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點1.凸透鏡和凹透鏡
1.凸透鏡
(1)對光線的影響
對光線有匯聚作用; 焦距越小,對光線的匯聚能力越強
(2) 三種特殊入射光線及光路圖
①平行于主光軸——通過焦點 ②通過焦點——平行于主光軸 ③通過光心——方向保持不變
(3) 應用實例
放大鏡、投影儀鏡頭、相機鏡頭、遠視太陽鏡等
2.凹透鏡
(1)對光線的影響
對光有不同的影響
(2) 三種特殊入射光線及光路圖
①平行于主光軸——反向延長線經過焦點 ②延長線經過焦點——平行于主光軸 ③經過光心——一個方向不變
(3) 應用實例
斜視太陽鏡等
應用: 1、如圖所示,請畫出圖中兩條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
2、在圖中畫出射線AB的折射光線和射線CD的入射光線
3、如圖所示,光線經過透鏡后的光路圖,哪一個是正確的()
測試點2.凸透鏡成像定律及其應用圖
1、當物距小于兩倍焦距時(u>2f)(如右圖):形成倒立縮小的虛像,像距小于兩倍焦距且大于兩倍焦距(f
2、當物距等于兩倍焦距(u=2f)時(如右圖):形成一個倒立的、等大小的虛像,像距等于兩倍焦距長度(v=2f),用于測量焦距。
3、物距小于一焦距,大于二焦距(f2f)時,作為投影儀使用。
4、當物距大于一焦距(u
5、口頭禪:(1)凸透鏡靜態成像法:雙虛實,內虛外實; 大小加倍,近的大,遠的小;
(2)凸透鏡動態成像定律(虛像形成):
①物體的近像和遠像變大——物體離鏡頭越近,像離鏡頭越遠,像變大;
②近像變小,物體的遠像也變小——物體離鏡頭遠,像離鏡頭近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總結,像變小;
③物像的對側——物體和圖像都在凸透鏡的外側。
應用: 1、將物體置于凸透鏡前30cm處,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倒立的虛像。 現在將物體移至距凸透鏡60cm處,光屏上會出現( )
A.正立放大實像
B.倒立、放大的虛像
C.正立、縮小的實像
D.倒立、縮小的虛像
2、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所示檢查凸透鏡的焦距,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2) 將蠟燭、凸透鏡、光幕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點燃蠟燭后,將燭焰、凸透鏡、光幕的中心調整到大致在頂部。
(3)當蠟燭火焰距離凸透鏡30cm時,連接光幕即可在光幕上得到清晰的倒置虛像。 正是借助這種成像法(補光儀)。
(4)在本實驗中,無論光幕如何連接,小明都無法觀察到光幕上蠟燭火焰的清晰圖像。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蠟燭、凸透鏡、光幕的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B.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
C.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焦距
D.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焦距
測試點3.眼睛和太陽鏡
1.眼睛的成像原理。 人耳就像一臺相機。 鞏膜和結膜的綜合作用相當于凸透鏡。 從物體反射的光在黃斑上形成倒立且縮小的虛像。
2、近視、近視的成像原理及矯正
(1)弱視
①示意圖
②視覺特征
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③原因及影像部位
鞏膜太厚,屈光力太強,成像在黃斑前
④矯正方法:戴凹透鏡(發散光)
(2)弱視
①示意圖
②視覺特征
看不清近距離物體
③原因及影像部位
鞏膜太薄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總結,屈光力太弱,圖像位于黃斑后面
④矯正方法:戴凸透鏡(會聚光)
(3) 記憶公式
近前遠后——斜視眼光線匯聚在黃斑前,近視眼光線匯聚在黃斑后
近凹遠凸——凹透鏡矯正斜視,凸透鏡矯正近視
應用: 1.斜視的原因是鞏膜太厚,屈光力(選擇“太弱”或“太強”); 預防斜視的措施之一是看書、寫字時保持眼睛與書本的距離。 (可選填寫“10”、“15”或“25”)約厘米。
2、圖為遠視和近視的成因示意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是近視,應該用凹透鏡矯正
B.A是近視眼,鞏膜屈光力弱
C.B為遠視,需用凸透鏡矯正
D.B為遠視,鞏膜屈光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