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90年代開展學科競賽以來,青島二中始終高度重視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系統構建了一條完整、互聯、一致的“全鏈條” “刺激-培育”為主線。 “培養模式從整合一體化培養機制、組建專業教練團隊等方面,幫助學科特殊人才學生在發揮優勢特長的同時全面發展,逐步成長為優勢特長突出的學生。”規劃頂尖競賽課程,構建完整的培養模式,培養綜合素質高、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2023年青島市二中學科競賽繼續精彩紛呈。 5個專業學科共有8人在決賽中獲得銀牌,31人獲得省一等獎,63人獲得省二等獎。 張家科、王金波、蔣博文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 其中,張家科已獲得北京大學“數學人才班”選拔資格; 王志凱、張家棟、李培林獲得全國物理奧林匹克銀牌; 崔伯君、王一木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并獲得清北強基計劃特殊錄取資格。 青島二中連續15年榮獲山東省信息化金牌學校稱號。
1. 數學奧林匹克
金牌閃耀
兩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20余人在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金、銀、銅牌;
100余人獲得全國聯賽一等獎;
由此,不少學生通過推薦方式、強基礎、自招等方式進入北大、清華、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C9大學;
青島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的國際金牌和全國金銀銅牌基本都來自青島二中。
2023年數學奧林匹克競賽,3人獲得國家銀牌,6人獲得省一等獎,28人獲得省二等獎。 張嘉科在第22屆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金牌,并已入選北京大學“數學人才班”資格。
獲獎名單及部分二中生推薦
七年來,青島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共獲得一金七銀一銅。 青島二中的獲獎學生共獲得1金、6銀、1銅。
青島市第二中學數學競賽
教練團隊主要成員介紹
侯杰飛
青島二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總教練。 近年來,指導多名學生在中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奪得金、銀、銅牌。 數十名學生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數百名學生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三等獎。 三等獎; 獲獎學生通過強基計劃保送或錄取北大、清華等名校。
曲同坤
青島二中數學奧林匹克教練員。 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具有多年豐富的數學競賽和競賽輔導經驗,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 物理奧林匹克
金牌閃耀
全國總決賽10人獲得金、銀、銅牌,2人入選中國國家集訓隊;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40余人,全國二等獎200余人;
青島市(含郊區城市)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金、銀、銅牌幾乎全部來自青島二中;
2023年物理奧林匹克競賽,3人獲得國家銀牌中物理競賽,5人獲得省一等獎,6人獲得省二等獎。
獲獎名單及部分二中生推薦
2009年第2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中,我校學生侯冠榮(保送北京大學)、郝康波(保送復旦大學)在上海復旦大學主辦的總決賽中榮獲全國銀牌。
2010年,我校學生闞宏宇(決賽銅牌,保送清華大學)、劉暢(保送北京大學)、岳帥(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園(保送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賴一鳴(推薦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舒(高一獲國家榮譽一等獎,推薦至清華大學)。
劉舒,2011年第2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金牌獲得者(保送清華大學)。
趙宇,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金牌獲得者(獲得北京大學最佳錄取資格)。
2017年第34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獲得者。
2016年,我院學生尹宜良(決賽銅牌,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卓航(保送清華大學)、姚星宇(保送北京郵電)、楊西嶺(保送北京郵電)推薦給同濟大學)。
2023年我校學生張家棟、王志凱、李培琳(全國總決賽銀牌); 李浩燦、王澤宇(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教練:王琳、唐誠、鄭金釗。
青島市第二中學物理競賽
首席教練
王林
青島二中物理奧林匹克總教練、中學高級教師、山東省物理競賽特約教練。
1994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指導的學生獲得國家金、銀、銅獎十余名,數十名學生獲得國家一等獎,30多名學生保送清華大學、北大等國內頂尖大學。
青島市第二中學物理競賽
助理教練
唐城
青島二中物理奧林匹克教練。 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士學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碩士學位。 輔導多名學生獲得省級物理一等獎,6名學生通過強基計劃考入清華、北大。
鄭金釗
青島二中物理奧林匹克教練。 通過物理競賽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指導多名學生獲得省級物理一等獎。
3.化學奧林匹克
金牌閃耀
兩人國家集訓隊;
全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金牌5枚;
兩次全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銀牌;
70余人榮獲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
不少學生被推薦或自薦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C9大學;
