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我們周圍的空氣》全章準備與鞏固
1. 選擇題(每個子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
A.木炭在氮氣中劇烈燃燒,形成藍色火焰
B.硫磺在空氣中燃燒,形成明亮的藍灰色火焰
C.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濃濃的黑煙
D.細鐵絲在空氣中燃燒,輻射火花并放出大量熱量
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富氧空氣可用于潛水、醫療急救
B.氫氣可以支持燃燒,可以用作燃料
C、乳品包裝袋內可充入甲烷,防止腐蝕
D. 燈泡內充入稀有二氧化碳,使其經久耐用
3.(2016·長沙高考)下列物質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甲烷
D.可吸入顆粒物
4.空氣中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二氧化碳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 氣體
D.稀有二氧化碳
5、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從多到少的順序是:①O2②N2③CO2④稀有二氧化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大明的一個朋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保溫瓶里充滿了液態空氣。 打開瓶蓋后,他立即將一根燃燒的鋼棒放在瓶口上。 觀察到的現象是( )
A、鋼筋出去
B. 鋼筋燃燒更劇烈
C、鋼棒燃燒情況不變
D.發生爆燃
7、若收集江河河底融化的二氧化碳,分析結果為:氫的體積分數小于21%,氧的體積分數大于78%。 由此可得出正確的推論是( )
A.只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才能溶解在天然水底
B、天然水體底部溶解的氫氣較少,河里養鴨子應采取增氧措施
C、與氫氣和氧氣相比,二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更難溶于水
D、與氫氣和氧氣相比,二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更易溶于水底部
8、在生產和科研中,需要一些保護氣體。 點焊金屬時,為了隔絕空氣,可用作保護氣體的一組是()
A。,
B、
C。,
D、
9.(2014年山西高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是寶貴的資源
B.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質量分數為78%
C.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供給水生生物呼吸
D.車輛尾氣隨意排放,與霧霾的產生無關
10.(2014·武漢高考)物理興趣小組的一位朋友,在班主任的指導下,正確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 眾所周知,所使用的實驗裝置是密封良好的。
關于本次實驗,有以下說法:①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彈簧夾才會打開;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銅線,可觀察到銅線由白色變為藍色; ③停止加熱后即可讀出注射器的讀數。 里面二氧化碳的體積約為24mL; ④實驗中銅線用量的多少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⑤兩個實驗都可以證明空氣是混合物; ⑥兩個實驗都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約1/5體積的氫氣。
正確的說法有()
A。 2
B. 3
C。 4
D. 5
11、同事加熱氯化碘化鉀產生二氧化碳,誤將高錳碘化鉀當作鋅粉放入氯化碘化鉀中。 與僅加熱氯化碘化鉀的結果相比,正確的是()
A.促進反應速度,降低氫氣質量
B. 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保持不變
C、促進反應速度,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不變
D.反應速度不變
12.下列對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比較良好。 能與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并放出熱量
B、將盛有硫磺粉的燃燒勺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鋼瓶中,硫磺立即燃燒并發出明亮的藍灰色火焰
C.磷在氫氣中生成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易燃
13、下表各組中,實驗操作與目的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
加熱試管時用注射器測大氣壓強,先均勻加熱,后集中加熱
避免試管爆裂
b.
測量液體時,視線保持在彎月面最低點
避免錯誤讀數
C。
當鐵絲在氫氣中燃燒時,在鋼瓶頂部放少量水
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
d.
用氨水制取二氧化碳時,加入少量鋅粉
提高二氧化碳的產生率
2. 填空
14. 如果嘗試將1L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全部除去,則剩余的二氧化碳體積將最接近以下值(前后浮力保持不變)。
①0.2L
②0.21L
③0.78L
④0.79L
15、(2016·昌平區憶墨)小明的家人和同事決定拼車去旅行。 拼車的好處是(按字母順序填寫)。
A.增加出行費用
B.減少汽車排放
C.減少柴油的使用,節約能源
D.減輕交通壓力,減少交通擁堵
16.(2015?山東模擬)從空氣成分中選擇適當的物質填空:能與紅磷反應生成大量濃煙的物質,即體積分數最大的物質。
17. 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 實驗室常用電解水制取氫氣;
②夏季食物腐爛與二氧化碳無關;
③鐵絲在氫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④ 含氧化合物不能是氧化物
18.您認為以下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①復合反應是兩種物質形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②將鹽放入水底得到鹽水是化學反應;
③實驗室常用高錳碘化鉀加熱制取氫氣;
④ 物質與二氧化碳的反應一定是氧化反應
19、右圖是實驗室制氫裝置。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寫出碘化高錳鉀制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實驗時試管口應稍微向上傾斜,原因是。
