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化學實驗不太好的要來瞧瞧了!
1.寬度的檢測
會使用游標千分尺和螺旋測微器,把握它檢測寬度的原理和技巧.
2.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選點跡清楚的一條,舍掉開始比較密集的點跡,從以便檢測的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之后(每隔5個間隔點)取一個計數點A、B、C、D…。測出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s1、s2、s3…利用打下的紙帶可以:
⑴求任一計數點對應的即時速率v:如
(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
⑷利用v-t圖像求a:求出A、B、C、D、E、F各點的即時速率,畫出v-t圖線,圖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項
1、每隔5個時間間隔取一個計數點,是為求加速度時易于估算。
2、所取的計數點要能保證起碼有兩位有效數字
3.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實驗
借助下圖裝置,改變鉤碼個數,測出彈簧總寬度和所受拉力(鉤碼總重量)的多組對應值,填入表中。算出對應的彈簧的伸長量。在座標系中描點,按照點的分布做出彈力F隨伸長量x而變的圖像,因而發確定F-x間的函數關系。解釋函數表達式中常數的化學意義及其單位。
該實驗要注意分辨彈簧總寬度和彈簧伸長量。對探求性實驗,要按照描出的點的邁向,嘗試判斷函數關系。(這一點和驗證性實驗不同。)
4.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目的:實驗研究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因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器材:方木板、白紙、圖釘、橡皮條、彈簧秤(2個)、直尺和三角板、細線
該實驗是要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和另一個力形成相同的療效,看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與這一個力是否在實驗偏差容許范圍內相等,假如在實驗偏差容許范圍內相等,就驗證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注意事項:
1、使用的彈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帶動時盡可能不與其它部份接觸形成磨擦,拉力方向應與軸線方向相同。
2、實驗時應當保證在同一水平面內
3、結點的位置和線方向要確切
5.驗證動量守恒定理
(O/N-2r)即可。?OM+m2?OP=m1?因為v1、v1/、v2/均為水平方向,且它們的豎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們飛行時間相等,若以該時間為時間單位,這么小球的水平射速的數值就等于它們的水平速率。在下圖中分別用OP、OM和O/N表示。因而只需驗證:m1
注意事項:
⑴必須以質量較大的小球作為入射小球(保證碰撞后兩小球都往前運動)。要曉得為何?
⑵入射小球每次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降
(3)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要用圓規來確定:耗盡可能小的圓把所有落點都圈在上面,圓心就是落點的平均位置。
(4)所用的儀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標千分尺(測小球半徑)、碰撞實驗器、復寫紙、白紙、重錘、兩個半徑相同質量不同的小球、圓規。
6.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用描跡法)
目的:進上步明晰,平拋是水平方向和豎直兩個方向運動的合成運動,會用軌跡估算物體的初速率
該實驗的實驗原理:
平拋運動可以看成是兩個分運動的合成:
一個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率等于平拋物體的初速率;
另一個是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借助有孔的卡片確定制平拋運動的小球運動時的若干不同位置,之后描出運動軌跡,
測出曲線任一點的座標x和y,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率,即平拋物體的初速率。
此實驗關健:怎么得到物體的軌跡(討論)
該試驗的注意事項有:
⑴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⑵用重錘線檢驗座標紙上的豎直線是否豎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座標原點。
(4)每次小球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降
(5)若果是用白紙,則應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座標原點,在斜槽末端懸掛重錘線,先以重錘線方向確定y軸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畫出水平線作為x軸,構建直角座標系。
7.驗證機械能守恒定理
驗證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紙帶的上端是用夾子夾重物的一端。
⑴要多做幾次實驗,選點跡清楚,且第一、二兩點寬度離接近2mm的紙帶進行檢測。
