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形成與傳播.docx
《聲音的形成與傳播.docx》由會員分享,可以在線閱讀。 有關“聲音的形成與傳播.docx(27 頁珍藏版)”的更多信息,請在冰點圖書館上搜索。
聲音的形成和傳播
聲音的形成和傳播
第 1 節:
聲音形成
(1)聲音的形成
? 探索
聲音是怎樣形成的?
1. 將食指按在喉嚨左側并說話
2.用手拉緊繩子
3.用一塊紙板飛過木梳的齒
4、風吹動樹根,發出沙沙的聲音……
5、音叉引起的水花
發出聲音的物體的共同特征是: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引起的。
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停止了。
如果將聲音振動記錄下來,必要時根據記錄的振動模式使物體振動,就會形成與原來相同的聲音,從而可以保存聲音。
應用:
在唱片上刻槽磁帶和光盤
2. 聲音的傳播
聲音傳播可能需要什么樣的東西作為媒介?
探索:
聲音傳輸
觀察:
在泵送過程中,您聽到的鈴聲有何變化?
猜測:
如果鐘罩內的空氣全部排空,我們能看到聲音嗎?
真空中沒有聲音
地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想要說話,你能幫他想辦法嗎?
想法1:
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嗎?
談論
水底的魚會被岸邊說話的聲音惹惱 漁船用電子發聲器捕魚
推理:
想法2:
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嗎?
實驗:
眼睛稍微遠離桌子和靠近桌子時敲桌子的聲音是一樣的嗎?
推理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可以在二氧化碳、液體、固體中傳播。
說些什么:
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3、波速
聲音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聲音每秒傳播的距離稱為波速。
?波速的大小與介質類型有關;
一般來說,在固體中傳播最快; 其次是液體; 且在二氧化碳中最慢。
?還與介質溫度有關。
? 15℃空氣中的波速為340m/s。
?
[分級指南]
雙基場
一、填空
1、聲音的傳播要求我們平常看到的聲音通常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2.“風聲、雨聲、讀書聲都在耳邊”。
說明,以及
所有人都能發出聲音并能傳播聲音。 人們感覺器官是接收聲音的器官。
3、1986年1月29日零時38分(成都時間),印度太空客機“挑戰者”號發生爆燃。 約13小時后,其次聲波到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聲學研究所上海測試站(象山)。 它們之間的距離為 ,則次聲波的傳播速度約為 km/h 。
4、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通常是不同的,因此波速與介質有關; 還與介質有關,15℃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5.玻璃罩內放置一個響鈴。 當玻璃蓋內的空氣逐漸被抽出時,鈴聲逐漸減弱,直至聽不到最后一絲聲音。
這些描述是。
(填寫“準確”或“不準確”)
6、馳名中外的上海天壇的回音壁、三音石、圓丘,有非常優美的聲音現象。 這就是我國唐代建筑師所造成的揚聲器效應。
二.多項選擇
1.關于聲音的發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振動的物體可以發出聲音 B.聲音的來源一定是振動
C。 只有快速振動的物體才能發出聲音 D.不振動的物體不會發出聲音
2、敲擊古鐘時,有同事發現,停止對大鐘的沖擊后,大鐘的聲音還在繼續響起。 主要原因是()
A。 鐘聲的回聲 B.大鐘還在震動
