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課時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題組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1.(2021四川)如甲所示,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和一塊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1)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的目的是易于確定像的。實驗中有朋友從蠟燭左側透過玻璃板聽到像有“重影”,其緣由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發生了光的。解決“重影”問題的辦法是。解決問題后,聯通燃起的蠟燭,多次實驗并剖析得出推論。(2)小明發覺上述實驗中難于確切檢測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多次實驗,就得出了像與物的大小關系,于是他換用一些完全相同的鐵塊進行實驗。如圖乙所示,將一組鐵塊放在玻璃板前,改變該組鐵塊的位置,進行三次實驗,用筆在白紙
2、上標記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圖丙所示。按照對應頂點才能確切測出相應的距離,再將白紙沿(選填“EF”或“GH”)對折,若像和物的對應頂點都,則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對稱性。如所示,用疊加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大小進行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剖析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鐵塊的位置保持不變玻璃板前鐵塊的個數/個(物的大小)123玻璃板后鐵塊的個數/個(像的大小)123(3)某小組在較暗的環境中實驗時,發覺鐵塊的像較暗、不易識別,聯系日常照穿衣鏡的經驗,解決方式是(選填“照亮鐵塊的像”或“照亮鐵塊”)。2.如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將玻璃板放置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
3、把一支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上面,再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B矗立在玻璃板后邊聯通,直至看起來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時在白紙上記下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聯通燃起的蠟燭,多做幾次實驗。(1)實驗過程中蠟燭B(選填“需要”或“不須要”)燃起。(2)選定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3)在找尋蠟燭A像的位置時,耳朵應當在蠟燭(選填“A”或“B”)這兩側觀察,某同事無論如何調節蠟燭B,發覺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重合,發生此類現象的緣由可能是。(4)如圖乙所示,玻璃板原先沿直線BC豎直放置,若實驗上將玻璃板沿順秒針方向轉過一定角度(90)后,蠟燭A成的像聯通到點A1處,已知圖中方格均為邊外貌
4、等的正圓形,則=。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的裝置改進:(1)選擇透光性差的白色薄玻璃板,目的:降低透過的光,提高反射的光,因而降低像的照度。(2)選用棋子取代蠟燭平面鏡成像用茶色的玻璃,目的:棋子成像穩定,以便觀察。(3)選用方格紙替代白紙,目的:便捷直接比較像距與物距的大小關系。題組2平面鏡成像特性3.王芳朋友站在平面鏡前3m處,她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m,現她向遠離平面鏡的方向聯通2m,則此時像到她的距離為m。若將一塊和平面鏡一樣大的木板置于穿衣鏡前面1m處,如所示,這時她(選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見自己的像。4.哈素海是西安市一處知名的旅游景點。秋天時節一群南歸的鴻雁翱翔在清亮企穩的平淡水面上方。當
5、某只鴻雁距海面120m時,這只鴻雁的倒影與它的距離為m,該倒影是因為光的(選填“反射”或“直線傳播”)產生的;當鴻雁緩緩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飛去時,它在水底像的大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人從墻上上的平面鏡內看見臺鐘分針上的表針位置如所示,則實際時間是()A.6:00B.5:45C.6:15D.6:306.(2021桂林)如所示,一塊平面鏡摔碎成大小不同的兩塊鏡框后重新組合在一起,關于兩塊鏡框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A.兩塊鏡框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B.兩塊鏡框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兩塊鏡框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D.兩塊鏡框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
6、不同7.(2021南京)如所示,平面鏡M豎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6cm的鋼筆平置于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鋼筆以2cm/s的速率垂直于平面鏡向它勻速緊靠,則()A.鋼筆的像為實像,且尖端朝右B.筆尖像的聯通速率小于筆尾像的聯通速率C.經過3s,筆尖的像與筆尾的像相距6cmD.將平面鏡M逆秒針轉動45,鋼筆的像豎直且尖端朝上思維拓展提高能力素質8.如甲所示是某同事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一名同事直接用平面鏡來確定像的位置,平面鏡豎直放置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將5節同樣的小電瓶直立在白紙上,保持電瓶的位置不變,聯通其他電瓶,使電瓶遮擋住電瓶的像和電瓶,電瓶遮
7、擋住電瓶的像和電瓶,在白紙上記錄下電瓶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請在圖乙中做出電瓶像的位置并用“”表示。答案解析1.(1)位置反射改用較薄的玻璃板(2)GH重合相等(3)點亮鐵塊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左側,以便觀察并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就會發生反射現象,導致拖影;玻璃板假如薄一些,兩個像距離近,檢測偏差小,實驗療效好,所以為了改善“重影”,可以選擇較薄的玻璃板。(2)實驗中應沿平面鏡的位置對折,即沿GH對折,若像和物的對應頂點都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對稱性。剖析表格數據可知,玻璃板前后鐵塊的個數仍然相等,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3)要使物體成像清
8、晰,就必須讓鐵塊反射足夠多的光線,所以應照耀鐵塊。2.(1)不須要(2)大小(3)A玻璃板沒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4)453.310仍能4.240反射不變解:平面鏡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已知鴻雁距海面120m,像到海面的距離也是120m,所以這只鴻雁的倒影與它的距離為120m+120m=240m;因為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鴻雁到海面的距離遠還是近,像一直和它等大,因而當鴻雁緩緩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飛去時,它在水底像的大小不變。5.B解:按照對稱性可知,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現實中的事物剛好左右顛倒,且關于鏡面對稱,剖析可得:圖中顯示的時間為6:15,實際時間
9、是5:45。6.A解: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的形狀、大小相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半個平面鏡仍能成完整的像。7.C解:平面鏡所成的像為實像,但因為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所以鋼筆尖端朝左平面鏡成像用茶色的玻璃,故A錯誤;鋼筆以2cm/s的速率向平面鏡緊靠,同時像也以2cm/s的速率向平面鏡緊靠,筆尖像的聯通速率等于筆尾像的聯通速率,故B錯誤;因為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所以鋼筆的像長6cm,即筆尖的像與筆尾的像相距6cm,故C正確;將M逆秒針轉動45,則鋼筆與平面鏡的傾角為45,依據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此時鋼筆的像豎直,且尖端朝下,故D錯誤。8.如圖所示解:保持電瓶的位置不變,聯通其他電瓶,使電瓶遮擋住電瓶的像和電瓶,電瓶遮擋住電瓶的像和電瓶,依照光的直線傳播畫圖,聯接和、和并反向延長,其交點即為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