2023年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有5人獲得省一等獎,16人獲得省二等獎。
獲獎名單及部分二中生推薦
青島市二中化學競賽
部分獲獎學生簡介
趙若冰
2003年至2006年,在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獲得金牌,并保送北京大學。
2006~2010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本科)
2010~2011 北京大學實驗室。
2011~2017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博士)。
2017~2019 圣戈班研發有限公司(上海)。
2019年至今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
鄭文
璪
2006-2008年: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全國一等獎第二名,保送北京大學。
2008年-2012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本科學歷。
2012年-2014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碩士學位。
2014年至今:中國工商銀行。
劉天元
2007年至2010年,青島二中在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獲得銀牌,并保送復旦大學。
2010-2014,復旦大學,本科。
2015-2016,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
2014年-2015年,軟件工程師。
2016-2018,谷歌地圖/軟件工程師。
2018年至今,谷歌云(Cloud)/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
欒漢林
2008年至2011年,青島二中在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獲得銀牌,并保送復旦大學。
2011-2015,復旦大學。
2016-2019,悉尼大學。
周天宇
2010年至2013年,青島二中在化學奧林匹克全國總決賽、國家集訓隊中獲得金牌,并保送清華大學。
2013年至2017年,清華大學本科。
2017年,清華大學,碩士。
2018年,他創立了聚氨酯汀蘭公司,主要從事材料+生物的交叉領域。
李元寧
2018年至2021年,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全國總決賽金牌,國家集訓隊,保送北京大學攻讀學士、碩士、博士。
青島市二中化學競賽
首席教練
董玉山
2001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學高級教師,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總教練,青島市青年拔尖人才。 多年來,除了正常的化學教學工作外,他還負責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 我輔導的學生中有2人進入化學奧賽國家集訓隊,4人在奧化學決賽中獲得金牌,2人在奧化學決賽中獲得銀牌,70多名學生在全國化學奧賽中獲得一等獎,近7名學生在奧賽中獲得一等獎。 300名學生在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獲勝。 獲國家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獲獎學生被推薦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大學或獲得相應的自招資格。
董玉山老師主編教材《化學奧賽預備知識》、《有機化學》、《結構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經典題目講解》。 隨著輔導經驗的積累,不斷完善,準確把握比賽的深度、廣度、難度,讓學生少走彎路,精準輔導,取得優異成績。
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賽由主教練和助理教練為主體,加上外部專家和出境培訓。 各年級約20名對化學有特殊興趣的優秀孩子組成了競賽隊。 董玉珊老師希望對化學有特殊興趣的同學能夠加入這個小組。
青島市二中化學競賽
助理教練
欒漢林
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教練。 畢業于復旦大學化學專業和悉尼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專業。 曾獲得全國化學競賽決賽銀牌,具有豐富的化學競賽學與教經驗。 他所輔導的學生曾在歷屆化學比賽中獲得冠軍。 取得優異的成績。
王樹同
青島二中化學奧賽教練畢業于復旦大學化學系,曾獲化學競賽山東賽區一等獎。 具有多年豐富的化學競賽和競賽輔導經驗。 他成績優異,對課程有很強的親和力,深受學生好評。
孫海源
青島二中化學奧林匹克教練,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博士學位。 曾獲化學競賽山東賽區一等獎。 具有豐富的化學競賽學教經驗,成績優異。
4.生物奧林匹克
金牌閃耀
兩枚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
全國總決賽共有20人獲得金、銀、銅牌;
60余人獲得全國聯賽一等獎;
不少學生被推薦或自薦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C9大學;
青島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國際金牌全部來自青島二中; 全國金牌、銀牌、銅牌幾乎全部來自青島二中;
2023年生物奧林匹克競賽,2人獲省一等獎,3人獲省二等獎。
部分二中生獲獎名單及推薦學校
郭靜君老師、陳然老師(北京大學)
陳冉獲得國際金牌
郭靜君老師、黃蓉老師(北京大學)
黃蓉榮獲國際金牌
郭靜君老師、付虎老師(清華大學)
郭敬軍老師、李關田老師(北京大學)
郭靜君老師、齊曦老師(清華大學)
青島市二中生物競賽
首席教練
郭敬軍
青島二中生物奧林匹克總教練,高級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科技教育專家委員,青島市中小學師資培訓專家講師團成員,碩士山東師范大學導師。 榮獲山東省十佳職業道德標兵、山東省富民富魯勞動獎章、全國十佳基礎教育名師、青島市勞動模范、青島市拔尖人才、青島市學科帶頭人、青島市教學能手、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獲得者。 金牌導師、全國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學教師、青島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工作者、青島市職工創新能手、青島市工人先鋒號、青島市十佳職工職業道德標兵、嶗山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青島市教育系統在職勞動模范代表等稱號。