⑵用刻度尺量出從0點到1、2、3、4、5各點的距離h1、h2、h3、h4、h5,借助“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即時速率等于該段位移內的平均速率”,算出2、3、4各點對應的即時速率v2、v3、v4,驗證與2、3、4各點對應的重力勢能降低量mgh和動能降低量是否相等。
⑶由于磨擦和空氣阻力的影響,本實驗的系統偏差總是使
⑷本實驗不須要在打下的點中取計數點。也不須要測重物的質量。
注意事項:
1、先通電源,侍打點計時器正掌工作后才放紙帶
2、保證打出的第一個占是清晰的點
3、測量下落高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算
4、由于有阻力,所以稍大于
5、此實驗不用測物體的質量(無須天平)
8.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可以與各類運動相結合考查
本實驗用到刻度尺、卡尺、秒表的讀數(生物表脈膊),1米長的單擺稱秒擺,周期為2秒
擺長的檢測:
讓單擺自由下垂,用米尺量出擺線長L/(讀到0.1mm),用游標千分尺量出擺球半徑(讀到0.1mm)算出直徑r,則擺長L=L/+r
開始擺動時需注意:擺角要大于5°(保證做簡諧運動);
擺動時懸點要固定,不要使擺動成為圓柱擺。
必須從擺球通過最高點(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倒數法),
測出單擺做30至50次全震動所用的時間,算出周期的平均值T。
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估算每次實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再求這種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若沒有足夠長的刻度尺測擺長,能否靠改變擺長的方式求得加速度
9.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①實驗前應預先估算出每滴硬脂酸氨水中純甾醇的實際容積:先了解配好的硬脂酸堿液的含量,再用燒杯和滴管測出每滴堿液的容積,由此算出每滴氨水中純甾醇的容積V。
②油膜面積的檢測:油膜形狀穩定后,將玻璃板置于淺盤上,將油膜的形狀用彩筆劃在玻璃板上;將玻璃板置于座標紙上,以25px周長的正圓形為單位,用四舍五入的方式數出油膜面
10.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等勢線
目的:用恒定電壓場(直流電源接在圓錐形電極板上)模擬靜電場(等量異種電荷)勾畫等勢線方式.
實驗所用的電壓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電壓表,在實驗前應先測定電壓方向與表針偏轉方向的關系:將電壓表、電池、電阻、導線按圖1或圖2聯接,其中R是電阻大的內阻,r是電阻小的內阻,用導線的a端試觸電壓表另一端,就可判斷電壓方向和表針偏轉方向的關系。
該實驗是用恒定電壓的電壓場模擬靜電場。與電瓶負極相連的A電極相當于正點電荷,與電瓶正極相連的B相當于負點電荷。白紙應置于最下邊,導電紙應置于最前面(涂有導電物質的一面必須向下),復寫紙則置于中間。
電源6v:兩極相距250px并分為6等分,選好基準點,并找出與基準點電勢相等的點。(電壓表不偏轉時這兩點的電勢相等)
注意事項:
1、電極與導電紙接觸應良好,實驗過程中電極位置不能變運動。
2、導電紙中的導電物質應均勻,不能折疊。
3、若用電流表來確定電勢的基準點時,要選高電阻電流表
11.測定金屬的內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被測內阻絲的內阻(通常為幾歐)較小,所以選用電壓表外接法;可確定電源電流、電流表、電壓表阻值均不宜太大。本實驗不要求電流調節范圍,可選用限流電路。因而選用下邊左圖的電路。開始時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應當在右端。本實驗通過的電壓不宜太大,通電時間不能太長大學物理實驗長度測量實驗報告,以免內阻絲發熱后內阻率發生顯著變化。
實驗步驟:
1、用刻度尺測出金屬絲寬度
2、螺旋測微器測出半徑(也可用積累法測),并算出橫截面積。
3、用外接、限流測出金屬絲內阻
4、設計實驗表格計錄數據(難點)注意多次檢測求平均值的方式
12.勾勒小電珠的伏安特點曲線
器材:電源(4-6v)、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4v,0.6A3.8V,0.3A)鎮流器、單刀開關,導線若干
注意事項:
①因為小電珠(即小燈泡)的內阻較小(10Ω左右)所以應當選用安培表外接法。
②小燈泡的內阻會隨著電流的下降,鎢絲氣溫的下降而減小,且在低電流時氣溫隨電流變化比較顯著,因而在低電流區域內,電流電壓應多取幾組,所以得出的U-I曲線不是直線。
為了反映這一變化過程,
③燈泡兩端的電流應當由零逐步減小到額定電流(電流變化范圍大)。所以滑動變阻器必須選用調壓接法。
在里面實物圖中應當選用前面左側的那種圖,
④開始時滑動觸頭應當坐落最小分壓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流為零)。
由實驗數據做出的I-U曲線如圖,
⑤說明鎢絲的內阻隨氣溫下降而減小,也就說明金屬內阻率隨氣溫下降而減小。
(若用U-I曲線,則曲線的彎曲方向相反。)
⑥若選用的是標有“3.8V0.3A”的小燈泡,電壓表應選用0-0.6A阻值;電流表開始時應選用0-3V阻值,當電流調到接近3V時,再改用0-15V阻值。
13.把電壓表加裝為電流表
微安表加裝成各類表:關健在于原理
首先要知:微安表的電阻Rg、滿偏電壓Ig、滿偏電流Ug。
步驟:
(1)半偏法先測出表的電阻Rg;最后要對加裝表進行較對。
(2)電壓表加裝為電流表:串聯內阻分壓原理
(n為阻值的擴大倍數)
(3)弄清加裝后表盤的讀數
(Ig為滿偏電壓,I為表盤電壓的刻度值,U為加裝表的最大量程大學物理實驗長度測量實驗報告,為加裝表對應的刻度)
(4)加裝電流表的較準(電路圖?)
