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張朝陽的數學課》線下講演暨第二卷新書首發”活動開展。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發表線下講演,圍繞“非球狀天體的引力勢”展開一場硬核燒腦的推論演算,并官宣《張朝陽的數學課》第二卷即將發布。復旦學院化學系院長、學者、哈佛數學博士樓宇慶也來到現場進行了互動交流。
活動現場,張朝陽分享了自己數學課直播近三年的經驗和感悟,“長期堅持,找到做這件事的意義。”他表示,這些將傳統數學和新媒體的傳播形式結合,不止有推論演算,還可以通過書籍、短視頻、直播跟好多人進行交流。他介紹,《張朝陽的數學課》第二卷可以作為化學專業的輔助讀物,對一些數學問題的處理方法為你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講演開始,張朝陽從新書中的特色章節出發,圍繞“非球狀天體的引力勢”,利用勒讓德函數展開求出了旋轉對稱橢球體的外部引力勢,并由此求下來月球的潮汐形變以及月球對地球的轉矩。相比于海水的潮汐估算,此次估算考慮了月球潮汐形變所造成的引力勢修正。
線下講演持續近2個小時,黑板寫滿了推論公式。樓宇慶點評道,即使滿屏公式看著有點眼花繚亂,并且可以讓你們了解從事天體化學研究的人在做的事情。此后,樓宇慶與張朝陽關于闡述“如何觀察地球在遠離月球”開展快問快答,現場氛圍達到高潮。
有中學生現場提問“為什么要學習數學,以及學習數學到底有哪些奇特的意義?”,張朝陽表示,“某個民族某一段時間你們都喜歡把數學或則科學作為一個時髦的話,對這個國家還是很有用處。學點科學知識挺重要的,讓我們你們都顯得科學上去,想問題都有邏輯,都有推理。”
化學講演結束后,張朝陽、樓宇慶以及電子工業出版社代表一齊宣布《張朝陽的數學課》第二卷即將發布。據了解,《張朝陽的數學課》第二卷是在直播課的基礎上,綜合第67-127期課程內容的相關文章合輯。本書延續了“以基礎的數學、數學知識,研算我們存在的世界,獲得本質的豁然大悟”這一初心,圍繞牛頓熱學與天體化學、洛倫茲變換、電動熱學、流體熱學和熱傳導五大部份,針對不同領域的有趣問題進行詳盡推論、計算。
相比第一卷,《張朝陽的數學課》第二卷更重視闡述問題的新穎性、獨特性,對好多問題的處理方式更深入、復雜度更高,用到的數據工具也更難。比如,在電動熱學部份,從麥克斯韋等式組出發研究了電磁現象的規律張朝陽物理課pdf,深入剖析了電動熱學與相對論及洛倫茲變換的關系,使讀者對于整個電動熱學達到比較深入的理解。
書中都會圍繞一個問題,綜合各個數學學分支的知識,用以解析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例如,在闡述磁場抗磁原理時,書中從考慮磁矩的扭矩、磁場對原子基態的影響,以及量子熱學中帶電粒子的抗磁性等角度入手。這不僅僅局限于電磁學的剖析,還融合了量子熱學的知識。
中國科大學教授、清華學院化學系院長段文暉表示,本書“摒棄了傳統數學教科書的系統章節模式,圍繞悉心選購的數學問題展開演算和剖析,彰顯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富于啟發性”。高能化學研究所研究院、“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評價,書中呈現了“讀得懂、用得上、能吹牛的有趣又硬核的數學學”。
在《張朝陽的化學課》第二卷中,張朝陽再度抒發了“研究式學習”“碎片物理習”方法的重要性。他將化學學知識與技能比喻為“二維平面古鎮”,形容“研究式學習”的新奇體驗。他表示,研究式學習不是被動地、單一地按次序接收傳統教科書中的內容,“而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想要深入了解某個問題是如何回事”。即自己向自己提出一個問題,大約地翻書或搜索張朝陽物理課pdf,再自己進行推論、計算。張朝陽建議,讀者同樣也可以用“碎片物理習”的方式地閱讀此書,選購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掏出紙和筆、邊讀邊推論。
在搜狐視頻構建知識直播平臺背景下,《張朝陽的化學課》于2021年11月5日播出,每周五、周日上午12時直播,已進行了160余期。張朝陽覺得,“書籍是人類更古老的存在,閱讀的樂趣不會消失。”所以雖然數學課有了直播和短視頻,也還是要有書。
這次第二卷書的出版,從內容上愈加深入、繼續呈現基礎數學的星辰大海與知識魅力。在張朝陽看來,希望大眾了解化學,將其作為一個通識來學習。中國科大學教授、發展中國家科大學教授孫昌璞也表示,“不管是從傳播科學精神的角度,還是從通識教育普及的角度,這本書都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