C。 時鐘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振動 D. 人的觸摸變得“延伸”
3. 一個人站在兩個平行的峽谷之間。 當他拍手時,分別在0.3秒和0.7秒后看到回聲。
如果聲音在1秒內傳播330m,則兩個峽谷之間的距離是()
A.165mB.198mC.221mD.330m
5. 玻璃缸的底部有一只烏龜。 用一根細棍敲擊水箱的上邊緣。 烏龜會立即受到驚嚇。 此時烏龜接收聲波的主要方式是()
A。 水箱-空氣-水-金魚 B.空氣-水-金魚
C。 水箱 - 水 - 金魚 D.water – 金魚
6.人們聽地面聲音,并利用巖層變形時異常的地面聲音來預測洪水。 這是在 () 的幫助下
A。 聲音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B.固體較硬,振動強烈。
C。 固體傳播的聲音相對完整 D.固體均勻地傳播振動
7. 把眼睛放在長鋼管的一端,讓另一個人敲鋼管的另一端,可以看到( )
A.這兩種聲音依次從鋼管和空氣中發出。
B.這兩種聲音依次來自空氣和鋼管。
C.無數的聲音,聲波在鋼管內被管壁反射了無數次
D.難以確定
8.下列現象中,能證明聲音可以在水下傳播的現象是()
A. 用光吸引魚入網 B. 魚被岸邊說話的聲音嚇到
C.在岸邊,我看到溪水流淌的聲音 D.在岸邊,我看到海浪拍打岸邊的巖石,發出嘶嘶的聲音
9、百米賽跑中,如果計時員看到槍聲就開始計時,他測出的運動員成績會高于實際成績()
A. 完全相同 B. 更好
C. 稍差 D. 難以確定
10、我國開展了“神舟”載人飛船試驗。 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員將乘坐飛船遨游太空。 宇航員在太空艙內可以直接通訊,但在飛船外工作時,他們無法直接通訊,而必須使用電子通訊設備進行通訊。 原因是 ()
A。 與通訊設備對話是為了方便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C。 太空中噪音太大 D.聲音只能在地面上傳播
實驗探索
1. 將一盆水放在水平桌子上,輕敲桌子,聽到聲音時會看到什么?
先做,然后解釋你所看到的。
2、如圖1-1所示,幾只小鳥在樹上“唱歌”。 一個觸覺靈敏的男孩在一間帶鎖木門的臥室里。 靠近雙層玻璃,她能看到室內鳥兒的“歌唱”; 她來到B臥室,另一扇鎖著的木門,靠近單層玻璃(單層玻璃夾層抽成真空),但她幾乎聽不到室內鳥兒的“歌唱”。
請用你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釋原因
在B臥室里,男孩幾乎聽不到室內鳥兒的“歌聲”。
原因是:
。
閱讀材料:
動物如何發出聲音?
有很多動物會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但是動物沒有喉,它是如何發出聲音的呢?
它們是通過頭上的特殊發音器發音的。
蟬通過聲膜和手臂的共鳴器發出聲音。
蟋蟀和其他動物利用翅膀的摩擦來發出聲音。
蝗蟲是通過股骨外側和前翅縱靜脈之間的摩擦而明顯的。
昆蟲。
飛。
黃蜂等通過飛行時振動翅膀來發音。
胸部通過胸節相互碰撞而發出聲音。
讀完這篇短文,你一定會有所發現,請寫下來。
第 2 節:
我們如何看待聲音
2.我們如何看到聲音?
注意:
本質上,人是靠大腦來聽到聲音的,而眼睛只起到接收聲波的作用
想一想:
為什么我們入睡時聽不到周圍的聲音?
例1.我們平時看到的大部分聲音都是由人體傳播的。
索尼克高達
引起耳后振動,這些振動等
組織被傳送到,觸覺神經將信號傳送到,
人們看到了聲音。
練習一下:
1、人耳的結構中,能接收聲波并將其轉化為振動的部分是()
A. 耳朵 B. 鼓膜
C. 聽小骨 D. 聽神經
2、客機起飛和降落時,應微微張開嘴,目的是()
A. 深呼吸以適應氣候變化
B、是中耳內外氣壓平衡,避免內耳受損
C、減少緊張
D、防止打嗝
想一想:
1. 將振動音叉放在眼睛附近,聽音叉的聲音。
2、用右手捂住眼睛,聽音叉的聲音。
3、請朋友用右手捂住眼睛,將振動音叉尾部抵住頭頂、耳后腿骨、臼齒,看調音是否有聲音可以聽到叉子的聲音。
想一想:
2005年的晚會上,殘疾表演者“觀世音菩薩”是如何看待音樂和歌唱的?
