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1月9日消息(南山)今日,在“2023年ICT+深度觀察報告會”數創未來成果發布會上,中國信通院發布了《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2年)》。
報告首先強調,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科技的重要組成部份,已成為全球各國政策布局與投資熱點,量子估算、量子通訊和量子檢測三大領域科研與技術創新快速發展,技術與產業生態培植遭到各方注重。
其中:
量子估算方面,硬件系統研制仍處于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發展的階段,包括超導、光量子、離子阱等;編譯開發與算法應用軟件領域也是百家爭鳴,既有開源社區,也有科技大鱷建立生態。
量子通訊方面,基于量子秘鑰分發、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量子安全直接通訊等技術方案的量子保密通訊初步實用化中國 量子通訊,但量子通訊應用與發展仍面臨挑戰。基于量子糾纏操控、量子隱型傳態、量子儲存中繼和量子態轉換等使能技術和組件,建立量子信息網路,是量子通訊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國外外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實用化有較大差別。
量子檢測方面,諸多技術和應用方向并存發展,樣機產品工程化水平提高。多類型量子檢測樣機和產品,在航天、國防、醫療、環保和科研等領域探求應用。
報告強調,全球主要國家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強化布局。截至2022年9月,全球投資總量據不完全統計已達160億澳元。中國量子信息初創企業獲得市場高度關注,通過社會資本股權投資和期貨市場上市融資等方式獲得大量資金支持,近三年來呈現爆發式下降趨勢。中國信通院統計,2020年和2021年投資金額分別達到7億歐元和14億歐元,超過過去10年總和。
從全球來看,量子信息投資高度集中在量子估算領域,其中又以量子估算系統硬件制造企業最受青睞,反映出量子計算機研制在整個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近些年全球量子技術企業融資與上市概況如右圖:
量子信息三大領域近些年來專利申請趨勢如右圖:
量子專利方面,量子估算領域德國領先,專利申請占比高達56%,中國其次,為26%。量子通訊和量子檢測領域,中國高踞領先中國 量子通訊,分別占比54%和49%,印度其次,分別占比24%和32%。
報告最后總結,全球量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中,德國依舊搶占主導地位。從管理部門、科教部門與產業部門三方進行全面動員和體系化布局,政府公共研制資金、科技大鱷投資與資本市場融資,三類資金投入規模均為全球領先。科研產出與技術成就方面,超導、離子阱、硅半導體、中性原子和拓撲等量子估算技術路線、以及原子鐘、量子陀螺儀、量子磁力估算和量子重力儀等量子檢測技術方面均處于領先。在量子通訊領域鮮見對量子秘鑰分發的支持,但大力發展量子信息網路。再者,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與國際合作方面,韓國科技大鱷優勢顯著。
中國在量子通訊領域的新型量子秘鑰分發和星地量子通訊實驗取得領先,但量子估算和量子檢測相比歐美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別,量子估算生態產業影響力有限,且面臨國際形勢復雜帶來的供應鏈、國際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困難和挑戰。未來須要進一步匯聚共識,聚力推動發展,將有望取得更多科研、應用與產業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