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教案
認識點一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
【合作研究】
演示凸透鏡成像定律
1、需要什么實驗設備?
回答:
2、實驗設備的安裝規則是什么?
回答:
3、固定好凸透鏡,連接蠟燭和光屏進行觀察實驗,或固定蠟燭,連接凸透鏡和光屏進行觀察實驗。 根據設計方案需要記錄圖像的哪些數學量和特征?
回答:
4、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是什么?
答:①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心,蠟燭和光屏在凸透鏡的一側,使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把蠟燭盡量遠離凸透鏡,點燃蠟燭; ③ 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蠟燭火焰圖像; ④ 記錄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大小和反轉 ⑤ 將蠟燭移近凸透鏡一定距離,重復上述操作,直到像在光屏上無法獲取蠟燭火焰的信息; ⑥繼續將蠟燭靠近凸透鏡,試著用鼻子觀察圖像的位置和圖像的特征。
演示倒雙凸透鏡放大虛像和倒置縮小虛像的規律。
1.當u>2f時,形成倒置縮小的虛像。 此時,f<v<2f.u>v
2.當u=2f時,形成倒置的大小相等的虛像。 此時,v=2f。 此點為虛像大小的分界點。 u=v
3、當f<u<2f時,形成倒置放大的虛像。 此時,v>2f.u<v
4.當u=f時,不成像。 此點是成像虛實的分界點。
5.當u<f時,形成正立放大實像。
6.根據成像情況對數據進行分類
(1) 焦距加倍,虛實分離
焦點是虛像和實像的分界點。 焦點外的物體形成虛像,焦點內的物體形成實像。
(2) 焦距加倍
雙倍焦距是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物體在倍焦距外成為縮小的虛像,在倍焦距內成為放大的虛像。
(3)虛像必須兩邊倒立,實像必須正立在同一邊。
(4) u>v,好像縮小了,u<v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好像放大了。
(5)形成虛像時,物體近處像變大,遠處像變小; 形成實像時,物體的近像變小,遠像變大。 物體離焦點越近,圖像就越大。
(6) 虛像是實際光線的交點,可以在光幕上呈現,而實像是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不能在光幕上呈現屏幕。 虛像可以縮小或放大,但實像必須放大。
【老師來電】
實驗過程中在光屏上找不到圖像的原因有:
(1)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幕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當物體在焦點兩側靠近焦點時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物體的成像距離較遠,超出光具座的范圍,光學屏無法接收成像。
(3)蠟燭火焰剛好在焦點上,凸透鏡不能成像。
(4)當蠟燭火焰在焦點內時,光幕接收不到實像。
【后續培訓】
1、如圖所示,宇航員王亞平借助失重狀態在太空艙內打出了一個完美的水球。 我們還可以透過水球看到她的“臉”。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判斷此時她的臉到水球的距離()
A。 大于一倍焦距 B.小于一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 C.等于二倍焦距 D.小于雙倍焦距
距離
2、小明利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天平等儀器探索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如圖,為了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小明朋友把凸透鏡對著太陽光,然后把光幕放在它的另一邊,改變距離凸透鏡和光屏直到光屏出現凸透鏡的焦距可以用厘米來測量。
(2) 小明將燭焰中心、凸透鏡和光屏調整到同一高度后,不管光屏在水平桌面上怎么接,都接收不到燭焰的圖像。 原因可能是這樣。
(3)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蠟燭變短了。 為了使蠟燭火焰的圖像保持在光屏的中心,光屏應向上連接。
知識點2應用鏡頭成像法
【合作研究】
1.放大鏡原理
成像原理: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增加一倍焦距時,就變成了(可選填“倒置”或“正立”),(可選填“放大”或“縮小”)(可選填“虛擬”或“真實”)圖片。
2.相機原理與結構
(1)成像原理:
相機拍攝的圖像(可選填寫“倒置”或“正立”)、(可選填寫“放大”或“縮小”)(可選填寫“虛擬”或“真實”)圖像。
(2) 為了使照片中的人像變大,拍照時人應該靠近還是遠離相機?
回答:
3.投影儀的原理
成像原理:投影儀形成的圖像(選擇“倒置”或“正置”),(選擇“放大”或“縮小”)(選擇“虛”或“實”)圖像。
【老師來電】
改變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調整方法
(1) 為了使相機成像更大,物體靠近鏡頭,拉伸黑框。
(2)為了使投影機形成的影像更大,投影膠片靠近鏡頭,縮小投影機到屏幕的距離。
(3)要使放大鏡成的像更大,放大鏡離物體的距離要遠一些。
【后續培訓】
攝影師在給朋友拍照時,發現取景器里的影像太小了。 這時候,攝影師應該()
A。 保持相機向前時遠離朋友 B.向后變焦時遠離朋友
C。 向前伸出相機時靠近你的朋友 D. 向后變焦時靠近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