例3. 有些人需要佩戴助聽器才能看到聲音,他們的癥狀可能是()
A. 他的觸覺神經受損 C. 他的內耳受損
B. 他的內耳壞了 D. 他的大腦壞了
第二節 我們如何看待聲音
1.通常人們不會用硬物挖出眼睛來避免。 有時,大聲的噪音會刺穿耳膜,從而導致聲音通過助聽器的形式被感知或使用。
2. 將相同的敲擊音叉放入后者的嘴中(不接觸任何部分)和前者的臼齒上。 你可以看出聲音的強弱,所以這兩種聲音分別是通過_____和____產生的。 _導電。 兩者比較,_____(填“前者”或“后者”)你看到的聲音更強。
3、夏天,下大雨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雷”的聲音。 有人擔憂地用手掌捂住眼睛,但還是看到了雷霆。 這是因為。
4.(2005·昆山課改實驗區)我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和體會:
吃月餅或硬脆食物時,如果用手捂住耳朵,會聽到很大的吞咽聲,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而你身后的朋友往往聽不到明顯的聲音。 聲音,這是為什么?
請從數學角度給出一個合理的猜測:
。
5、2005年年夜飯上,一群年輕姑娘用精美的街舞將中國佛教文化中的“千手觀音”演繹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的熏陶和善的啟迪。
殘疾女孩聽不到聲音。 他們如何訓練他們?
訓練時,技術人員加大音量調整耳機和舞臺,讓殘疾女孩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臺上感受到音樂節奏的變化。
6、演唱會的聲音聽起來豐富、立體。 這主要是由于人的觸摸的影響。 如果要在舞臺上再現立體聲,舞臺上至少必須放置一只麥克風。
7.人眼能看到各種聲音是因為【】
A. 聲音通過空氣傳播 B. 聲音通過液體和固體傳播
C.聲音通過無線電波傳播
D. 聲音可以通過二氧化碳、液體、固體或無線電波傳播
8.仙俠電影中經常描述高手在截掉雙眼后可以確定襲擊者的位置。 這是因為【】
A. 他的眼睛根本不聾 B. 由于雙耳效應,他可以確定聲音的方向。
C. 他的眼睛有特殊功能 D. 這只是巧合
9.以下屬于骨傳導觸發觸覺的是【】
A、擋住眼睛,將振動音叉尾部抵住乳牙,看聲音。 B.醫生用聽診器聽病人的心音。
C、用右手捂住眼睛,聽音叉的聲音。 D. 該同學在耳邊看到其他同事安靜的活動。
10. 由于雙耳效應,無法達到以下治療效果【】
A、當雷電臨近時,閃電一閃而去,但雷聲卻一直轟隆隆。 B. 遮住眼睛,可以大致確定聲源的位置。
C. 大象能夠比人類更準確地判斷聲源的位置。 D. 舞臺上的立體聲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11.當我們在遠處尋找聲源時【】
A。 將你的臉轉向聲音 B.將你的臉轉向遠離聲音
C。 將臉轉向聲音的一側 D.無論臉的方向如何
12. (2004?北京) 蛇是一種可怕的植物。 它經常把頭貼在地上,對外界聲音刺激非常敏感。
然而,蛇沒有眼睛。 它用什么方法來“聆聽”敵人和獵物的聲音?
