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正文:
我叫董宇哲,來自清華大學車輛工程系。 2012年我以689分考入清華大學,從校第300名到全省第34名,我用三年時間演繹了一匹高考黑馬的發展歷程。 接下來,就按照我的話來看看高考黑馬是如何煉成的。
片段1
2009年9月,我告別家鄉,來到距家250公里的衡水中學,繼續我的高中生活。
或許是因為想在高中擁有更多與別人不一樣的記憶,開學三個月后,我報名參加了奧數競賽。 學習奧數意味著我會比別人多一條通向自己喜歡的大學的道路,但也意味著我會比別人有更多的學習任務,因為相比高考課程,奧數更適合我的天賦。 對于那些不那么聰明的人來說,他們必須更加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事情的發展幾乎如我所料。 整個學期,我勉強能保持在第100名之內,最好的也只是第86名。 然而,在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歷史性地考上了一年級。 15、沒想到,這次考試,居然開始了我戲劇性的兩年“屌絲”逆襲之旅。
片段2
高二上學期,或許是還沒有從上次十五年級的甜蜜中回過神來,又或許是高估了自己的堅強,我做出了一個腦殘的決定:看一直都是奧運會。 恰巧當時課堂上學的數學是圓錐曲線,是高中數學中最難的部分。
然而,我選擇在這個最需要練習的部分偷懶。 再加上那段時間我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急躁。 15天后的考試中,我第一次體會到了考場里什么是尷尬。 數學六大方面有四道題我不知道怎么寫,最后沒辦法只能留空。 我想評卷的老師看到卷子一定會很困惑這個學生是怎么走進考場的。
結果,67分,一個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分數,擺在了我的面前。 我一下子就成了數學老師所說的“淘汰”對象(數學老師的目標是淘汰兩位數)。 另外,物理也慘遭全班墊底,我一下子從15級掉到了768級。
片段3
慶幸的是,我一直堅信的一條信條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反正這又不是高考,所以無所謂。”
失敗后,我迅速調整,逐漸從700回到了之前的水平。但由于奧賽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我的時間分配不完美,我的成績排名再也沒有回到年級前列。 五十,但是三四百人的地方我還是會繼續去。 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奧賽是我當時的主旋律。
片段4
因為數學聯賽考試將于高三十月開始,高二是奧數學習最重要的一年,用老師的話說,也應該是成績最好的一年。
高中熟悉了半年多,我終于體會到了暑假期間奧數生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假期這么少。
衡中的暑假分為兩部分,一是高考期間,二是七月底。 然而35天的假期到了我們手里就變成了可憐的7天。
高考一結束,高中生們還沒有完成學業,我們就已經回到了校園,開始了奧賽訓練。 賽前,我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封閉訓練,完全離開原來的班級,進行奧賽專項訓練。 火車。
奧數的生活很艱苦。 很多時候,聽教授的講座和聽圣經沒有什么區別。 我必須快速寫下來,然后在課后用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它。 當我遇到不會的問題時,需要一個小時甚至幾分鐘。 我年輕時沒有想法,只能咬筆的情況并不少見。 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我交卷的時候,四道二試題只能寫出一個答案。
人們從一開始就不斷的放棄,而且因為奧數的成績從來都不是很好,所以我在備考奧數的時候就有了放棄的想法。 我也感到迷茫和迷茫,但為了心中的理想,我堅持了下來。 今天回望過去,為奧數夢而奮斗的經歷,依然給我的高中留下了不一樣的色彩。
片段5
然而,對于當時高三的我來說,這段經歷并不那么甜蜜。 奧賽訓練用了一個多月的復習時間。 當我重回高考戰場時,我第一次考試就獲得了1500+的名次,奧賽只獲得了二等獎。 這意味著我之前無數次幻想過的離別只能出現在夢里。
更糟糕的是,我根本沒有為接下來的兩次考試進行調整。 我的成績排名連前500名都進不了。 這直接宣告我沒有資格獲得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名額。 當我的自薦信也被拒絕的時候。 當北大拒絕我的時候,我知道我的清華北大夢想可能要通過我的裸考來實現。 當時我的成績不佳,讓我把這個夢想深深埋藏在心底,不敢向任何人提起。 但當其他學校的自主招生名額分配時,我默默地選擇了拒絕。
在當時的環境下,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學生最終會考入清華大學。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是一個孤獨的夢想守望者,一點一點地填補自己知識上的所有漏洞,然后平靜地走向可能改變我人生軌跡的考試。 也許是我的樂觀感動了考官。 高考成為我最成功的一套試卷。 我也從學校第200名、第300名躍升至全省第34名,這讓很多人感到驚訝。
片段6
回顧我三年戲劇性的“黑馬成長歷程”,不得不說,樂觀的心態和對夢想近乎癡迷的堅持,是我一飛沖天最重要的助推器。
大四下學期第一次考試,我只取得了年級第866名。 雖然恒中確實不錯,但第866名也足以讓我告別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學了。 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我絕對不會進入年級前100名。
要知道,每年通過錄取方式考入清華的恒中理科生只有四十名。 即使在清華、北大的希望之星展板上,我的名字也只是偶爾出現在最后一欄,造成這種尷尬。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綜合科學。 毫不夸張地說,我的語文、數學等三科總成績早已經達到了清華的要求,但我的綜合理科、綜合學習卻始終拖著我的后腿。 從周三考試到每周考試再到調查考試,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試。 我參加了近40次考試,從來沒有考過260分。從250分到259分,我都通過了。在比黃金還貴的理科綜合選拔中,我只全對一次。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也總是用類似于阿Q的樂觀來安慰自己:沒關系,這不是高考。 看看我的最后一張。 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試的目的都是為了彌補我們知識上的空白。 暴露的漏洞越多,最后留下的漏洞就越少。 你高考前的所有成績不會對你最終的大學方向產生影響。
每天早上跑步鍛煉時,我都會在進教室前對著太陽說“今天是全新的一天”。 雖然不像一些復習生邊跑邊喊“我要上清華”那么豪邁高三下學期逆襲,但其實也能起到作用。 給自己打氣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對自己的夢想也很執著。 我很慶幸我沒有讓我的夢想消失,即使我排名第866位,即使沒有人看好,即使沒有一分加分或者一分下降,我依然堅持我的夢想清華大學。 我什至放棄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入學資格,只是為了不讓我的夢想落空。 正是有了這兩件法寶,我才終于可以完成夢想。 逆襲的壯舉。
片段7
如今,我已經跨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坐在無數人向往的清華大學花園里,與無數院士、中國同齡人一起繼續我的求學之旅。
在這里,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杰出人物,形形色色的偉人,有的學分最大化,有的文化體育出類拔萃高三下學期逆襲,有的既擅長科學研究又擅長社會工作。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長處,那些老師教授也都知識淵博。 每堂課甚至每一次談話都讓我受益匪淺。
以前我上大學的時候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高考通過后我就不會那么累了。 但當我真正來到大學后,我才發現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大學里沒有人會強迫你再學習任何東西。 只是相反,你需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有足夠的控制力來抵御外界的各種誘惑。 這里比高中更需要你遠大的理想,因為只要你對理想足夠堅持,也許就能把它變成現實。
片段8
最后,讓我用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如果上帝沒有給你你想要的,那是因為他想給你更好的東西。 只要你虔誠地對待自己的夢想,不放棄自己的努力,相信你也能完成自己的“黑馬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