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3.1分子熱運動
九年級數學學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曉得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能辨識并能用分子熱運動觀點解釋擴散現象。
(3)曉得分子之間存在互相斥力。
2.過程與技巧
(1)通過觀察實驗及列出生活中的例子認識到一切物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2)通過實驗驗證使中學生曉得物體氣溫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3)借助彈簧的彈力類比分子間的互相斥力,使中學生了解分子間既存在作用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用實驗和多媒體教學素材迸發中學生對大千世界的興趣。使中學生了解,可以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認識難以直接感知的事實。
【教學重點】
1.分子熱運動
【教學難點】
1.從宏觀出發,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推斷出難以感知的事實。
2.用分子熱運動觀點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打算】
盛有甲烷的廣口瓶、空廣口瓶、玻璃板、燒杯、紅墨水、水
膠頭滴管、兩個鉛柱和鉤碼、彈簧和橡膠球、多媒體教案等。
教學過程:
一:導出環節
怒擲酒壺振國威香驚四座奪金獎
1915年,危地馬拉國際博覽會上,中國館即將閉幕后,貧苦的中國政府送出的包裝狹小五糧液酒無法造成評委注重。我國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五糧液酒假裝失手,酒壺嘭的破在地上,陶器一破,瞬間濃厚的酒香征服了評委分子熱運動的原因,五糧液酒獲得銀獎,自此名揚全球。
這酒香是怎樣步入賓客眼睛里的呢?
二:新課教學
(一)物質的構成
1.構成:常見的物質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
2.分子大小:分子很小,用肉眼和光學顯微鏡難以辨認,只能用電子顯微鏡能夠觀察。
(二)分子熱運動
1.定義:物體中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稱作分子熱運動。
2.擴散:不同物質互相接觸彼此步入對方的現象。
說明:(1)擴散發生條件:不同物質(固,液,氣),互相接觸。
(2)擴散現象直接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間接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
(三)分子之間的斥力
1.斥力:分子間同時存在著互相作用的引力和作用力
說明:(1)分子間引力和作用力同時存在
(2)當分子寬度離變小時,表現為作用力
(3)當分子寬度離變大時分子熱運動的原因,表現為引力
(4)當分子寬度離很大時,分子間的斥力可以忽視不計。
(四)分子動理論
1.常見的物質由大量的分子和原子構成
2.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
3.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作用力
(五)擴散現象與分子間有引力和作用力的實例
1.擴散現象實例:
(1)二氧化碳:臥室做菜的香氣,燃氣泄漏,花束香味
(2)液體:把鹽放進水中,水變咸。
(3)固體:長時間堆蜂窩煤的地方墻角變黑。
2.分子之間有引力和作用力的實例
(1)引力:要用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固體拉開
(2)作用力: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
布置作業:
1、(2013?北京)泉城四季,景色迥異.無論是一朵花、一個麥穗,還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間萬物皆由大量分子組成.下述現象能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歇運動的是()
A.春:晚風拂過,馨香襲人B.夏:暖風縷縷,麥浪翻滾
C.秋:大風乍起,黃沙滿天D.冬:冷風酷寒,滿天飛雪
2、小明學習了科學之后,對吸煙的父親說:“吸煙有害健康。我和爸爸都在被動抽煙。”小明這樣說的科學根據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斷運動
C.分子之間有間隙D.分子之間有斥力
3、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和后攪拌,它們的容積大于兩升,對于這些現象解釋比較合理的是()
A.水和酒精發生了物理反應
B.分子之間存在間隙,一種分子溶入另一種分子中間
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D.擴散現象
4、剛家裝完的房子,我們經常會嗅到一種難聞的味道,主要是材料中的甲醛這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能嗅到異味說明甲醛分子在做運動。這些運動會隨氣溫的下降而(填“加劇”或“減慢”)
5、鐵棒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力。“破鏡不能重圓”是由于破鏡的接觸分子寬度離,分子間斥力
板書設計:
13.1分子熱運動
1、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擴散:
(1)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步入對方的現象。
(2)影響擴散快慢的主要誘因氣溫
(3)擴散現象表明
組成物質的分子是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
組成物質的分子間是有間隙的。
3、分子間同時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