【B卷】
1、人依靠聽聲音,人類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是:
外界的聲音引起振動,這些振動傳遞到觸覺神經,觸覺神經傳遞信號,這樣人們就能看到聲音。
2、“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是指和、既能產生聲音,又能傳遞聲音。
3、聲音穿過,還可以傳導到觸覺神經,產生觸覺。 我們將這些傳導形式稱為骨傳導。
4.聽說18世紀末19世紀初著名的抒情詩人貝多芬在失去了音樂能力后,用臼齒咬斷一根木棍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在吉他上,聽他吹奏的長笛的聲音。視力,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創作偉大的音樂。 音樂作品。 貝多芬通過一種方法看到了長笛的聲音。
5、俗話說“隔墻有耳”,意思是說,如果你把眼睛貼在墻上,就能看到對面房間里人的聲音。 這個聲音是通過 和 傳到人耳的,也就是說 和 都可以傳送聲音。 . “骨傳導”是基于固體可以傳輸聲音的原理。
6、聲源到兩眼的距離通常不同,聲音到達兩眼的特征和其他特征也不同。 這種差異是判斷的重要依據。 這就是雙耳效應。
7.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聲音,正確的傳輸方式是【】
A. 良好的眼睛 → 中等 → 物體振動 B. 中等 → 物體振動 → 良好的眼睛
C. 物體振動 → 中等 → 良好的眼睛 D. 物體振動 → 良好的眼睛 → 中等
8、聲音向大腦傳遞的過程中,下列故障不會導致人失去觸覺【】
A. 耳朵 B. 內耳 C. 聽小骨 D. 觸覺神經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失去觸覺的人都可以通過骨傳導聽到聲音
B.在聲音傳遞到大腦的整個過程中,如果任何一個部分出現故障,人類就會失去觸覺
C. 耳朵不起作用 D. 以下說法都不正確
10.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耳道完全堵塞時,無論如何都聽不到聲音。 B.當內耳完全受損時,無論怎樣都聽不到聲音
C. 觸覺神經受損也能看到聲音 D. 通過骨傳導也能看到聲音
11.下列哪項不屬于雙耳效應所達到的療效【】
A.舞臺上的立體聲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B.蒙住眼睛也能大致判斷出發聲體的方向
C. 小象比人類更準確地確定聲源的位置。 D、雷電臨近時,閃電一閃就消失,但雷聲不斷轟鳴
12.下列關于立體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的兩只眼睛看到的聲音是立體聲 B、同一個聲音從不同方向同時傳到人耳,形成立體聲
C. 一個揚聲器也可以播放立體聲 D. 兩個揚聲器播放的聲音是立體聲
14. 我的很多朋友都有帶有“單播放器”的立體聲揚聲器。 當他們在空閑時間聽音樂時,他們會感覺身臨其境。 真是太棒了。 你能談談立體聲嗎?
15.小紅從小就喜歡跳舞。 為了參加歌唱比賽,她每天在家練習,用錄音機錄下自己唱的歌曲,以便改正一些缺點。 但當她播放自己的錄音時,她總覺得自己的聲音不太像自己,并因此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你能幫她解剖一下嗎?
第三節:
聲音特征
?我們很早就知道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過程。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聲音多種多樣,而且差異很大。 其中許多聲音讓我們感到高亢和優美,而有些聲音則讓我們感到頭痛和悲傷。
雖然它們都是美麗的作品,但它們也有所不同。 有的音調高,有的音調低; 有的人聲音大,有的人聲音小。 然而,各種類型的鋼琴,雖然獨奏相同的旋律,但給人的體驗卻是相同的。 不一樣,這就是我們明天要學習的聲音的特性。
1. 語氣
您注意到生活中哪些聲音的響度不同?
女孩子的聲音高亢,女孩子的聲音低沉。
兒童的聲音高亢,成人的聲音低沉。
鼠標鋼琴中,音越靠左邊,音高越高,音越靠右邊,音越低
猜一下
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原因有關?
請實驗
將卷尺的一端用力按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子外,彈動尺子,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尺子伸出時桌子邊緣的寬度不同,振動的速度不同,聲音有什么不同?
實驗筆記!
實驗時應注意使尺子的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并注意尺子振動的快慢和音調的高低。
通過實驗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將卷尺的一端緊緊壓在桌子上,將另一端從桌子上伸出,然后移動尺子。 它會振動并發出聲音。 不同寬度的桌子在尺子伸出時會以不同的速度振動,聲音的大小也會不同。
振動快,音調高。
推理:
如果物體振動得快,則發出的音調就高;反之,則發出的音調就高。 如果振動緩慢,則音調較低。 可見,發聲物體振動的速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量,它決定了音調的高低。
在化學中,每秒振動的頻率用于描述物體振動的速度并確定聲音的響度。
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茲,符號是Hz。
如果一個物體在1秒內振動100次,則頻率約為100Hz。
例子:
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的聲音,卻能看到惡心昆蟲的聲音?