郭靜君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實驗
自輔導比賽以來,郭敬軍老師自編了《植物解剖學》、《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普通動物學》、《動物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分子》。 生物學》、《普通遺傳學》、《動物行為學》、《進化論》、《生態學》、《微生物學》等教材。隨著輔導經驗的積累,我們不斷完善,準確把握課程的深度、廣度、難度。比賽,讓學生少走彎路,精準指導,取得非凡成績,生物奧賽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
郭靜君老師編寫的部分教材
奧林匹克生物教育不是常規教育,而是高水平基礎生物教育的補充形式。 在具體教學實施中,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協調奧林匹克生物教育與生物教育的關系,使競賽活動與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使師資隊伍、教案、教學管理有序、健康、和諧發展。 經過深入研究,學校于2003年提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建立了生物創新實驗室,聘請了各學科的首席教練,并制定了科學的培養計劃。 此后,各科競賽成績不斷提高,學校真正做到了老師盡了全力,學生也盡了全力。 通過競賽,為高等院校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學科特長的學生。
郭靜君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國際金牌獲得者黃蓉說:“我熱愛生物學,我能饒有興趣地觀察每一種植物、每一種動物。” 正是這份熱愛支撐著很多同學繼續觀察和研究生物學。 青島二中為這些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展翅高飛的平臺,讓他們自由飛翔。
5.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金牌閃耀
4人進入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
4人獲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5枚金牌;
20人在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
20人在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銅牌;
先后有280余人獲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一等獎中物理競賽,并多次獲得外省市一、二、三等獎。 獲獎學生已被保送至北大、清華等著名大學,或獲得相應的自招和專項資格,夯實基礎。
在2023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2名學生獲得全國銀牌并進入強基礎決賽,3名學生獲得銅牌,13名學生獲得省級一等獎。 我校連續15年榮獲山東省信息學金牌學校稱號。
獲獎名單及部分二中生推薦
國家金牌選手:鄭遠航
1金:田雨辰; 銀牌2名:陳最、顏宏宇; 銅牌4名:張一斌、遲凱文、譚海川、李一飛
青島市二中信息學競賽
首席教練
胡芳
青島二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總教練。 2002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系。
學院指導的4名學生進入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 其中4人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共獲得5枚金牌; 20名學生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 20名學生獲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冠軍。 銅牌; 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一等獎280余人。
青島市二中信息學競賽
助理教練
胡傳昌
青島二中信息學奧林匹克教練。
擁有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學位、東北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碩士學位。
朱斌
青島二中信息學奧林匹克教練。 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學位。
鄭源
青島二中信息奧賽教練。 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技術專業。 榮獲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銀牌。
胡芳老師在機房輔導學生
2018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
我校獲獎學生
以上3份信息學競賽代表隊教師獲獎證書
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更好地融入大學學習,教練們近五年來鼓勵和指導新京隊學生參加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賽。 2018年11月4日,第43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亞洲區賽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行。 青島二中信息學競賽隊共派出4支隊伍參加本次比賽。 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全國226所高校、7所中學的373支隊伍、1119名編程精英參賽,其中官方隊伍357支,友誼賽隊伍16支。 共頒發金牌36枚、銀牌72枚、銅牌108枚。 中學生屬于友誼隊。 青島二中信息科學競賽隊12名學生作為高中生,與大學生同場競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支隊伍到達金牌線,三支隊伍到達銀牌線。
部分二年級中學生
學習經歷和感言
雍正
2006-2009年 青島二中計算機科學、數學獲省一等獎,保送復旦大學。
2009-2013 復旦大學 計算機科學
2013-2015 佐治亞理工學院。
2015年起擔任軟件工程師,從事大數據開發。
比賽經歷
