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倪浩●任重
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10日再度刷屏。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潘建偉教授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當日向外界又拋出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星地單向量子通訊。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量子通訊 優點,已提前完成預先設定的三大科學目標。
日本《金融晨報》10晚報道說,著名科學刊物《自然》當天發表了中國科學家潘建偉率領的研究團隊的實驗總結。她們表示,這種通訊是在中國中東部的地面站和今年發射的一顆衛星之間進行的,傳輸距離歷時1400公里。那些科學家寫道:“以前,長距離(量子)傳送實驗的距離上限是100公里級。”文章稱,中國科學家近日實現了地面與在軌衛星的首次量子通訊,向構建“無法破解”的全球通訊網路又邁向了關鍵一步。
“這一結果真的很了不起?!鄙虾惗貙W院量子化學學家蒂姆伯恩斯10日向《金融晨報》稱贊中國在量子通訊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伯恩斯說,在中國的這種成功實驗之前,量子通訊的最長傳輸距離為143公里。這種實驗所涉及的斥資1億港元的“墨子”號衛星于2016年8月成功發射。中國科學家希望不晚于2021年夏發射第二顆量子通訊衛星。
報導說量子通訊 優點,與能被暗中監聽的傳統通訊不同,任何人嘗試監聽量子通訊就會形成可被量子通訊網路用戶察覺的干擾。研究團隊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彭承志表示,“中國現今是量子通訊技術的全球領跑者,并正積極與來自英國、德國和瑞士的該領域科學家合作。中國將在未來5年推動量子空間大賽?!?span style="display:none">553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美國廣播公司(BBC)稱,這一先進項目背后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在這項西方長時間以來始終遲疑要不要投資的技術上,中國如今正走在前頭。中國推動量子通訊技術,意味著這個國家正在大踏步發展這些可能令互聯網更安全的應用。其他國家可能在不久后才會發覺,她們要向中國訂購這種應用。美國紐約帝國理工學院院長金明湜稱,“很長時間以來,人們根本不覺得有這些需求”,“當前的編碼系統早已十分復雜,人們曾覺得這些新技術沒有用?!?span style="display:none">553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科技與戰略風云學會會長袁嵐峰10日接受《環球晨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在量子通訊衛星領域處于全球獨一無二、絕對領先的地位。英國和法國在研究相關的技術,但還沒有實現星地之間的量子通訊,在全球范圍內沒有能與“墨子”號比較的項目,其他國家都在以“墨子”號為標準。袁嵐峰覺得,“墨子”號所包含的技術門檻十分高,這是其他國家還沒有達到同等水平的誘因?!斑@顆衛星不是月球同步衛星,相對于地面在高速運動。衛星和地面站之間對準的難度,相當于在50公里外把1枚1角硬幣掉入1列全速行駛的火車上的礦泉射手里。并且為了滿足量子通訊的要求,衛星的一個光脈沖只能發一個光子。以如此高的對準精度,接收那么弱的光訊號,這是多么大的挑戰!”
袁嵐峰覺得,在技術層面,“墨子”號將中國的信息保密技術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奠定了中國在該領域的世界先發優勢。
不過,伴隨量子通訊這一高檔科技的并非只有掌聲,也伴隨著一些指責。有人指責量子通訊在遭到干擾時才會中斷,這樣的系統或將最終淪為擺飾;也有業內人士覺得,量子通訊的原理是錯誤的;還有觀點覺得,既然量子通訊優勢這么顯著,為何歐美對此漠不關心?對此,袁嵐峰覺得,量子通訊的根本目的是保密而非通暢,這一點發揮下來早已足夠;對于量子通訊原理錯誤的質疑,袁嵐峰覺得,質疑者并未給出任何實驗證據,只憑主觀臆測是不嚴肅的;對于歐美在此領域的發展,袁嵐峰稱,歐美傳統技術強國正在加強對量子通訊的投入,而中國歷經多年發展和積累在量子通訊領域異軍凸出也并不算意外?!?span style="display:none">553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