(5)改為A表:串聯內阻分流原理
(n為阻值的擴大倍數)
(6)改為歐姆表的原理
兩基極短接后,調節Ro使水表表針滿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測內阻Rx后通過水表的電壓為Ix=E/(r+Rg+Ro+Rx)=E/(R中+Rx)因為Ix與Rx對應,因而可指示被測內阻大小
14.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內阻
外電路斷掉時,用電流表測得的電流U為電動勢EU=E
原理:按照閉合電路歐姆定理:E=U+Ir,
(一個電壓表及一個電流表和一個滑動變阻器)
①單一組數據估算,偏差較大
②應該測出多組(u,I)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圖法處理數據,(u,I)值列表,在u--I圖中描點,最后由u--I圖線求出較精確的E和r。
本實驗電路中電壓表的示數是確切的,電壓表的示數比通過電源的實際電壓小,所以本實驗的系統偏差是由電流表的分流導致的。為了減少這個系統偏差,內阻R的取值應當小一些,所選用的電流表的電阻應當大一些。為了減少碰巧偏差,要多做幾次實驗,多取幾組數據,之后借助U-I圖像處理實驗數據:
將點描好后,用尺子畫一條直線,使盡量多的點在這條直線上,并且在直線兩旁的點數大致相等。這條直線代表的U-I關系的偏差是很小的。
它在U軸上的截距就是電動勢E(對應的I=0),它的斜率的絕對值就是電阻r。
(非常要注意:有時縱坐標的起始點不是0,求電阻的通常式應當是。
為了使電瓶的路端電流變化顯著,電瓶的電阻宜大些(選用使用過一段時間的1號電瓶)
15.用多用電探求暗箱內的熱學器件
熟悉表盤和旋鈕
理解電流表、電流表、歐姆表的結構原理
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和大小與表針的偏轉關系
紅筆插“+”;黑筆插“一”且接內部電源的負極
理解:半導體器件晶閘管具有雙向導電性,正向內阻很小,反向內阻無窮大
步驟:
①、用直流電流檔(并選適當阻值)將兩筆分別與A、B、C三點中的兩點接觸,從表盤上第二條刻度線讀取檢測結果,檢測每兩點間的電流,并設計出表格記錄。
②、用歐姆檔(并選適當阻值)將紅、黑基極分別與A、B、C三點中的兩點接觸,從表盤的歐姆標尺的刻度線讀取檢測結果,任兩點間的正反內阻都要檢測,并設計出表格記錄。
16.練習使用示波器(多看課本)
17.傳感的簡單應用
傳感肩負采集信息的任務,在手動控制、信息處理技術都有很重要的應用。
如:手動報案器、電視搖控接收器、紅外偵測儀等都離不開傳感
傳感是將所感遭到的化學量(力熱聲光)轉換成易于檢測的量(通常是熱學量)的一類器件。
工作過程:
通過對某一化學量敏感的器件,將感遭到的化學量按一定規律轉換成易于借助的訊號,轉換后的訊號經過相應的儀器進行處理,就可以達到手動控制等各類目的。熱敏內阻,升溫時電阻迅速降低.光敏內阻,光照時電阻降低,造成電路中的電壓、電壓等變化來達到手動控制
光電計數器
集成電路將晶體管,內阻,電容器等電子器件及相應的器件制做在一塊面積很小的半導體晶圓上,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電路,這就是集成電路。
18.測定玻璃折射率
實驗原理:
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由空氣射入玻璃磚,經OO1后由O1B方向射出。做出法線NN1,
