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關鍵詞閱讀:
1.初中物理公式 (1)編號 物理量計算公式 備注 1 速度=S/t1m/s=1/3.6 Km/h 1Km/h=1/3.6 m/s 聲速= 340m/s 光速 C = 3108 m/s C=f(電磁波) 2 溫度 T = t +273KT:開爾文(K),t:攝氏度(0c) 3 密度(性質)= m / V 時m為常數,與V成正比; 當V恒定時,總和與m成反比。
1 g / c m3 = 103 Kg / m3 木材 = 0.6103 Kg / m3 冰 = 0.9103 Kg / m3 水 = 1.0103 Kg / m3 鋁 = 2.7103 Kg / m3 鐵 = 7.9103 Kg / m3 銅 = 8.9103 Kg / m34 合力 F。
2. = F1 - F2 F1 和 F2 在同一條直線上,方向相反 F = F1 + F2 F1 和 F2 在同一條直線上,方向相同 5 壓力 p = F / S = g hp = F /S適用于固體、液體、氣體(注意F和S的值)p=gh可以直接計算出液體壓力,氣瓶中固體的壓力1個標準大氣壓=柱=1. = 10.3 m 水柱 6 浮力 F 浮力 = F 上 - F 下 F 浮子 = GF 浮子,懸浮: F 浮子 = GF 浮子 = G 排放 = 液體 g V 排放 根據浮沉情況確定浮力 計算浮力的步驟:(1)判斷物體是否受到浮力(2)根據物體的浮沉情況判斷物體處于什么狀態(3)找到合適的公式計算浮力的浮沉情況物體(前提:物體浸入液體中并且僅受.
3、浮力和重力): F 浮子 G 浮子對浮子 F 浮子 = G 浮子懸浮 = 物體懸浮 F 浮子 G 沉液沉 7 杠桿平衡條件 F1 L1 = F2 L 2 實驗前,應先將杠桿調整至平衡的水平位置,以便輕松讀取杠桿臂的長度。
8 滑輪組 F=G/n(不考慮阻力) F=(G運動+G物體)/n(僅動滑輪重力) F=nG S=nh 理想滑輪組忽略軸間摩擦力n :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股數n為奇數,采用以下方法;
n為偶數,向上連接方式;
9 斜面公式 FL = G h 適用于光滑斜面 序號 物理量計算公式 備注 1 機械能 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速度有關 勢能 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及其被舉起的高度 彈性勢能:與形變有關 大小與物體的機械能有關。
4、可以為0,但內能不能為02 做功W=FS=P t1J=1Nm=1Ws 做功條件:力作用在物體上; 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
3 功率 P = W / t = F1KW = 103 W,1MW = 103KW 為平均速度 4 有用功 W 有用功 = G h(垂直提升) = FS(水平移動) = W 總計 W 金額 = W 總計 5 額外功 W量 = W 總 W 有 = G 動滑輪 h(忽略輪與軸之間的摩擦)= f L(斜面) 6 總功 W 總計 = W 有用 + W 量 = FS = W 有用 / = W 量 / (1- ) 7 機械效率=W有用/W總計100%定義公式=G/(nF)100%=G物/(G物+G動)100%適用于動滑輪和滑輪組。
5. 8 電流 I = Q / t (定義公式) I = U / R (歐姆定律) 9 電功率 W = UI t = UQ = P t = I 2 R t = U 2 t / R 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阻性電路 電功率 P = W / t = UI = I 2 R = U 2 R 適用于所有電路 適用于純阻性電路 10 熱量 Q = C mt (發生傳熱時) 吸熱量: Q 吸收 = C m ( tt 0) 放熱:Q 釋放 = C m (t 0 t) 不計熱損失 Q 吸收 = Q 釋放; C水=4.2103J/(Kg.) 意思是:1Kg水上升(或下降)1,需要吸收(或釋放)4.2103J熱量 Q=qm(固體或液體燃料)=qV(氣體燃料) ) q:燃料的熱值定義:完全燃燒。
【初中物理公式表| 《初中物理公式表》]6.燃料燃燒1Kg所放出的熱量。
電加熱 Q=I 2 R t= UI t=U2 t/R=P t=u Q/(Q/:是電量) 適用于所有電路 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11 爐子效率=Q有/Q總計 100% 定義 方程:初中物理公式 (3) 電路中基本電量之間的關系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電流 I 1 = I 2 = I = I 1 +I 2 + 電壓 U = U 1 + U 2 + U 1 = U 2 = 電阻器 R = R 1 + R 2 + R = n R 0 (n 個等值電阻器 R 0 串聯) 1 / R = 1 / R 1 + 1 / R 2 + R = R 1 R 2 / (R 1 + R 2) (兩個電阻并聯)R = R 。
7. 0 / n (n 個等值電阻 R 0 并聯)分壓器 U 1U 2 = R 1R 2 分流器 I 1I 2 = R 2R 1W1 / W 2 = P 1 / P 2 = Q 1 / Q 2 = U 1 / U 2 = R 1 / R 2W1/ W2 = P1/ P2 = Q1/ Q2 = I1/ I2 = R2/ R1W = W 1 + W 2 + + W n P = P 1 + P 2 + + P n Q = Q 1 + Q 2 + + Q n 凸透鏡成像規則 物距 u 成像特性 應用 倒立正立放大和縮小實像 虛像 同側和另一側像距 u 2 f 倒立和縮小實像 2 ff 不同側相機 u =2 f 倒置且等大小 實像 = 2 f 對邊 2 fuf 倒置放大實像 2 f 對邊幻燈機 u = f 無像 uf 正立放大虛像 無同側放大鏡像,當物體移動 當凸透鏡成實像時初中物理公式表,物距變大(小)初中物理公式表,像距變小(大),像變小(大)。當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距離變大(變小),像距變大(變小),圖像變大(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