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2晚報道美媒稱,一篇令人驚訝的關于一項新研究的論文顯示,中國早已擁有量子技術,可以跨越歐亞內地,在比往年任何時侯都要長的距離上完成有用信息的完美加密傳輸。
日本趣味科學網站1月19日刊登題為《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量子加密網路即將上線》的報導稱,每晚的每1秒,信息或訊號還會穿過人們的房屋、天空和人體。其中一些訊號是公開的,但大多數是私密的,使用(被覺得)只有發送者和接收者曉得的長字符串加密。這種密碼足夠強悍,足以保守現代社會的秘密:調情的郵件、銀行帳戶號碼、秘密數據庫的密碼等。但它們也很脆弱。一個有決心的人,只要擁有一臺足夠強悍的計算機,能夠破解這種密碼。
中國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這篇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潘建偉在一封電郵中寫道:“從歷史上看,密碼技術的每次進步都早已被破解技術的進步所擊潰。量子秘鑰分發終結了這場戰斗。”
報導稱,如同現代計算機中用以打開加密文件的密碼一樣,量子秘鑰也是一些長字符串,但它們被編碼在量子粒子的化學狀態中。這意味著它們除了遭到計算機極限的保護,同時還遭到化學學定理的保護。
如今,按照1月19日刊登在《物理學評論通信》周刊上的這篇論文,量子秘鑰可以通過衛星傳輸,對相隔萬里的城市間發送的信息進行加密。
研究人員對相片進行量子加密后,將它們成功地在上海和維也納之間進行了傳輸,傳輸距離達到約7600公里,遠超之前在中國創造的404公里的紀錄。接出來,兩座城市的研究人員又舉辦了長達75分鐘的視頻大會量子傳輸人體,也是通過量子秘鑰進行加密。
報導稱,這些遠距離量子秘鑰分發是中國的“墨子號”衛星的一個成就,該衛星在2017年打破了多項紀錄。不過,“墨子號”衛星同月球之間的聯系仍非絕對安全。正如這篇論文的中國和俄羅斯作者團隊所寫,該網路設計的缺陷在于衛星本身。只要通訊方相信沒有懷有惡意的宇航員秘密闖進“墨子號”衛星本身,從源頭讀取量子秘鑰的話,這個系統就沒有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她們計劃發射更多量子衛星到更高的軌道上,這種衛星將可以彼此通訊量子傳輸人體,并與月球上的研究人員在日漸復雜的網路中通訊。她們寫道,這一逐步擴充、日益實用的量子網路首先將為中國和法國制造,“然后再擴充到全球范圍”。
資料圖:拉薩量子通訊地面站望遠鏡發射綠色信標光,“等待”“墨子號”過境。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