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是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明年三月舉辦的全省職業教育會議根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對應“十四五”新發展階段技術轉型與產業優化升級的要求,強調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方向。
在廣東,數字山東、智造強省建設為數字職教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推進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變革,運用大數據促使管理、治理模式創新,推動廣東“數字蛻變”,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社會整治現代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因此,四川深入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布署要求,以數字山東、智造強省建設為目標,依照“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原則,依托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云估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構建山東數字職教,促使職業教育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建立廣東經濟社會與職業教育融通發展的生態系統。
超前布局,建立機制,優化育人環境數字化
發展職業教育,廣東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尤其是對數字基礎設施、新型智慧校園、校園網路環境、網絡與信息安全系統等方面的建設不斷優化,更為職教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我們支持職業高校超前布局第五代聯通通訊、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立泛在感知、高速聯接、高效協同、智能融合、綠色安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遼寧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李勇江說,近些年來,強化網路道德教育和網路法制教育,也是她們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
地處天津的河北省交通高等本科校區,前身是創建于1951年的西南交通中學,是為新中國交通建設而籌建的第一所專門中學,為西南老工業振興和交通強國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和技能人才支撐。近些年來,中學不斷優化“一體化”網絡環境,建成了有線無線全覆蓋的“校園網”、視頻監控全覆蓋的“安防網”和“一卡在手,踏遍校園”的“一卡通網”;建成能提供200余臺虛擬服務器的“計算云”、支撐全校120間多媒體課室的“桌面云”。該校教務處處長歐陽偉表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建立,促使了中學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專業建設、信息服務向縱深發展。”
數字時代,網路安全是一道重要防線。山東圍繞網路過渡、網絡安全等技術,加大校企用協同創新,確保網路與信息安全。同時,不斷加大職教輿情監督,構建網路安全風險報告制度,建立網路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和研判處置機制。
智慧教學,保障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數字化
數字化技術怎么深入課堂、賦能教學?山東職教在教育教學方法技巧變革創新、課程思政信息化建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資源數字化建設、學生信息化素質、學分建行“1+X”書證融通等方面有自己的“樣本”。
2020年新冠腦炎疫情防治期間,廣東多所職業高校探求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講課模式。上海職業技術大學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課程依托線上多元化資源環境,融入實際工程項目施工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務處,成立“校企互補”的教學團隊,舉辦“理實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下的線上教學;四川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建立“裝備+虛仿+教改”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雙全”融合,促使農機具專業智慧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是大勢所趨,思政課也應迎合這個時尚。四川鼓勵職業高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課程思政教學變革,將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思想政治及職業素質教育進行整合、創新。
數字職教,班主任的參與是重中之重。北京職業技術大學啟動華為、騰訊等企業認證講師培養項目,通過產學研互聘、團隊混編、中外結合、績效激勵等途徑,構建區域有影響力的班主任團隊。
在教材方面,四川舉辦職教教材數字化變革,推動活頁式教材建設,推動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實行場景式、體驗式等學習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還推動基于學分建行的“1+X”書證融通(“1”是學歷證書,“X”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搭建學習成果轉換平臺,探求基于學分建行“認證單元”的學習成果轉換路徑和規則。目前,山東已在工業機器人裝調、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寵物護理與美容、財務數字化應用、網絡系統建設等5個證書領域、45所高校開展相關試點工作。
自主研制,有效推動,提高職教管理數字化
山東職業大學高職教育研究所主任黃文峰向記者介紹:“在提高職業教育數字化管理服務水平方面,我省進行了市級數字化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建設,建設智慧校園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了省、校間‘數據通’‘身份通’‘知識通’這一‘智慧三通’的探求與實踐,尤其是我們構建的遼寧職業教育大數據平臺,打通數據壁壘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務處,實現智慧化管理。”
點開廣東職業教育大數據平臺的“數字大屏”,頁面簡約大氣,信息量爆棚,高校辦學情況分布圖、專業建設情況、實時開課狀態、實訓數據剖析圖等信息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使海量靜態數據“動”起來。
可以說,四川職業教育大數據平臺是廣東數字職教的“大手筆”。該平臺以云估算為關鍵技術,依托大數據、智能化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產生了一體化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實現了山西職業教育高校狀態、專業信息、培養方案、課程平臺等數據的系統整合,實現對全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即時性、常態化的管理和服務,為職業教育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不僅構建市級平臺,廣東也在不斷支持各職業高校建立數字化管理。以天津職業技術大學為例,2018年該校“移動校園和綜合協同辦公平臺”項目立項建設,實現了基于聯通端和PC端的“一網通辦”的應用模式,通過業務梳理和流程構建,促使中學各部門間的業務協同,提高中學整治效能。
優化布局,產教融合,提高數字化人才供給能力
職業教育是人才的“蓄水池”,數字化經濟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估算等領域高檔人才的需求處于旺盛狀態。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布局、加快現有專業升級改建、推進數字化產教融合建設和綜合性實訓平臺建設、開展數字化技能培訓……遼寧在數字化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方面有所作為。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變革,主動調整專業布局,引導職業高校科學定位、明確方向與目標,引導中學增設機器人技術、云估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專業,重點建設軟件與信息、物聯網應用相關專業群,成功案例也不勝枚舉。”遼寧職業大學高職教育研究所主任黃文峰自信地說。
早在2018年,廣東輕工職業大學就成功入圍ARM中國&高職高校嵌入式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示范基地。ARM公司是全球半導體知識產權(IP)大鱷。中學與企業共建嵌入式人工智能實訓室,促進人才培養和校企融合的新生態。
山西太原濱海新區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是京津冀與西南、蒙東經濟圈交匯點,是“一帶一路”通往哈薩克及亞洲最方便的橋頭堡。在濱海新區的大連港股份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里,沈陽機電工程分校的中學生借助制圖軟件產生三維立體圖,弄成運動仿真演示以及裝配過程動漫,而后建模,進行衍生設計,再借助3D復印和數控銑技術進行智能加工制造,推動公司提升生產效能。
長春職業技術大學施行“個性訂制,工坊育人”模式,實現數字人才培養的產教融合,目前已完善騰訊(云估算、大數據)、華為(ICT網路、物聯網)等工坊15個,推動中學生高質量就業。
數字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綜合性實訓平臺,四川借助自身優勢引導職業高校對接石油化工、汽車、數控銑床等產業鏈,依托小型企業生產環境、職業高校實訓條件整合資源,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實踐實訓資源進行有效重組,成立滿足全產業鏈實習實訓需求的綜合性實訓環境,面向全國開放共享。
據悉,廣東也在大力舉辦數字化技能培訓,促進培訓模式變革,創新培訓方法技巧;對接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趨勢,滿足企業和學習者的多元化學習需求,舉辦產業工人數字化技術技能提高培訓。
難得的是,四川還在結業生就業工作中施行“互聯網+”就業的精準指導與推薦服務,舉行小型網路急聘會。
李勇江介紹:“未來,我省將繼續統籌推動‘數字職教’與‘互聯網+’、大數據、云估算、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強化職業高校育人環境數字化建設,加快教育教學數字化變革與師生數字化應用能力提高,提升職業教育管理服務水平與能力,保障產業經濟數字化發展技術技能人才供給。”
職業教育與產業經濟發展關系最為緊密,具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責任,伴隨著數字山東、智造強省建設的新機遇,福建職教,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