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太可怕了
所以我選擇舍棄
小天日常刷微博,忽然間看見一條熱搜“新中考棄化學成趨勢”,數學學界表示很心塞。。。
早已遠離中考多年的小天物理是什么科目,以學院姐的態度,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經過。
原先,去年部份地區又開始推行新的中考制度了,人稱“3+3方案”,即是:必考語數英3門+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四川多一門技術)中任選3門。
聽到這兒的時侯,小天忍不住感慨:這樣比我們之前的文理分科很多了!可以隨便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目!總算不用局限于文、理了!
總之又是他人家的中考
不過,這些中考新模式,盡管理論上是讓考生按照自身興趣做選擇,但實際上,在分數面前,興趣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為了獲得“最高分方案”,好多考生都選擇避免化學這座大山,不選化學!
據了解,2017年中考山東全國近30萬考生,選考數學的只有8千人;北京選擇數學課目的考生也僅占總人數的30%;而在去年開始推行新中考制度的上海,中學的規則說明會剛結束,就有不少父母開始討論“能不能不選化學”。
從之前學數學人數占總人數的70%,到現在的不到30%,這么大幅度的增長,確實是挺讓人擔憂的一件事。
而化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早已無需多言。由于報名人數的急劇增長可能導致未來人才的斷層也不是危言聳聽,化學界的擔憂不無道理,這值得社會提防。
元培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洪文說:往大了說,國家化學人就會出現斷層,工業發展將后繼頭暈;往小了說,不僅少數工科專業外,沒有數學知識做基礎,學院階段很可能碰到學習制約。
那為什么會出現“無人學數學”的慘狀呢?歸根結底,還是由于數學太難了!
但是,此次的新中考模式,選考課目采用賦分制原則,就是實際的卷面分數并不是最終的分數,而是要依據整體選考人數的相對排行按比列給出對應分數。
例如,某考生物理科卷面分數是90分,而選考數學的考生中,有30%的卷面分數都小于或等于90分,這么該生的賦分只有80分記入中考總分。
其實,在這些制度下,某課目考生越少,賦高分就越難。
而中考投檔最終還是總分為王,考生其實都會選擇容易獲得高賦分的課目。
因為化學這個學科本身知識容量就很大,比地理、歷史等要難得多,假如想要達到跟其他科一樣的賦分,就要耗費多得多的時間。(不是特別尖子的還真不敢報,不“劃算”。)
就這樣,考取化學的中學生少了物理是什么科目,更難得到賦高分,下一年就更少人報名化學,這么惡性循環。。。
關于此次新中考化學隨之遇冷,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有人覺得:強扭的瓜不甜,真的不要逼著我學
。
@狗頭教教主:
學不好沒哪些用,讓學得好的人深造去吧
@少少奶:
不是我們嫌棄化學,是數學嫌棄我們
@讀虛不如養頭居:
都大二了,做夢都夢見中學沒分科前化學考了三十八的焦慮。。。
不過,還是有好多人支持中學學數學的。(例如小天)
@扎個馬尾裝清:
其實我很厭惡化學,但我也認為不妥。
@-昨晚星辰恰似你--:
化學確實有一定難度,但保證一定的受教育中學生基數,進而讓真正有化學天分的中學生有途徑成為頂級的數學人才,這或許是工業基礎啊,如何能一下就說舍棄呢。
@英孚多項式:
初小學數學是基礎數學,帶你看清生存環境內的物質規律,很有可能在生活中遭到這種知識的幫助。不想深入研究,到學院可以不選這個方向。學校不學,對人生是個缺憾。
@美洲人來了:
基礎化學還是留著吧,等到學院好多理工科就會用到數學東西。比如我們地質專業,要用數學知識操作各類勘探儀器,測地深等等。
@志鵬時代:
數學其實很重要,必需要學,但確實太具象了
尤其學院數學(不曉得化學系的如何活出來的)
這么,問題來了,若果能回到中學,你會為當時的自己選考數學嗎?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心態”特色內容
部份資料來始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