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近日,在第八屆全省大學生化學實驗大賽(創新)和第十九屆江蘇省院校大學生化學與實驗科技作品創新大賽中,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本科生代表隊取得驕人成績,共獲得3項銀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優秀獎。南京大學代表隊的參賽球員和指導老師們齊心協力,努力奮斗,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也向兄弟院校凸顯了南大化學人一貫的優良作風和創新精神。
第八屆全省大學生化學實驗大賽(創新)
第八屆全省大學生化學實驗大賽(創新)決賽于2022年11月26-27日召開。本屆大賽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化學學科組、全國高等中學實驗化學教學研究會和中國物理學會物理教學委員會承辦,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物理實驗》雜志社協辦。比賽分復賽和世錦賽兩個階段,共吸引了來自全省500余所院校的2000余支隊伍參賽,參賽中學生人數首次破萬。經過海選篩選后,共有350余支隊伍入選世錦賽。根據復賽成績和世錦賽現場答辯,最終推選出銀獎214項、二等獎403項、三等獎633項。南京大學共有5支隊伍參賽大學生物理競賽,其中有2支隊伍闖進八強,并全部獲得銀獎,另外3支隊伍分別獲得1項二等獎和2項三等獎。
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大賽是目前國外挑戰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化學類大賽之一,也是惟一榮獲全省普通院校大學生大賽排行榜的化學類大賽。大賽突出數學內涵、強調理工深度結合、目標為全面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大賽(創新)涵蓋三個類別,分別為命題類創新作品、自選課題類創新作品、大學生化學實驗授課大賽。參賽對象為全省各種高等中學2022年冬季學期在籍本(專)科學生。每個校區最多5支隊伍,每支隊伍參賽指導班主任不得少于2人,學生不得少于5人,其中授課賽事項目中學生不得少于3人參賽。每所院校報考時,第一、二大賽類別每類最多3支隊伍,第三大賽類別最多2支隊伍。
本屆賽事于2022年3月開始啟動,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化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依托所開辦的中學生主導型研究性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利用“大學數學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大學生物理競賽,鼓勵中學生組隊舉辦化學實驗創新研究,并于六月底初步選拔出9支隊伍進行冬訓。這些初選出的朋友,放棄了暑假休息,歷經磨練,在以實驗中心老師為主的指導班主任們的悉心指導下,認真打算各自選題。在7月底進行的校內第二次選拔中,各隊充分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和創新能力,最終形成出5支隊伍代表南京大學參賽。從7月底到8月底中學生回校之前,受北京疫情影響,同學們只能在家繼續建立參賽作品。返校之后,他們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賽事打算之中,在此過程中,參賽中學生面臨學業繁雜、時間急迫等一系列的困局,能取得這么成績實屬不易。
江蘇省院校大學生化學與實驗科技作品創新大賽
第十九屆江蘇省院校大學生化學與實驗科技作品創新大賽八強于2022年11月18-20日在南京舉行,本屆大賽由江蘇省物理學會承辦,江蘇科技大學理學院主辦。該大賽是經江蘇省教育廳認定的市級比賽。來自全國43所院校的500余名師生出席了本屆大賽,組委會共收到404 項參賽項目,其中論文類78項,實驗類326項。經過復審,共有295項步入八強,經過現場答辯、作品展示等環節,最終評比出銀獎38項,二等獎84項,三等獎99項,優秀獎19項。南京大學選送的7支參賽隊伍最終取得了1項銀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和1項優秀獎的好成績。
附全體參賽師生名單:
領隊:潘永華
參賽中學生:張智勇、趙天潤、常加禾、薛睿哲、姜天豪、王浚州、劉昊宇、李曉、楊云帆、鐘易呈、丁朔、林君璐、趙依琳、顧珅源、李紹哲、杜秉澤、周易航、王弘毅
指導班主任:萬建國、游彪、潘永華、林志斌、蘇為寧、周惠君、高惠濱、龔國斌、江洪建、高文莉、鄭之明、李世民
部分得獎作品介紹:
作品名稱:光纖線圈傳感(全國賽銀獎)
參賽中學生:張智勇,常加禾,趙天潤,姜天豪,薛睿哲
指導班主任:潘永華,萬建國
作品簡介:該作品制做了兩種螺旋形光纖傳感器:基于光纖裸纖制做的新型光纖傳感器和相位調制型光纖線圈傳感。在基于光纖裸纖制做的新型光纖傳感器中,在對光在光纖傳播過程中振幅耗損機理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制作出了水平型和垂直型兩種光纖線圈傳感。這兩種光纖傳感器皆可對溶質劑量和差壓進行實時檢測,傳感特點各具特性,可適用于不同環境要求下的工業生產。相位調制型光纖傳感器通過伸縮彈簧實現對光纖形狀的連續改變,再通過檢測相位信息的變化,進而推測出彈簧伸縮量變化,該傳感可實現對多種力學量的連續檢測。
作品名稱:冰的導熱系數檢測(全國賽銀獎)
參賽中學生:王浚州,劉昊宇,李曉,楊云帆
指導班主任:游彪,高惠濱
作品簡介:該作品針對競委會提供的指定賽題:冰的導熱系數檢測,利用一維徑向熱流法設計出一種檢測裝置,該裝置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且檢測精確、易于搭建。同時,作品還借助一維軸向的傅立葉定律,設計出一套高溫實驗系統,可提供對冰的導熱系數進行精確檢測的實驗環境。作品還系統研究了氣溫和雜質的導熱系數的影響,并通過設計減少了實驗誤差。
作品名稱:基于傅里葉梅林變換與SDF的圖象辨識實現(江蘇省賽銀獎)
參賽中學生:鐘易呈,林君璐,丁朔
指導班主任:潘永華,周惠君
作品簡介:該作品從聯合傅里葉變換圖象辨識實驗出發,提出了SDF-FMT圖象辨識方式,實現了旋轉、縮放和畸變不變性圖象辨識,同時,作品可將多個目標圖象挨個辨識變為一個目標圖象一次辨識,大大提升了辨識的效率,有效解決了SDF方式的局限,識別準確率明顯增強。
參賽球員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