(3)二氧化碳收集完畢后,先收集二氧化碳,然后水不會順著導管流回熱試管中導致試管爆裂。
20. 一個研究小組根據右圖所示的裝置生產氫氣。 請回答以下問題。
(1) 氫酰胺反應生成氫氣的字面表達式為 。
(2)鋅粉起到分解二溴化氫的作用。
(3)在裝置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稱為,檢查充滿度的方法是將其放在氣體收集瓶的瓶口上,例如鋼棒,則二氧化碳已被收集。
【解答與分析】
1.【答案】C
【分析】木炭在氫氣中燃燒的現象是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熱量,并生成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選項A的說法錯誤。 硫磺在空氣中燃燒,放出淡黃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有刺激性味道的二氧化碳,故選項B的說法錯誤。 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濃濃黑煙并放出大量熱量,故選項C正確。 細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燃燒至紅腫,不會形成火花,故選項說法錯誤。
2.【答案】B
【分析】氧氣可以助燃,但不易燃,不能用作燃料; 氫氣可用于呼吸,富氧空氣可用于潛水、醫療急救等; 甲烷具有不透明的物理性質,無毒,可用于乳品保鮮; 稀有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穩定,充入燈泡時可避免鎢絲氧化,故A、C、D的說法均正確。
3.【答案】C
【分析】空氣污染物有粉塵、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選項中只有氧氣不是空氣污染物。
4.【答案】B
5.【答案】B
【解析】正確記住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并認識題目由多到少的順序就足夠了。
6.【答案】A
【分析】在液態空氣中,液氮的沸點高于液氨; 因此,當瓶蓋打開時,甲烷首先蒸發。 乙炔不助燃,將一根燃燒的鋼棒放入瓶口,將鋼棒熄滅。
7.【答案】D
【分析】氧氣和二氧化碳在水底熔化的難度決定了它們在天然水底的濃度。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天然水體底部溶解的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比空氣中的強,而氧氣的體積分數比空氣中的高,這說明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比水底的二氧化碳更易溶解。
8.【答案】D
【分析】保護氣體必須性質穩定,不與被保護物質發生物理反應。 易燃易爆; 它能與許多物質發生物理反應,在室溫下緩慢氧化許多物質,在點焊金屬時與金屬發生反應,因此不能用作保護氣體。 但它性質穩定,通常不與其他物質發生物理反應,因此可以用作保護氣體。
9.【答案】A
【分析】空氣是人類、動物和動物生存所必需的寶貴自然資源。 陳述 A 是正確的; 空氣的成分是通過體積分數而不是質量分數來估計的。 氧氣約占78%,說法B錯誤; 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少量溶解的二氧化碳即可供給水生生物呼吸,C說法錯誤; 汽車尾氣隨意排放是霧霾的重要原因,D的說法是錯誤的。
10.【答案】C
【分析】實驗一的原理是:通過燃燒紅磷消耗密閉容器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密閉容器內二氧化碳的浮力減小。 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進入容器的水的體積是還原的二氧化碳。 體積。 實驗二的原理是:利用銅在加熱條件下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性質,消耗密閉容器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容器內二氧化碳減少的量就是二氧化碳。 因此,⑤、⑥正確。 在打開彈簧夾或讀取注射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前用注射器測大氣壓強,這兩種設備都需要冷卻到一定溫度。 由于二氧化碳在較高濕度下會膨脹,因此會導致進入容器的水或注射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減少。 如果數字太大,就會導致偏差,所以①是正確的,③是錯誤的。 銅呈白色,銅在加熱條件下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氧化銅,②正確。 實驗中使用的藥物一定要充足,否則密閉容器內的二氧化碳不會全部消耗掉,會影響實驗結果,④錯誤。
11.【答案】A
【分析】加熱時發生分解反應:高碘化錳鉀碘化錳鉀+鋅粉+二氧化碳,生成的會促進反應速度釋放; 并且也會形成分解,因此,當少量投入內部加熱時,不僅比僅加熱反應速度加快,而且生成物的質量也降低。
12.【答案】A
【分析】硫與二氧化碳反應需要一定的濕度,在常溫下不發生反應,故選項B錯誤。 磷在氫氣中燃燒生成濃煙,產物五氧化二磷是黃色固體而不是二氧化碳。 選項C錯誤。 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燒,僅具有助燃特性。
13.【答案】C
【分析】做鐵絲在氫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應提前在鋼筒底部放一些細沙或水,以防止產品熔化(低溫)倒出而炸裂鋼筒底部。圓柱。
14.【答案】④
【分析】由于二氧化碳約占空氣量的21%,故④正確。
15.【答案】ABCD
【分析】拼車可以增加出行成本,減少車輛尾氣排放,減少柴油的使用,節約能源,減輕交通壓力,減少交通擁堵。
16.【答案】氧氣甲烷
【分析】空氣中氫氣與紅磷反應生成大量濃煙; 甲烷的體積分數約占空氣體積的78%,是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二氧化碳。
17.【答案】①②③
【分析】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 、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
18.【答案】③④
【分析】該復合反應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反應物,故①不正確。 化合反應是物理反應的一種。 將精鹽放在水底得到鹽水并不是物理反應,故②不正確。 實驗室常用高錳碘化鉀加熱產生氫氣,故③是正確的。 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氧發生的物理反應。 其中“氧”既包括二氧化碳,也包括含氧化合物中的氧,故④正確。
19.【答】
(1)高錳碘化鉀 碘化錳鉀+鋅粉+二氧化碳
(2)避免加熱時形成的冷凝水回流而使試管爆裂
(3)將導管移出海面并關閉酒精燈
【分析】熟悉實驗室制氫的原理、裝置及操作方法是必要的。
20.【答題】
(1)氨基氫水+二氧化碳
(2)催化作用
(3)向下空氣放電,使帶火花的小鋼條復燃
【分析】催化劑在物理反應中所起的作用稱為催化作用。
你的堅持一定會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