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力學
1.運動學
參考范圍。 質點運動的位移和距離、速度、加速度和相對速度。
向量和標量。 向量的合成和分解。 向量的標量和向量積
勻速勻速直線運動及其圖像。 運動的合成。 拋射運動。 圓周運動。
剛體的平移運動和繞固定軸的旋轉。
2. 牛頓運動定律
力學中幾種常見的力
牛頓第一、第二和第三運動定律。 慣性參考系的概念。 摩擦。
彈力。 胡克定律。 慣性力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 均勻球殼對殼內外粒子的引力公式(無需推導)。
開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衛星的運動。
3. 物體的平衡
物體在公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 力矩剛體的平衡。 重心。 物體平衡的類型。
4. 勢頭
沖動。 勢頭。 粒子和粒子群的動量定理。
動量守恒定律。 質心,質心運動定理。 反沖運動和火箭。
5. 脈沖距離
角動量。 一個粒子和一組粒子的角動量定理(不引入轉動慣量)。
角動量守恒定律。
6、機械能
工作和權力。 動能和動能定理。
重力勢能。 重力勢能。 粒子殼內外引力和均勻球殼,勢能公式(不需要推導)。
彈簧的彈性勢能。 功能原理。 機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恢復系數。
7. 流體靜力學
靜止流體中的壓力和浮力。
8. 振動
簡單振動[x=Acos(ωt+α)]。 振幅。 頻率和周期。 階段。 振動圖像。
參考圓。 振動速度ν=-Asin(ωt+α)]和加速度。
簡諧振動的頻率和簡諧振動的能量由動力學方程確定。
同方向、同頻率的簡諧振動的合成。
阻尼振動。 受迫振動和共振(定性理解)。
9. 波浪和諧
橫波和縱波。 波長、頻率和波速之間的關系。 波浪的圖像。
平面簡諧表達式 y= Acos(t-x/v)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駐波、聲波。 聲音的響度、音高和音調。
聲音的共鳴。 音樂和噪音。 多普勒效應。
熱的
1. 分子動力學理論
原子和分子的大小。
分子的熱運動。 布朗運動。 溫度的微觀意義。
分子力。 分子的動能和分子間的勢能。 物體的內能。
2.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
3.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可逆和不可逆過程。
4. 氣體的性質
熱力學溫標。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通用氣體常數。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微觀解釋(定性)。
理想氣體的內能。
理想氣體的等容、等壓、等溫和絕熱過程(不需要微積分計算)。
5. 液體的性質
流體分子運動的特征。
表面張力系數。 潤濕和毛細管現象(定性)。
6. 固體的性質
有結晶和無定形。 空間格子。
固體中分子運動的特征。
7.身體狀態的變化
熔化和凝固。 熔點。 熔化熱。
蒸發和冷凝。 飽和蒸氣壓。 沸點和沸點。 汽化熱。 臨界溫度。
固體的升華。 空氣濕度和濕度計。 露點。
8、傳熱方式
傳導、對流和輻射。
9. 熱膨脹
熱膨脹和膨脹系數。
電
1、靜電場
庫侖定律。 電荷守恒定律。
電場強度。 電場線。 點電荷的場強,場強疊加原理。 均勻帶電球殼內部場強和球殼外部場強的公式(無需推導)。 電場均勻。
電場中的導體。 靜電屏蔽。
電勢和電勢差。 等勢面。 點電荷電場的電勢公式(無需推導)。 電勢疊加原理。 均勻帶電球殼內外的電勢公式(無需推導)。
電容。 電容器的連接。 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公式(不需要出口)。
電容器充電后的電能。 電介質的極化。 介電常數。
2、恒流
歐姆定律。電阻率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電力工作和電力。 電阻器的串聯和并聯連接。
電動勢。 閉路歐姆定律。
源電路的歐姆定律。 基爾霍夫定律。
電表。 電壓表。 歐姆表。
惠斯登電橋,補償電路。
3.物質的電導率
金屬中的電流。 歐姆定律的微觀解釋。
液體中的電流。 法拉第電解定律。
氣體中的電流。 受激放電和自激放電(定性)。
真空中的電流。 示波器。
半導體的導電特性。 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
晶體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 晶體管的放大作用(不需要機理)。
超導現象。
4. 磁場
電流的磁場。 磁感應強度。 磁感應線。 均勻磁場。 長直導線中的電流和磁場。
安培力。 洛倫茲力。 電子荷質比的測定。 質譜儀。 回旋加速器。
5、電磁感應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楞次定律。 感應電場(渦旋電場)
自感系數、互感和變壓器。
6. 交流電
交流發電機原理。 交流電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純電阻、純電感、純電容電路。
整流、濾波、穩壓。
三相交流電及其連接方法。 感應電動機原理。
7. 電磁振蕩和電磁波
電磁振蕩。 振蕩電路和振蕩頻率。
電磁場和電磁波。 電磁波的波速,赫茲實驗。
電磁波的發射和調制。 電磁波的接收、調諧和檢測。
光學
1. 幾何光學
光的直線前進、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光的色散。 折射率與光速的關系。
平面鏡成像。 球面鏡成像公式及繪圖方法。 薄透鏡成像公式及繪圖方法。
眼睛。 放大鏡。 顯微鏡。 望遠鏡。
2.波動光學
光路、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雙縫干涉、單縫衍射。
光譜學和光譜分析。 電磁頻譜。
原子和原子核
1.光的本質
光電效應。 光理論的歷史發展。 愛因斯坦方程。 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和動量。
2. 原子結構
盧瑟福實驗。 原子的核結構。
玻爾模型。 使用玻爾模型解釋氫譜。 玻爾模型的局限性。
原子的受激輻射。 激光。
3. 細胞核
原子核的大小。
自然放射性現象。 放射性射線的檢測。
質子的發現。 中子的發現。 原子核的組成。
核反應方程。 質能方程。 裂變與聚變。 基本粒子。 夸克模型。
4、物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之間的不確定關系。
5. 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提出了時間和長度的相對論效應
6.太陽系、銀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識。
數學基礎
1. 中學階段的所有基礎數??學(包括解析幾何)。
2.向量的合成與分解。 極限、無窮小和無窮小的初步概念。
3、不需要使用微積分進行推導或計算。
2 實驗基礎
1、要求掌握國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中的全部學生實驗。
2、要求能正確使用(有的還可選)下列儀器和用具:米尺、游標卡尺、螺旋千分尺、天平、秒表、溫度計、熱量計、電流表、電壓表、歐姆表、萬用電表儀表。 桌子。 電池。 電阻箱。 變阻器。 電容器。 變形金剛。 鑰匙。 二極管。 光具座(包括平面鏡、球面鏡、棱鏡、透鏡等光學元件)。
3.有一些以前從未見過的樂器。 必須按照儀器的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儀器。 例如:電橋、電位差計、示波器、穩壓電源、信號發生器等。
4、除國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實驗外,還可以安排其他實驗來檢驗學生的實驗能力,但這些實驗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不應超出此摘要。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所用儀器均在上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指出的范圍內。
5、對于數據處理,除了計算之外平行物理競賽平行物理競賽,還要求能夠使用圖形。 關于錯誤,僅要求以下內容:有效數字和直接讀取時的錯誤; 計算結果的有效數字(無嚴格要求); 主要系統錯誤來源分析。
3、其他方面
物理競賽的部分內容應延伸到課外獲得的知識。 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物理知識在各方面的應用。 對自然界、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的解釋。
2.近代物理學的一些重大成就和近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一些做出重要貢獻的物理學家的姓名及其主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