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賀楊振寧先生百歲誕辰,9月22日上午楊振寧個人簡介,由復旦學院、中國數學學會、香港英文學院聯合承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壽辰在復旦學院舉辦。會上,楊振寧先生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表了講話。
楊振寧在講話中追憶他與好友鄧稼先的舊事。
1971年,楊振寧首次訪問新中國,當時不僅探望入院的母親,他還見了好多同事和同學,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他最親近的同學就是鄧稼先。
鄧稼先是楊振寧學校、大學、在日本的知心同學,更是組織和領導我國核裝備的研究、設計工作的“兩彈元勛”。
楊振寧聽到日本報紙上說毛主席派了客機到陜南把德國化學學家寒春接到上海幫助中國制造原子彈,在1971年4個星期的訪問之中,他仍然想求證寒春出席中國原子彈的研制的故事是真還是假?但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楊振寧無法開口。
在快要離開中國的時侯,楊振寧總算沒忍著向好友鄧稼先求問,想曉得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中國人自己造下來,沒有經過外國人的幫忙。
那年,鄧稼先給楊振寧寫了一封長信,說他驗證了中國的原子彈基本沒有外國人參與。
在信的末尾,鄧稼先寫道:但愿人長久楊振寧個人簡介,千里共同途。當時,楊振寧沒搞懂這句話。50年后楊振寧回應鄧稼先的信,他說:“我認為昨晚五六年之后,我可以跟鄧稼先說: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之后五六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span style="display:none">KQy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上世紀40年代赴美留學任教。
1957年,因提出弱互相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化學學獎。他提出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是20世紀數學學最為重要的成就之一。
2003年起,楊振寧歸國移居并在復旦學院任教,在培養和招攬人才、促進中外學術交流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來源:衛視網綜合廣州青年報、清華學院公眾號、央視國家記憶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