無論是計算機還是數學,我認為參加夏令營之類的活動,認識其他地方的優秀人才很重要。 比賽的話,老師可以帶你進去,但你不能指望所有的知識都來自老師。 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特別欣賞為數學競賽而學習的過程。 高二暑假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認識了上海中學的幾位大師。 我的思維上升了一個新的維度,我發現以前的學習、解題、練習這些都是閉門進行的,不足以提高自己。 當然,這對于計算機比賽來說更為重要。 很多好的知識和練習都來自于互聯網。 在這里,開拓視野是必須的。
此外,競賽可以作為加深對某些學科方向了解的好方法。 他們還可以比其他學生獲得更多關于未來專業選擇的知識并做出更好的決定。
希望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擁有美好的未來。
雍正
2014年至2017年,青島二中在信息學奧林匹克(NOI)邀請賽中獲得銀牌,并考入復旦大學第一梯隊。
2017年至今,復旦大學本科學歷。
2017年代表復旦大學ACM隊參加ACM/ICPC比賽,獲得青島賽區金牌、北京賽區銀牌、東亞洲總決賽金牌。
2018年、2019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比賽經歷
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編程。 我從高一年級起就跟隨二中信息競賽隊參加比賽。 感謝許多老師和學長的指導和幫助,我有幸在高二年級的NOI決賽中獲得銀牌,與復旦大學競爭。 該大學簽署了一項降低其一級招生的協議。
信息競賽不同于課堂學習和其他競賽,它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 比賽的命題組成員和受過培訓的講師大部分都是學生,這也說明了信息學競賽的生命力——整個比賽涉及的知識范圍、考試難度、比賽形式都會隨著批次的變化而變化。 。 由于候選人的涌入和命題組成員的迭代而不斷更新。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想要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就需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即利用網絡尋找資源進行學習。 大部分的知識和方法都必須自己去探索和掌握。 這種自學一開始會比較困難,但這是一項會伴隨我們一生的技能,對以后的本科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積極與他人溝通也很重要。 無論是圈內的高手,還是剛剛進入比賽的新人,他們都會很樂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解決問題的經驗。 比賽交流中遇到的同學大多都是編程能力強、愿意幫助別人的人。 在以后的發展中,你也會意識到,這些人不僅在當前的競爭中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以后有從事計算機行業的想法,參加信息學競賽對你的本科學習有很大的好處。 僅比賽涉及的知識點就涵蓋了本科計算機教學中的許多專業課程,積累的編程經驗可以讓你領先別人一步。 我在比賽中結識的朋友遍布國內的頂尖大學,而信息科學比賽畢業的學生往往都是計算機領域的佼佼者。 因此,無論從升學、本科學習、未來發展等角度分析,信息學競賽都是最佳選擇。
將來的計劃
我從大一開始就跟著導師進行科研,完成了多個科研項目,這也激發了我自己的科研興趣。 在科研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很多競賽所涉及的知識,競賽中積累的扎實基礎也使我能夠更早的接觸科研,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 在科學研究圈中,我經常遇到具有信息競賽背景的同學和老師。 每當我談論過去的比賽時,這都是一次充實而美麗的體驗。
出于對科學研究的熱愛,我計劃在今年年底申請北美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并在未來幾年繼續在計算機領域進行科學研究。 我也希望更多雄心勃勃的學生愿意加入計算機研究!
信息學奧林匹克介紹和
青島2號中學信息學競賽簡介
信息學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全名是“國家青年信息學奧林匹克(NOI)”。 它是數學競賽,物理競賽,化學競爭和生物學競賽的五個主要科學競賽之一。 奧林匹克運動會分為NOI(比賽)和NOIP(聯賽)。 聯盟由兩個小組組成:普通小組(高年級學生和初中學生可以參加)和高級小組(高中生和贏得了普通小組一等獎的高中生和初中學生)。 。 省級團隊將選出改進小組的一等獎參賽者組成省級團隊并參加NOI。
信息學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場智力競爭。 核心是測試參賽者的智能和使用計算機編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賽者應首先根據競爭主題的要求構建數學模型,然后構建可以接受計算機的算法。 編寫計算機可以執行的程序。 編程是信息競賽的基本技能。 目前,比賽中允許的編程語言為C ++。
信息學奧林匹克運動會適合對數學和計算機學科感興趣并且具有足夠學術能力的學生。 在競爭教練和團隊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的指導下,這是獨立學習。 學生會獲得的是改善計算思維和邏輯思維和自主權。 學習能力和連續創新的能力,以及為大學推薦或獨立入學或全面入學的優先處理。
青島2號中學信息學奧林匹克運動會由首席教練和助理教練作為主體,外部專家和出站培訓。 每個年級的大約50名對計算機編程感興趣的杰出學生組成了一個競爭團隊。
青島2號Citic Team徽標
相關鏈接
招生信息| 青島第二中學的2024年錄取咨詢渠道已完全開放!
2號中學奧林匹克運動會| [ News] 2號中學的年輕球員再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分享了他們的學習經驗
2號中學奧林匹克運動會| [好消息]第二中學第二中學連續十五年被授予國家信息學競賽的山東分部!
2號中學奧林匹克運動會| [好消息] Zhang Jiake是2號中學的大二女孩,有資格被選為北京大學的“數學人才班”!
2號中學奧林匹克運動會| [好消息]獲獎者的數量在該省中排名第一!第二中學的 再次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第二中學奧林匹克運動會| [好消息] 3枚銀牌! 恭喜Zhang Jiake,Wang Jinbo和 2號中學的Jiang Bowen贏得了數學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國家銀牌!
第二中學奧林匹克運動會| [好消息] 3枚銀牌! 青島2號中學的學生展示了他們在物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才能!
來自第二中學的學生| [媒體研究2號中學]奧林匹克學生的共享經驗
反饋 | 創新和開發辦公室
評論 | Zhao
評論 |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