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微絨毛2.鞭毛3.細胞衣4.緊密聯接5.橋粒6.空隙聯接7.中間聯接8.基膜9.質膜內褶
10.移相粒11.聯接復合體
(二)選擇題從4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
1.乳腺屬
A.單細胞腺B.外分泌腺C.黏液腺D.內分泌腺
2.杯狀細胞屬
A.多細胞腺B.漿液腺C.單細胞腺D.內分泌腺
3.上皮組織中沒有
A.細胞B.細胞間質C.神經末梢D.血管
4.微絨毛的結構中沒有
A.細胞膜B.細胞質C.微管D.微絲
5.肺臟的結構中沒有
A.微管B.細胞質C.細胞膜D.微絲
6.細胞衣的物理成分是
A.蛋白質B.脂肪C.核苷酸D.多糖鏈
7.微絨毛和肺臟坐落上皮細胞的
A.基底面B.游離面C.側面D.細胞質
8.在上皮細胞的側面沒有
A.橋粒B.移相粒C.空隙聯接D.中間聯接
9.在基膜的結構中不包括
A.透明板B.細胞膜C.基板D.網板
10.基膜形成于
A.結締組織B.上皮組織
C.基板和網板D.結締組織和上皮組織
11.不影響腺細胞結構完整性的分泌方法是
A.全漿分泌B.頂漿分泌C.局漿分泌D.內分泌
(三)問答題
1.試述上皮組織的特征和分類。
2.試述被覆上皮的分類和各種上皮的結構特征和分布。
3.上皮細胞的游離面常有什么特殊結構?
4.上皮細胞的側面常有什么特殊結構?試述那些特殊結構的結構和功能。
5.上皮細胞的基底面常什么特殊結構?
6.胃壁是怎樣分類的?
答案:
名詞解釋
1.微絨毛是細胞游離端的細胞膜及細胞質向外突出而產生的一些絨毛狀凸起,半徑約100nm。電鏡下可見,微絨毛的表面包繞一層細胞膜,內有胞質,胞質內有若干縱行微絲,微絲的遠端游離于微絨毛底部,近端連于終末網。微絲內含肌動蛋白,終末網的微絲內含肌球蛋白,二者互相作用,使得微絨毛伸長或減短。微絨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擴大細胞的表面面積。
2.鞭毛是細胞游離端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向外突出而產生的指狀凸起,長約5~10um,半徑300~500nm。電鏡觀察可見:肺臟表面有細胞膜包繞,內有細胞質,胞質內有2×9+2產生規則排列的微管,內側連于碳化物,晶界的結構與中心粒相像。因為微管的存在,肺臟可雙向擺動,因而將黏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放出去。
3.細胞衣坐落細胞膜的表面,游離面最顯著,由細胞膜內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上的多肽鏈構成,在細胞辨識、粘著、支持、保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4.緊密聯接又稱閉鎖小帶,常見于雙層柱狀、單層立方和雙層扁平上皮,多呈黑斑狀或帶狀。雙層柱狀上皮中的緊密聯接坐落相鄰細胞間隙的頂端,呈箍狀環繞細胞頂端,該處相鄰細胞膜呈間斷融合,融合處細胞間隙消失,未融合處有10~15nm的間隙存在。緊密聯接除具細胞間聯接作用外,尚有閉鎖作用,以避免外物通過細胞間隙步入組織內和組織液溢出組織之外。
5.橋粒又稱黏著斑,呈斑片狀,大小不一。此處相鄰細胞間有20~30nm的間隙,間隙內有若干橫行的球狀物質連于相鄰細胞膜,球狀物在間隙中線處交織而產生一條橫向的中間線。此處細胞膜的胞質面上,胞質濃縮而成附著板,胞質內有若干張力細絲橫行達附著板并呈袢狀折回胞質,有微絲將這種張力細絲袢固定于細胞膜上細胞膜糖蛋白,還有些細絲從附著板穿越細胞膜止于細胞間隙中間線的細絲網。橋粒有很強的機械性聯接作用,是一種很強的細胞聯接。
6.空隙聯接又稱通信聯接,呈斑片狀。此處相鄰細胞的間隙僅2~3nm,相鄰細胞膜上有穿越細胞膜并互相對應的、由蛋白分子構成的6個亞單位圍成的、直徑為7~9nm、管腔為2nm的微小管,相鄰細胞膜上相對應的微小管相互連通,成為貫通兩相鄰細胞膜的小管。作為物理信息的離子和小分子可以通過此小管從一個細胞步入另一個細胞;小管的阻值低,可挺好地傳遞電信息。可見,空隙聯接除具細胞間的聯接作用外,更主要的是細胞間傳遞物理信息和電信息。
