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把夢想變現實這群“魔法師”在納米材料上造孔
——記國家自然科學獎銀獎有序多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
胡蜂搬去蜂窩里,人類曾穴穩居洞中,蓮蓬裹著銀耳,細密的魚網纏住了魚,冷水從蓮蓬頭中奔涌,列車從鄉間隧洞中呼嘯而過……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有一個共同點,即對“孔”的功能借助。不管是用于過濾,還是作為傳輸通道或存儲空間,形形色色的孔讓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外貌有了更多可能。
有幾位科學家,她們像魔法師一樣在納米尺度上造各類各樣的孔,由于造孔出眾還獲得大獎。11月3日,由中國科大學教授、復旦學院物理系院長趙東元領銜完成的“有序多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銀獎。
開拓:在有機高分子材料上造孔
認清楚這項研究前,先談談哪些是“介孔”。按照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的定義,孔徑大于2納米的孔稱為多孔,小于50納米稱為大孔,而孔徑介于2—50納米之間的稱為鈣鈦礦。雜化材料,顧名思義,是指孔徑為2—50納米的微孔結構材料。
相比塊體材料,多孔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大的孔徑和孔容,可以搭載更多活性物質,實現更快的物質輸運,在能源、環境、安全、生物醫藥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1998年,趙東元歸國任教于同濟學院物理系,帶著5個??粕_始了對功能雜化材料創制和合成的研究。
彼時,自組裝合成的雜化材料都是無機非金屬或金屬組成,這些多孔材料存在延性大、密度高、不易加工、不可降解等缺點。趙東元尋思:整個雜化材料都局限于無機組成,能不能創造一種有機的高分子材料,又軟又輕又好用,能夠為國民經濟創造價值?
有前人嘗試過,但沒有成功。由于高分子和碳的產生是一個聚合的過程,在這樣的材料中造孔,很難控制。具體來說,高分子前驅體與模板互相作用弱,無法組裝產生有序多孔結構,同時,高分子前驅體和模板組成相像,無法消除模板產生雜化結構。據悉,高分子前驅體熱穩定性差,存在無法轉化成有序雜化碳材料等困局。
實驗早期,趙東元的科研團隊屢戰屢敗,有成員在實驗筆記上記錄:“得到的不是有序的雜化結構,而是抱團的納米粒子……”。研究開始后兩年內,團隊在這方面進展平緩。
2003年10月,總算迎來轉機。一名大專生提出,在制做雜化高分子的過程中,把高分子先聚再合成,這一反常規的操作大大簡化了實驗步驟,成功獲得了一組十分漂亮的數據。
2005年,趙東元團隊在《德國應用物理》發表文章,首次提出有機—有機自組裝的新方式,一種全新的雜化材料——有序雜化高分子和碳材料,由此誕生。截止目前,她們圍繞有序雜化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研究發表的8篇代表性研究論文,共被他引3825次。
美國科學與工程院教授在關于雜化材料起源的闡述中,將軟模板合成有序雜化高分子材料作為幾類雜化材料典型代表之一,稱其開拓了納米科學的新方向。
造夢:在多孔材料領域掀起革命
這項研究在高分子和碳材料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
據統計,趙東元團隊提出的有機—有機自組裝新思想及由此形成的雜化高分子和碳材料已被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余家科研機構采用和研究,共發表近4.2萬篇論文,推動了國際多孔材料領域的發展。
基礎研究之花也在應用中結出碩果。因為有序多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具有輕、柔、易加工、可降解等優點,可應用于新能源、石油化工、環境整治、物質輸運、電子元件、生物醫學等領域,相關產品銷售額已超過億元。
趙東元說,應用雜化材料的彩印電路板已投入生產,借助雜化材料超大表面積制做超級電容器的研究正逐漸加快,雜化液體的創制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李偉稱,團隊還旨在于精細化合成有序雜化高分子和碳材料,“希望未來能像搭樂高一樣隨心所欲地在納米材料上造形形色色的孔?!?span style="display:none">WXJ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這支團隊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有腳塌實地的造夢能力?!澳贻p人,要有腦子,更要勤于?!壁w東元剛歸國幾乎每周工作80小時,常常連續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有時喝水也不忘討論學術。35歲的李偉跟隨趙東元做研究已有14年,他說:“趙老師是恩師,也如父母般言傳身教。他勤勞、學術嚴謹,但是飽含熱情,啟發著我們年青人從事前沿的基礎科學研究?!?span style="display:none">WXJ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提及年青人做基礎研究,李偉結合自身經歷談道:“要熱愛、專注、堅持高分子物理實驗第二版,不怕坐冷板凳,瞄準一個目標鉚足勁兒沖。‘四個面向’對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具體要求,每位人都能從中找到可以發光發熱的地方。”趙東元寄語年青人,不要有太多幻想,像螞蟻一樣干活,腳塌實地做好每件事就行了。
這次,基礎科學研究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會議上多點開花。趙東元表示高分子物理實驗第二版,經過變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基礎研究成果豐碩是必然,其中不乏推動性、開創性的工作?!暗覈A研究領域還有好多方面須要追趕。我建議營造全民崇尚科學的氣氛和修身的科研環境,發揚解放思想、大膽探求、批判指責精神,讓思想不斷碰撞。”趙東元說,接出來他會花大部份精力促使雜化材料相關研究成果投入應用,再多做些科普。(記者代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