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充電
1、帶電:被摩擦的物體具有吸引光和小物體的性質。 我們說該物體帶電。
輕小物體是指紙屑、頭發、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給物體充電的方法:
②接觸帶電:物體與帶電體接觸而帶電。 如果帶電物體與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就會帶電。
③感應充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收費方式:
正電荷:定義為用絲綢摩擦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
本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電子
負電荷:定義為用毛皮摩擦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
本質:物質中的原子獲得額外的電子
4、電荷間相互作用定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結構:金屬球、金屬棒、金屬箔
功能:檢測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 定義:電荷的量稱為電量。
單位:庫侖(C)
元素電荷e
7. 中和:等量的不同種電荷放在一起完全相互抵消的現象。
引申:①如果物體所帶的正負電荷不相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 此時,帶電較多的物體首先與部分帶電的物體和帶電較少的物體中和。 剩余電荷可以使兩個物體帶相同電荷。
② 中和并不意味著消除等量的正負電荷。 事實上,收費總額保持不變。 只是等量的正電荷和負電荷使物體作為一個整體不帶電。
2.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
注:這里的收費是免費的。 對于金屬,自由電子沿一個方向移動形成電流;對于金屬,自由電子沿一個方向移動形成電流; 對于酸、堿、鹽的水溶液,正離子和負離子沿一個方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調節:正電荷移動的方向定義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流動方向是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電流方向與自由電子移動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作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 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意: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作用來判斷它的存在。 這體現了換算方法的科學思想。
(在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物理初中電學知識點,我們常常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的表觀特征、現象或作用來認識它們的方法,在物理學中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A(2)、常用單位:mA、A
(3)。 換算關系:1A=1mA=1000A
6. 測量:
(1)儀表:電流表,符號:
(2)、方法:
讀數時要做兩件事:看清終端上標注的范圍、每個大格的當前值和每個小格的當前值。
2. 使用規則:兩該做,兩不該做
①電流表應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必須從電流表正極流入,從負極流出物理初中電學知識點,否則指針會反向偏置。
③被測電流不應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Ⅰ危害:當測量的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而且電流表的指針會彎曲,甚至燒毀儀表。
二、選擇量程:實驗室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 測量時,先選擇大量程,用開關進行測試。 如果測量電流為0.6A3A,則可以測量。 如果測量電流小于0.6A,請切換到較小的量程。 如果測量電流大于3A,請切換到更大的量程。 電表。
④ 絕對不允許在不使用電器的情況下將電流表直接連接到電源的兩極,因為電流表相當于一根電線。
3、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 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泥土、酸、堿、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是由自由電子的定向運動形成的。 酸、堿、鹽溶液中的電流是由正離子和負離子參與定向運動引起的。
2、絕緣體: 定義:不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質:橡膠、玻璃、陶瓷、塑料、石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電荷。
3、導電和帶電的區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的定向運動,導體就是導體; 帶電過程是電子的得失,帶電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以變成導體。 原因是:加熱導致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脫離原子鍵,成為自由電荷。
通過上述對初三物理、電學知識重點、難點的講解和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 希望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
【初三物理電學重難點知識點匯總】相關文章:
★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 初三中考物理你必須知道的150句話(2011年版)
★ 2010年中考物理《光現象》試題整理
★ 初中物理跨學科試題復習
★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上海物理試卷解析:大部分題難度有所降低
★ 高中物理、電學重點題(2)
★ 2011年中考物理模擬題5
★ 2012年中考:初中物理知識背誦《叮當》
★ 高中物理摩擦知識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