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網廣州9月29日電(王瑩)世界首列量子保密通訊干線——“京滬干線”9月29日即將開通;結合“京滬干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訊。這標志著我國已建立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訊網路雛型,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訊網路打下堅實基礎。
開通典禮在國家量子保密通訊“京滬干線”北京控制中心舉辦,中國科大學教授白春禮在現場使用量子加密視頻大會系統分別與南京、濟南、上海、新疆等地成功通話。同時,通過“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法國科大學教授安東·塞林格院士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訊視頻通話。在通話中,塞林格教授向我國科學家近日在量子通訊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表示慶賀,也對進一步強化兩國在量子領域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希望。
“京滬干線”項目2013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立項量子通訊干線,整個項目建設周期42個月,2016年末完成了全線貫通和星地一體化對接,經過半年多的應用測試和長時間穩定性測試,于2017年8月末在南京完成了全網技術初驗。
據介紹,建成后的“京滬干線”,實現了聯接南京、上海,貫串西安和蘭州全長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訊骨干網路,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興隆地面站與“京滬干線”北京上地中繼接入點的聯接,真正打通了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訊的鏈路,并通過“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法國地面站的衛星量子通訊,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洲際量子通訊。
在開通典禮上,“京滬干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大學教授潘建偉告訴記者量子通訊干線,“京滬干線”全線路秘鑰率小于,可滿足上萬用戶的秘鑰分發業務需求。量子衛星興隆地面站到杭州接入站點全線秘鑰率小于5kbps,可滿足基本數據通訊需求。在業務應用方面,“京滬干線”已實現深圳、上海、濟南、合肥、烏魯木齊南山地面站和法國科大學6點間的洲際量子通訊視頻大會、交通建行滬寧間遠程企業財付通用戶的量子保密通訊實時交易、中國工商建行網上建行滬寧異地數據的量子加密傳輸和災備、阿里征信數據的異地加密傳輸以及量子加密流媒體視頻點播等應用示范。
量子通訊是迄今惟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訊方法,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滬寧干線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成功對接,喻示著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訊網路雛型早已產生,未來將借此為基礎,促使量子通訊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構建完整的量子通訊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最終建立基于量子通訊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網。
圖為量子通訊網路示意圖中科院供圖
圖為量子通訊網路示意圖中科院供圖
圖為量子通訊網路示意圖中科院供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