定義國際基本單位“秒”的銫原子鐘的兩個超精細基態考查中學生的計算能力;第24題以趣味濃厚的“打水漂”游戲為背景,引導中學生運用簡單數學模型解釋有趣的生活現象,感受通過科學指導生活實踐的學習獲得感,展現數學學科從自然生活中來、到自然生活中去的科學魅力。
第25題以數學學史上知名的密立根油滴實驗為背景,將真實的實驗現象轉換為問題情景,讓中學生在對不同對象和不同過程的對比、分析、判斷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人類借助運動性質巧妙探究粒子帶電性質的研究方式。全省甲卷第18題以一些電子顯示設備中電子束通過適當的非勻強電場集聚為情景,考查中學生運動與互相作用的化學觀念。全省甲卷第21題和全省乙卷第17題,從精典的電磁減振現象演示實驗出發,從多個通感角度考查中學生對電磁感應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三、加強實驗能力考查引導中學生動手做實驗
實驗是數學學的基礎,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中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中考化學全省卷創新通感角度,重視考查中學生對基本實驗原理的理解、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基本檢測方式的把握和實驗數據的處理等。試卷充分發揮對中學實驗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教學注重實驗探究,引導中學生真正動手做實驗。
新課標卷第22題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現象,要求中學生才能正確使用多用水表,剖析內阻大小對電容器充電電壓隨時間變化曲線的影響及曲線下面積的數學意義;第23題考查用單擺檢測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實驗,要求中學生才能正確使用螺旋測微器,把握單擺的組裝、使用條件和數據處理。
全省甲卷第22題測繪小燈泡的伏安特點曲線,考查中學生對電壓表內接、外接兩種基本檢測電路原理的深刻理解,要求中學生畫出按另一種電路圖進行實驗的電壓-電流關系曲線的示意圖,具有一定探究性;第23題探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平均速率與時間的關系,類似于伽利略最初研究斜面運動時探究位移和時間關系的實驗,要求中學生對具體問題做出具體剖析,學會從實驗中總結規律,培養實驗探究的能力。
全省乙卷第22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要求學生理解實驗原理,熟悉實驗步驟,才能運用專業術語進行抒發;第23題檢測金屬絲的阻值率實驗,與教材中一般采用的同時使用電流表、電流表檢測金屬絲的電流、電流不同,通過“一表兩用”的辦法完成對電流和電壓的檢測,引導中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驗碰到的問題。
中考化學答題方法
數學學是非常嚴謹的科學,這一特點決定了考生答題的書寫必須符合數學專業術語,比如書本上“探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須要做平衡磨擦力工作,實際情況不太可能方正好全部平衡磨擦力,將造成實驗得到的a-F圖象可能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木板夾角太小(沒有平衡磨擦力)、另一種是木板夾角太大(過平衡磨擦力),答題書寫時不能扼要地寫成“沒有平衡磨擦力”。
化學學的邏輯美要求考生書寫必須有條理,書寫最好有英文、英文字母及必要的圖形標明。書寫出所應用的數學學概念、規律,列舉相應的方程式,標明于①②③…式,代入數據及數據估算可以在草稿紙上完成(不需寫在答題卡上),最后需書寫答案,有些考生不重視書寫答案,就有可能漏答速率的方向、電荷的正負、氣體是放熱還是吸熱等要素,導致失分。
化學答題注意事項
磨刀不誤砍柴功、審題是問題解決的關鍵,認清每一個字、詞、符號、對題意要反復推敲,認清楚題目的條件、抓住問題的關鍵。讀題的過程中必須劃出關鍵字,有好多數學學的專業術語必須理解到位,比如:“輕質線或絲帶”,直觀的反映是不計質量、深層的理解是無論線處于哪些樣的運動情況,其所受的合外力必須等于零,由此,線上各處的張力(拉力)大小相等;可繞固定轉軸轉動的“輕質桿”處于平衡狀態時間,非固定端遭到的力必須順著竿子方向,否則就不滿足轉動平衡條件。
再如“正電荷”、“負電荷”、“磁感應硬度的方向(向里、向外)”、線圈有“一半”在變化的磁場內……等等高考物理真題全國卷,直接影響到電場力、磁場力方向的判斷高考物理真題全國卷,有效面積的估算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錯誤。除了這般,在劃出關鍵字的同時,最好將有關數據或符號標明在題目的圖上,由于,一旦開始解答,注意力已集中在圖上。
中考化學答題方法有什么
1.挖掘蘊涵條件
中考化學估算題之所以較難,除了是由于化學過程復雜、多變,還因為潛在條件隱蔽、難尋,常常使考生們形成條件不足之感而深陷窘境,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維的深刻程度.在審題過程中,必須把蘊涵條件充分挖掘下來,這往往是解題的關鍵.有些蘊涵條件隱蔽得并不深,平常又常??吹?,挖掘上去很容易,但還有一些蘊涵條件隱藏較深或不??吹?,挖掘上去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2.注重對基本過程的剖析
在中學數學中,熱學部份涉及的運動過程有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簡諧運動等,不僅這種運動過程外,還有兩類重要的過程:一類是碰撞過程,另一類是先變加速運動最終勻速運動的過程(如車輛以恒定功率啟動問題)。
力學中的變化過程主要有等溫變化、等壓變化、等容變化、絕熱變化等。熱學中的變化過程主要有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電磁振蕩、電磁感應中的導體棒做先變加速后勻速的運動等,而畫出這種化學過程的示意圖或畫出關鍵情景的受力剖析示意圖是解析估算題的常規手段。
3.擅于從復雜的情景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現今的數學試卷中介紹性、描述性的詞句相當多,題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題時應具備敏銳的眼光和靈活的思維,擅于從復雜的情景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確切理解題意。
常見易錯易混問題
考試中正確的心態是:遇見困局要沉著,遇見容易題不大意,常常沉著能增加“難”的程度,懼怕會忙中出錯。解答時要反復審題,回歸教材。通常的思路是:是哪些,為何,怎樣辦;再就是換個角度對題中提供的材料進行理解、分析。
(1)判定兩個矢量是否相等時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時不注意方向;
(2)求斥力和反斥力時不注意運用牛頓第三定理進行說明;
(3)不管題目要求g值習慣取10m/s2;
(4)受力剖析時不完整,尤其是熱學中重力的剖析;
(5)字母不用習慣寫法或結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寫不分(如L和l);
(6)不按題目要求答題,作圖不規范;
(7)求功時不注意回答正負功;
(8)不注意分辨整體動量守恒和某方向動量守恒;
(9)碰撞時不注意是否有能量損失,兩物體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時,動能(機械能)損失最多,損失的動能在碰撞頓時轉弄成內能;
(10)運用能量守恒解題時能量找不齊;
(11)求電路中電流時找不齊阻值,分辨不清誰是電源誰是外阻值,求通過誰的電壓;
(12)求熱量時分辨不清是某一阻值的還是整個回路的;
(13)實驗器材讀數時不注意有效數字的位數;
(14)過程剖析不全面,只注意到開始階段,而忽略對全過程的討論;
(15)剖析題意時,不注意是水平平面還是豎直平面,是記重力還是不計重力,估算數值錯誤等造成剖析題意出現差錯,難以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