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4日電英國皇家科學大學4日宣布,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將授予美國科學家艾倫·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斯和德國科學家安東·蔡林格,以表彰他們對化學領域的貢獻“糾纏光子實驗,驗證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和量子信息科學的創造”。
自上世紀初量子熱誕生以來,催生了晶體管、激光器等重大發明。 這被科學界稱為第一次量子革命。 近期,以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已經席卷而來。 英國皇家科學大學在諾貝爾獎公報中表示,三位獲獎者去年在量子糾纏實驗中的貢獻“為當前量子技術領域的革命奠定了基礎”。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在量子熱中處于糾纏態,雖然相隔很遠,但有些態會表現得像一個整體。 他們的實驗成果“為基于量子信息的新技術掃清了道路”,目前在量子計算、量子網絡和量子保密通信方面有大量的相關研究。
公報說,量子熱的發展有一個著名的貝爾不等式。 如果它仍然成立,那么量子熱可能會被其他理論所取代。 因此諾貝爾物理學獎2023量子糾纏,許多量子科學家仍在尋找違反貝爾不等式的驗證。 克勞斯提出用糾纏態的光子進行實驗,結果可能會違反貝爾不等式。 重要漏洞。 進行了更多實驗,但他的團隊還在量子糾纏的幫助下展示了量子隱形傳態諾貝爾物理學獎2023量子糾纏,即量子態的傳輸。
受諾貝爾化學獎委托的Erles Hans 在現場分析獲獎成果時展示了一張富含中國量子衛星的圖片,展示了中國與亞洲之間的洲際量子通信實驗。 他說,中國在量子衛星和量子通信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阿斯佩1947年出生于英國,現任米蘭-薩克雷學院和倫敦理工學院院長; 于 1942 年出生于法國,目前在他在加利福尼亞創立的公司工作; 蔡林閣1945年生于法國,現任維也納法蘭西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