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病毒一波又一波,新冠、甲型流感、合胞體病毒、諾如病毒……寶寶感冒的時候,全家人一起頭暈:
家長們不必過度害怕,只要處理得當,孩子發燒并沒有那么可怕。
01
掩蓋發燒好還是讓它干燥好?
有人說捂著手出冷汗就好,也有人說不捂著,稍微涼一下。 看似都說得通,其實又自相矛盾。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發燒的過程。
人體發熱的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升溫期、高溫平衡期和升溫期。 在發燒的過程中,是蓋還是晾,要看不同的階段。
1、升溫期
當身體被感染時,溫度調節中心會手動降低溫度,讓身體在減少散熱的同時產生熱量。 這是為了保護身體免受感染。
這時候,全身的血液循環就會變差,導致四肢冰涼,甚至怕冷。
這時候就應該給孩子蓋被子,幫孩子多蓋被子,多喝涼水幫助體溫升高,減少寶寶的苦惱。
這個階段不要化學降溫,否則會讓孩子更難受。
2、低溫平衡期
一旦溫度下降到設定點以下,寒意就會消退,身體就會暖和起來,從而在產熱和散熱之間保持平衡。
這個階段寶寶的體溫下降很快,并且保持在比較高的濕度。 皮膚摸起來很燙。 家長要給寶寶透透氣,脫掉頭上多余的衣服,保持室外通風,同時讓寶寶喝點溫水。 開水。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出汗快,多加外套,反而容易讓孩子體溫升高,減少身體不適,嚴重時還會引發過熱綜合癥!
3、升溫期
當病情得到控制或服用退熱藥后,溫度設定點將再次降低。 身體會接收到來自大腦的信號嬰兒物理降溫6個禁忌部位,開始出汗以減少散熱。
這時候家長要幫孩子減掉衣服被子,幫助他降溫,同時幫孩子擦掉頭上的眼淚,防止眼淚堵塞毛孔,阻礙孩子降溫。 .
如果這時候還蓋著,熱量就流不出去,溫度也不會恢復正常。
02
發燒或數學用抗生素?
面對發燒,很多家長都挺郁悶的。 他們應該服用退燒藥嗎? 化學降溫效果更好還是抗生素退燒效果更好? 口服退熱藥還是輸液?
1、退熱藥什么時候用?
①發熱患者出現出汗、頭痛、四肢麻木等各種不適,或出現煩躁不安的頭痛、煩躁或嗜睡、頭暈、抑郁等癥狀時,可考慮使用退熱藥;
② 家長對患者發熱感到過度緊張或焦慮,患者直腸溫度在39℃以上,可酌情考慮使用退熱藥;
③當患者直腸溫度高于39.0℃,不能有效評估患者不適時,可酌情考慮使用退熱藥。
2、如何選擇退熱藥?
大多數手冊之間的共識是:
3個月以下的寶寶出現發熱,建議及時就醫;
3-6個月寶寶發燒,建議使用對甲基苯基苯酚退燒;
6個月以上,可選擇紅霉素或對甲基苯酚;
如果女兒有劇烈頭痛、拒絕服藥等情況,可以考慮使用陰道栓劑。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兒童使用退熱針,因為這些給藥途徑會引起注射部位的瘙癢和疼痛,使用不當甚至會導致患者的胸部和胸肌萎縮,并可能還會引起患者的抑郁和焦慮,從而可能導致患者不配合醫生的診治。
3、化學冷卻
不建議用酒精擦拭身體。 這些方法會對孩子的皮膚造成刺激,并可能導致酒精中毒。
不建議 6 個月以下的兒童使用冰袋。 當孩子感冒時,腰部周圍的溫度會升高。 局部冰敷只會增加該區域的溫度,并可能引起嬰兒不適。
可適當使用冷水浴。 用37℃左右的冷水毛巾擦拭女兒的背部、腹部和胸部,讓皮膚的低溫(39℃左右)逐漸降低,讓孩子感覺更舒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現四肢冰冷、身體顫抖、嘴唇青紫等受涼反應,應立即停止化學降溫,否則會使孩子更加難過。
03
西醫退燒小竅門
西醫認為,體內氣機不暢,內外不通,使人體不能像正常情況下那樣內外相通,陰氣滯留于體內,轉而轉運。變成熱和火。
1.按摩退燒
可以采用推挽竹、揉日、清海珠水三種手法進行按摩治療。 風熱咳嗽者推三關,風寒咳嗽者推脊柱。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家長用兩指自下而上交替按壓,按壓30~50次。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父母用兩指從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 然后用指尖將穴位向耳朵方向揉搓30~50次。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俯臥位嬰兒物理降溫6個禁忌部位,父母一手緊握患者四指,使患者手掌及軀干掌側朝上,另一手掌心及中指呈弓步狀。 從橫紋中點至肘窩,向一個方向推約100~200次。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俯臥位,父母一手抓住手,另一手用手指外表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橫紋向肘部推壓,并推動 100 至 500 次。
如果溫度高,在用前面的方法推完之后,再加一個手法,用指尖從孩子的脊柱開始,沿著腰椎向上推到孩子的膝蓋。 這一推要稍強一些,推5-10二流。
2.穴位按壓退燒
人體上有幾種特殊的退熱足三里。 它們是大椎、合谷和外關。 止瀉作用立竿見影。 我們可以稱它們為體內的“對甲基苯基苯酚”。
大椎在項部后正中線上,第7椎骨棘突下凹穴中。
太沖靠近手的虎口。 取穴時,五個小指并攏伸直,食指與拇指掌骨之間有一塊胸肌突出。 突出的胸肌頂端為太沖。
外關在手的右肩后側,腕橫紋上2寸。 取穴時,從手腕背面橫紋中點向上取2指,為解表退熱要穴。
操作方法:
先按摩大椎穴: 1、用手指和手掌按壓大椎穴,每5秒放松一兩秒,持續約3分鐘; .用手指捏住大椎,用力捏3分鐘左右。
取出按摩太沖和外關,分別捏??壓約3分鐘,用手指輕敲外關約200次,最后用手指捏壓外關二至三分鐘。
這套按摩手法每晚可做2~3次,一般2天左右即可完全退燒。 最后要告訴大家的是,針灸前最好讓女兒多喝溫涼開水,有助于針灸活絡、發汗、散熱。
04
最后做一個總結
退熱治療是對癥治療,治標不治本。 有時服藥退燒會掩蓋疾病的癥狀,影響診斷。 因此,在處理不明原因發熱的患者時應格外小心。
此外,退熱藥不能有效預防發熱性腦炎的發生,也不能用于發熱性腦炎的防治。
現有研究表明,發熱程度不能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退熱藥不能有效縮短發熱史,其退熱效果也不能鑒別發熱是由真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
如果退熱藥效果不理想,應積極尋找引起發熱的癥狀,這對治療的病因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