7.中間聯接又稱黏著小帶,多坐落雙層柱狀上皮緊密聯接的下方,呈帶狀環繞上皮細胞,此處相鄰細胞間有15~20nm寬的間隙,間隙內飽含細條狀物質縱向聯接相鄰細胞膜。細胞膜的胞質面上的有若干致密物質和細絲,細絲構成終末網。中間聯接除具黏著和聯接相鄰細胞外,還有保持細胞形態的作用。
8.基膜又稱基底膜,是坐落上皮基底面與其深面結締組織之間的一層薄膜。電鏡下可分為三層,由上而下分別為透明板、基板、網板。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結締組織共同形成,是三者進行物質交換的選擇性透過膜,并有支持、連接作用,對上皮細胞的增殖、分化、遷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9.質膜內褶是細胞基底面的細胞膜向胞質內塌陷而產生的一些微小褶皺,褶皺之間的胞質中含有線粒體。其生物學意義是擴大了細胞基底面的面積,有利于上皮與其下方結締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
10.移相粒是上皮細胞的基底面與其下方的基膜間的產生的半個橋粒樣結構,可將上皮細胞牢靠地聯接在基膜上。
11.聯接復合體:上皮細胞側面的緊密聯接、中間聯接、橋粒和空隙聯接假如有兩種以上同時存在,便稱為聯接復合體。
(二)選擇題
1.D2.C3.D4.C5.D6.D7.B8.B9.B10.D11.C
(三)問答題
1.上皮組織的特征: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大都覆蓋在身體表面或體內皺襞囊的內表面;細胞有極性;無血管,神經末梢多。
上皮組織的分類:按照結構和功能分為三類,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覺得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類:按照構成上皮的細胞層數,分為雙層上皮和復層上皮。在雙層上皮中,又可按照細胞的形態分為雙層扁平、單層立方、單層柱狀和假復層鞭毛柱狀四種;在復層上皮中,又可依照其表層細胞的形態分為復層扁平、復層柱狀和變移三種。
雙層扁平上皮:薄而表面光滑,表面觀呈六邊形,邊沿呈鋸齒狀,核扁圓,坐落細胞中央。鋪襯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內表面的雙層扁平上以稱內皮,覆蓋在胸胸腔、心包腔及個別臟器表面的雙層扁平上皮稱間皮。
雙層立方上皮:表面觀細胞呈六邊形,垂直切面觀呈立圓形;核圓,坐落細胞中央。分布于腎小管等處。
雙層柱狀皮:表面觀細胞呈六邊形,垂直切面觀呈柱狀;核橢圓,高踞細胞基頂部。分布于胃、腸、子宮、輸卵管的內表面等部位。
假復層鞭毛柱狀上皮:由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的細胞緊密排列而成,以鞭毛柱狀細胞最多,雜以杯狀、梭形、錐狀細胞。并非所有細胞的頂端都達上皮的游離面,細胞核也不在同一個平面上,但所有細胞的基底面都坐落在基膜上,故顯微鏡下很像復層,實則雙層。主要分布呼吸道的內表面。
復層扁平上皮:是最厚的一類上皮,其表層細胞呈扁平形,其基頂部與結締組織的界面呈波浪形。有些部位的復層扁平上皮很厚,表層細胞角化,稱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如皮膚的表皮;有些部位的復層扁平上皮較薄,表層細胞不角化,稱未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如口腔和食道的表面上皮。這類上皮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和修補。
變移上皮又稱移行上皮,多分布在肛腸道的內表面,細胞的層數和形狀可隨其所在臟器的機能狀態不同而變化。如膀胱在空虛時細胞層數變多,表層細胞變大,呈橢圓形,游離端增厚而成殼層;充盈時細胞層數變少,表層細胞變扁。
游離面上的微絨毛、纖毛和細胞衣
微絨毛是細胞游離端的細胞膜及細胞質向外突出而產生的一些絨毛狀凸起,半徑約100nm。電鏡下可見,微絨毛的表面包繞一層細胞膜,內有胞質,胞質內有若干縱行微絲,微絲的遠端游離于微絨毛底部,近端連于終末網。微絲內含肌動蛋白,終末網的微絲內含肌球蛋白,二者互相作用,使得微絨毛伸長或減短。微絨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擴大細胞的表面面積。