1. 音樂聲:
各種類型的鋼琴產生的聲音。
2. 語氣:
聲音的音調。
3、影響音色的因素:
影響語氣的原因
1)實驗表明:
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
2)頻率:
物體在一秒鐘內振動的次數。
頻率單位:
赫茲
2. 語氣
示范實驗
將系在繩子上的乒乓球輕輕觸碰發聲的音叉。 觀察乒乓球彈起多遠,使音叉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重復里面的實驗。
三:
音質
? 演示實驗:
同時用吉他和口琴演奏C“1”鍵,我可以區分它們。
推理:
音質與發聲體的材質和結構有關
第三節 聲音特征的同步練習
1、音高是指聲音,與發聲體有關。
2、物體振動快時,發出的音調低; 當它緩慢振動時,會發出低音。
在化學中,每秒振動的次數稱為,它的單位是,符號是。
3、響度是指聲音,與聲音的發射器有關。
4、不同的發聲體材質和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5、女學生的“細”聲是指聲音的高音。 這是因為女學生說話時喉嚨振動更大。
與大聲說話的女聲相比,輕聲說話的男聲音調更高。
6、人體觸摸的上限頻率是,低于這個頻率的人們稱聲波; 人類觸摸的下限頻率是,高于這個頻率的人們稱之為聲波。
7. 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 事實上,小象的語言是人類的語言。
8. 走廊里的標牌上經常寫著“慢慢走,輕聲說話”。 “安靜”是指減少喉嚨的振動。
9.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發出的聲音一定是由物體的振動引起的
B.我們聽不到聲音,因為物體不振動。
C、物體的振動頻率越高,我們看到的聲音就越大
D、當物體振動的幅度足夠大時,我們就能看到聲音
10、男高音二重唱時,女低音低聲唱。 對他們聲音的正確描述是:
()
A. 男高音的音調比女低音低,但音高較高。
B. 男高音的音調比女低音低。
C.次中音比中音音高,音調比中音低
D、男高音比中音音調更高、更響亮
11.聲音“震耳欲聾”是指:
()
A。 音調很大 B.
高繁殖率
C。 高頻 D .
振動時間長
12、人耳能看到的聲音范圍主要取決于聲音:
()
A。 音 B。
頻率C.
振幅 D .
音質
13、醫用“B超”機利用超聲波來診斷病情,但人們聽不到它發出的聲音。 這是因為:
()
A.音調太低
B.聲音太尖
C.聲音的頻率大于人類能看到的聲音的頻率
D.聲音的頻率小于人類能看到的聲音頻率
14. 聲源在振動,但人們聽不到聲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源振幅太小
B.一定是聲音的頻率高或低
C.聲源和人耳之間必須沒有介質來傳輸聲音
D.以上三種情況都可以
15.有時,當你感覺很安靜,沒有聲音時,狗突然表現得很警惕。 這是因為:
()
A.狗的眼睛能轉動,能準確確認聲音的方向
B.狗比人更頻繁地發聲
C、狗比人有更強的觸覺
D.同樣聲音的狗聲音更大
16、昆蟲飛行時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翅膀會振動,如蝴蝶每秒2-4次,黃蜂每秒300-400次。 當他們經過你身邊時,感受:
()
A.能感覺到蝴蝶飛過
B.感受黃蜂的掠過
C.我能感覺到他們經過
D.甚至感覺不到它們的經過
17.當你閉上眼睛看到熟人說話時,你就能認出他們是誰。 原因是:
()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聲音
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聲音頻率
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質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調
18. 弦樂鋼琴和管樂鋼琴產生的音樂可能是相同的:
()
A。 音 B。
音質
C。 語氣和音質 D.
音調、音色和音調
19、人們買了新花盤時,常常拿起它輕輕敲擊,根據敲擊聲來判斷花盤是否有裂紋。 聲音的哪個特征是用來判斷是否有裂紋的?
()
A。 音高不同 B.
語調不同
C。 音質不同D.
不同頻率
20、往保溫瓶中倒入開水時,可以通過聽聲音來判斷鍋內的水位,因為:
()
A.隨著水位下降,音調下降
B.隨著水位下降,音調逐漸減弱
C.澆水時,螺距保持不變,螺距減小
D.澆水時,螺距保持不變,螺距減小
21、取一塊紙板,讓它飛過木梳的齒,如圖,第一次較快,第二次較慢。 您注意到什么現象?
這一現象說明什么?