則由折射定理
對實驗結果影響最大的是光在波璃中的折射角的大小
應當采取以下舉措降低偏差:
1、采用長度適當大些的玻璃磚,以上。
2、入射角在15至75范圍內取值。
3、在紙上畫的兩直線盡量確切,與兩平行折射面重合,為了更好地定出入、出射點的位置。
4、在實驗過程中不能聯通玻璃磚。
注意事項:
手拿玻璃磚時,不準觸摸潔白的光學面,只能接觸毛面或棱,
禁止把玻璃磚當尺畫玻璃磚的界面;實驗過程中,玻璃磚與白紙的相對位置不能改變;
大頭針應垂直地插在白紙上,且玻璃磚每兩側的兩個大頭針距離應大一些,以減少確定光路方向導致的偏差;
入射角應適當大一些,以降低檢測角度的偏差。
19.用雙縫干涉對焦的波長
器材:
光具座、光源、學生電源、導線、濾光片、單縫、雙縫、遮光筒、毛玻璃屏、測量頭、刻度尺、相鄰兩條亮(暗)白色之間的距離;用檢測頭測出a1、a2(用積累法)測出n條亮(暗)白色之間的距離a,求出雙縫干涉:條件f相同,相位差恒定(即是兩光的震動步調完全一致)當其反相時又怎樣?
亮白色位置:ΔS=nλ;暗白色位置:(n=0,1,2,3,、、、);白色寬度:(ΔS:路程差(光程差);d兩條狹縫間的距離;L:擋板與屏間的距離)測出n條亮白色間的距離a
補充實驗:
1.伏安法測內阻
伏安法測內阻有a、b兩種接法,a叫(安培計)外接法,b叫(安培計)內接法。
①估計被測內阻的電阻大小來判定內外接法:
外接法的系統偏差是由電流表的分流導致的,檢測值總大于真實值,小阻值應采用外接法;內接法的系統偏差是由電壓表的分壓造成的,檢測值總小于真實值,大阻值應采用內接法。
②如果未能恐怕被測阻值的電阻大小,可以借助試觸法:
如圖將電流表的上端接a點,而將右端第一次接b點,第二次接c點,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變化,
若電壓表讀數變化大,說明被測內阻是大阻值,應當用內接法檢測;
若電流表讀數變化大,說明被測內阻是小阻值,應當用外接法檢測。
(這兒所說的變化大,是指相對變化,即ΔI/I和U/U)。
(1)滑動變阻器的聯接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也有a、b兩種常用的接法:a叫限流接法,b叫分壓接法。
分壓接法:被測內阻上電流的調節范圍大。
當要求電流從零開始調節,或要求電流調節范圍盡量大時應當用分壓接法。
用分壓接法時,滑動變阻器應當選用電阻小的;“以小控大”
用限流接法時,滑動變阻器應當選用電阻和被測內阻接近的。
(2)實物圖連線技術
無論是分壓接法還是限流接法都應當先把伏安法部份接好;
對限流電路:
只需用筆劃線當成導線,從電源負極開始,把電源、電鍵、滑動變阻器、伏安法四部份依次串聯上去即可(注意水表的正負接線柱和阻值,滑動變阻器應調到電阻最大處)。
對分壓電路,
應當先把電源、電鍵和滑動變阻器的全部內阻絲三部份用導線聯接上去,之后在滑動變阻器內阻絲兩端之中任選一個接頭,比較該接頭和滑動觸頭兩點的電勢高低,
按照伏安法部份水表正負接線柱的情況,將伏安法部份接入該兩點間。
20α粒子散射實驗
全部裝置置于真空中。螢光屏可以順著圖中實線轉動,拿來統計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的數量。觀察結果是,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先方往前進,而且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