細胞衣坐落細胞膜的表面,游離面最顯著,由細胞膜內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上的多肽鏈構成,在細胞辨識、粘著、支持、保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鞭毛是細胞游離端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向外突出而產生的指狀凸起,長約5~10um,半徑300~500nm。電鏡觀察可見:肺臟表面有細胞膜包繞,內有細胞質,胞質內有2×9+2產生規則排列的微管,內側連于碳化物,晶界的結構與中心粒相像。因為微管的存在,肺臟可雙向擺動,因而將黏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放出去。
側面上的緊密聯接、中間聯接、縫隙聯接和橋粒
緊密聯接又稱閉鎖小帶,常見于雙層柱狀、單層立方和雙層扁平上皮,多呈黑斑狀或帶狀。雙層柱狀上皮中的緊密聯接坐落相鄰細胞間隙的頂端,呈箍狀環繞細胞頂端,該處相鄰細胞膜呈間斷融合,融合處細胞間隙消失,未融合處有10~15nm的間隙存在。緊密聯接除具細胞間聯接作用外,尚有閉鎖作用,以避免外物通過細胞間隙步入組織內和組織液溢出組織之外。
中間聯接又稱黏著小帶,多坐落雙層柱狀上皮緊密聯接的下方,呈帶狀環繞上皮細胞,此處相鄰細胞間有15~20nm寬的間隙,間隙內飽含細條狀物質縱向聯接相鄰細胞膜。細胞膜的胞質面上的有若干致密物質和細絲,細絲構成終末網。中間聯接除具黏著和聯接相鄰細胞外,還有保持細胞形態的作用。
橋粒又稱黏著斑細胞膜糖蛋白,呈斑片狀,大小不一。此處相鄰細胞間有20~30nm的間隙,間隙內有若干橫行的球狀物質連于相鄰細胞膜,球狀物在間隙中線處交織而產生一條橫向的中間線。此處細胞膜的胞質面上,胞質濃縮而成附著板,胞質內有若干張力細絲橫行達附著板并呈袢狀折回胞質,有微絲將這種張力細絲袢固定于細胞膜上,還有些細絲從附著板穿越細胞膜止于細胞間隙中間線的細絲網。橋粒有很強的機械性聯接作用,是一種很強的細胞聯接。
空隙聯接又稱通信聯接,呈斑片狀。此處相鄰細胞的間隙僅2~3nm,相鄰細胞膜上有穿越細胞膜并互相對應的、由蛋白分子構成的6個亞單位圍成的、直徑為7~9nm、管腔為2nm的微小管,相鄰細胞膜上相對應的微小管相互連通,成為貫通兩相鄰細胞膜的小管。作為物理信息的離子和小分子可以通過此小管從一個細胞步入另一個細胞;小管的阻值低,可挺好地傳遞電信息。可見,空隙聯接除具細胞間的聯接作用外,更主要的是細胞間傳遞物理信息和電信息。
基底面上的基膜、質膜內褶和自激粒
基膜又稱基底膜,是坐落上皮基底面與其深面結締組織之間的一層薄膜。電鏡下可分為三層,由上而下分別為透明板、基板、網板。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結締組織共同形成,是三者進行物質交換的選擇性透過膜,并有支持、連接作用,對上皮細胞的增殖、分化、遷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質膜內褶是細胞基底面的細胞膜向胞質內塌陷而產生的一些微小褶皺,褶皺之間的胞質中含有線粒體。其生物學意義是擴大了細胞基底面的面積,有利于上皮與其下方結締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
移相粒是上皮細胞的基底面與其下方的基膜間的產生的半個橋粒樣結構,可將上皮細胞牢靠地聯接在基膜上。
6.胃壁的分類:按照有無導管將分泌物排放在胃壁之外,可將胃壁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按照構成胃壁之腺上皮細胞的數量,將胃壁分為單細胞腺和多細胞腺;按照腺細胞的分泌方法,將胃壁分為全漿分泌腺、頂漿分泌腺和局漿分泌腺;按照分泌物的性質,將胃壁分為蛋白分泌腺(又稱漿液性腺)、糖蛋白分泌腺(又稱黏液性腺)、混合腺、固丙酮分泌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