22、讀書時用復讀機錄下自己的聲音來聽。 聽起來不像是你自己的聲音,但對其他人來說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聽起來和直接聽你說話沒有太大區別。 為什么是這樣?
你能找出原因嗎?
加強和鞏固
1、“震耳欲聾”反映聲音有多大; “清脆的聲音”反映了聲音的高低; 我們能否識別各種鋼琴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差異。
2、聲源的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聲源振動的幅度越大,距離聲源越近,音調越高。
3、女生說話比較平淡,而女生說話比較尖銳,這是因為說話方式不同,而原因就是男女朋友之間的差異。
4、“大聲叫”和“小聲叫”,其中“高”和“低”是指
A. 語氣高或低
B、節距尺寸
C、音質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5、盲人只能通過觸覺來辨別交響詩中不同鋼琴的聲音,這是由于笛子聲音不同所致。
A、語氣不同
B、語氣不同
C、音質不同
D.獨奏的不同形式
手術
1、基礎訓練:
1.聲音的三個特征是,,。
2、音調代表聲音,是由發聲體的振動決定的。 音調越大,音調越高。
3、音高是指聲音,與發聲體有關。 螺距越大,螺距越強; 還與發聲體的距離有關。 降低聲音可以降低聲音的音調。
4、能否辨別各類鋼琴及其他發聲體的聲音,是由于它們的差異。
5. 大多數人的觸覺范圍是 到。 20Hz以上的聲音稱為聲音,20Hz以下的聲音稱為聲音。
6、“震耳欲聾”反映聲音強烈; “脆聲”體現的是高音; 我們能否區分不同鋼琴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差異。
7、女孩說話平淡,女孩說話尖銳。 這是由于他們說話的方式不同造成的。 原因是女學生的喉嚨較窄,說話時喉嚨振動較多。
8. 小象可以互相交流,鯨魚也可以互相交流。 這兩種“聲音”可以被人類看到(無論有沒有能力)。
9、用一塊紙板快速刮,用梳齒慢慢刮,看聲音的大小。 這說明聲體振動越快,音調越大。
10、用小錘敲擊同一鑼面并用力敲擊時,音調、響度和音色有何變化?
11、通過實驗探究與聲音響度相關的原因:
取一把細尺子緊緊壓在桌子上,伸出桌子一端,改變尺子離開桌子的寬度,移動尺子,注意使尺子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當尺子伸到桌面的寬度時,它就振動并發出聲音。
由此可見,本實驗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綜合培訓:
1.我們可以看到蜜蜂飛翔的聲音,但聽不到蝴蝶飛翔的聲音。 這是因為它們會發出聲音 ()
A。 音質不同b.音調不同
C。 不同音高D.不同振幅
2.用鋼琴和吉他同時彈奏一首歌,一看就知道是鋼琴還是吉他。 這是因為鋼琴和吉他聲音之間的差異()
A。 音質不同b.音調不同
C。 音高不同 D.音質、音高不同
3. 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大聲歌唱,一位女低音低聲歌唱為他伴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男歌手聲音大,女歌手音高
B.男歌手音高較高,女歌手音較低
C、男歌手音高較高,女歌手音高較高
D.他們的聲音是一樣的
4、“B超”機利用超聲波來診斷病情,人們聽不到它發出的聲音。 這是因為 ()
A。 聲音太大 b.聲音的頻率大于人能看到聲音的頻率
C。 聲音太低 D.聲音的頻率小于人能看到聲音的頻率
5. 以下是一些正在振動的物體:
A、手臂每秒上下擺動2次; B. 蝙蝠小嘴的頻率為
赫茲振動; C.用小錘敲擊頻率為256Hz的音叉。 關于上述一些對象的正確說法是()
A、人耳可以聽到它們發出的聲音
B.人耳可以看到C發出的聲音,但聽不到A和B發出的聲音。
C.人耳只能看到C發出的聲音
D.人耳聽不到自己發出的聲音
6. In the , the of the sound by the can be ()
A。 Move the hard B.Put some rosin on the bow hair of the
C。 Beat the big drum hard D.Turn the knob of a small
7. When to the , they often use their right hand to form a their . This is for ()
A.
B. Lower the 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