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加拿大哈佛學院的JohnP.A.院士團隊提出了一種與高被引學者排行完全不同的科學家排行。他將每位科學家界定到一個大的科學領域和兩個科學子領域,并提供科學家在每位領域的百分率。他界定了22個大領域,并按照刊物分類進一步界定為176個子領域。這個排行榜使用了6個log標準化的引用指標:總引用量、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Hm-index、單獨作者、單獨或第一作者和單獨、第一和最后作者的文章引用量。為了防止極端的自引情況和團體互引(引用農場),這個排名榜剔除了論文涉及的所有作者對論文的自引。
這篇文章對這個排行進行了整理,篩選出了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入選的材料科學家。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排名榜對每位作者的統計年份的起止時間是不同的,因而一些年齡較大的學者相對于初出茅廬的學者,在推選上存在一些優勢。例如,AlanG.的統計時間是從1953年到2009年,而好多學者可能1953還沒有出生。同時這個排行上有好多外籍學者,這篇文章只對數據進行整理與歸納,其數據全部來始于JohnP.A.院士團隊所發表的文章。
這篇文章從作者的所屬機構,地區,從事的研究領域進行整理和歸納,最后附上了中國的材料學者名單。
排行分布
中國的材料科學家的排行從全球第237名仍然到全球12061名。其中,全球1-1000名共有6位中國科學家;1000-3000名共有21位中國科學家;3000-6000名共有33位中國科學家;6000-9000名共有15位中國科學家;9000-12000名共有23位中國科學家;12000名開外共有2位中國科學家。
地分辨布
這100位科學家有82位來自中國大陸,13位科學家來自臺灣物理學家排行,5位來自香港物理學家排行,香港無人入選。
研究方向分布
這100位科學家主要分布于21個研究方向,包括,,,&等。從圖上不難看出,研究領域非常分散,覆蓋了材料研究的方方面面。
研究機構分布
這100位科學家的所屬機構非常分散,其中中科院以14人高踞第一,其后是臺灣城市學院的7位,教育部以5人次位列第三。復旦學院、天津學院、華東理工和四川工業學院分別有3人榮獲;擁有2人入圍的院校有清華學院、吉林學院、香港科技學院、香港學院、中科大、浙江學院、香港理工、福州學院、華南理工、廈門學院和上海學院。其余院校均有一人入圍。
具體榜單:
本文由tt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