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報首席記者 張娜 記者 張玉露
昨晚,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在杭州學軍中學舉行。 浙江的成績非常亮眼。 國家集訓隊名單前50人中,浙江有15人,占比近三分之一大學物理競賽書籍,位居全國第一。
這15人中,學軍中學7人入圍,位居全國第一。 其中3人被推薦到北京大學,4人被推薦到清華大學。
此外,還有寧波鎮海中學4人、寧波鎮海蛟川書院1人、杭州二中1人、平陽縣浙澳高級中學1人、紹興柯橋1人入圍浙江省國家集訓隊的中學生。 這是浙江省近年來的最好成績。
平陽姑娘蔡欣怡:人要有自律意識
全國總決賽共有370人參加,其中女生12人。
仔細查看集訓隊入圍的50人名單(掃描本頁二維碼查看詳細名單),發現幾乎都是男生為主,女生只有2人。 一位是浙江省平陽縣浙澳高級中學的蔡欣怡,另一位是湖北省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伊勤艷。
昨天,記者趕到他們下榻的酒店,與兩個小女孩聊天。
來自浙澳高中的蔡欣怡是今年集訓隊兩名女生中的第一名,排名第20位。 她還取得了學校歷史上最好的成績。 心怡可愛地拍著胸口說道:“嚇死我了,剛來的時候我以為都是男生,我們學校就我一個女生,還好后來又見到了一個女生。”
這個看似糊涂的女孩,其實是其他同學眼中的偉人。 參觀學軍紫金港校區時,其他人都在走來走去,只有她一個人一手拿著一本物理書,一手拿著一本哲學書。
欣怡說:“我高一加入學校物理競賽訓練隊時,訓練隊大約有20人,其中有4名女生。今年物理競賽考試前三個月,最后一個女生也退出了。”只剩下我了,可能女生對這個領域一直不太看好,還記得初中的時候,我的成績和隔壁班的一個男生差不多,有一天,我聽說老師對男孩說:“高中時,蔡欣怡考試沒及格。你。” 所以女孩子往往對這個領域沒有信心,所以很容易就放棄了。”
從小到大,欣怡的父母也帶她去學了很多女孩的興趣班,比如舞蹈、鋼琴、聲樂、吉他、尤克里里……但很多人僅僅一個月就放棄了。 欣怡的父母都是老師。 她的母親是一名英語老師,父親是一名初中數學老師。 因此,當欣怡上小學的時候,父親的同事們就會拉著她去初中上數學課,盡管當時她還不能完全理解數學課。
“我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奧數,六年級開始參加比賽。初中的時候,我還參加了學校的奧數競賽班的訓練,到了初三,我已經能夠“在學校競賽班上取得了第一名。后來,物理老師認為我有天賦,他問我是否想學物理大學物理競賽書籍,于是我就開始了物理競賽。”
欣怡說,一開始她只是想拿省一等獎,方便自己繼續深造。 但當我上高中時,我完全愛上了物理。 所以高二獲得省一等獎后,我并沒有聽媽媽的勸告不再參加比賽,而是繼續學習物理。 終于,今年他進入國家集訓隊,并成功保送北京大學。
“我特別喜歡物理,也喜歡參加比賽。從高二開始我就中途停課,每天學七八個小時物理。考試前四五個月就停課了,每天學習物理 13 個小時。”
“我的作業寫得很快,寫完后就開始看書。我喜歡看化學、生物、文學、歷史、哲學、信息類書籍。進入高中后,我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我想它對我的物理競賽有幫助。它也很大。周末可以看一整天,平日一個小時左右。我聽過一句話:“人要有品味,要有自律意識。” ' 所以我會先廣泛閱讀書籍,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和狀態。當我終于看到一本書的時候,我就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味道。這樣我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書,并有了自己的閱讀清單。”
湖北姑娘易沁燕:能走到這一步,主要靠天賦
集訓隊的另一位姑娘是來自湖北的姑娘易沁艷。 她穿著一件紅色外套,非常害羞。 每個問題她都要思考很長時間。 她是華中師范大學一附中的一名大四學生,已保送至北京大學物理專業。
此次,全校7人前來參加決賽,其中5人進入國家集訓隊,她是唯一的女生。
參加以男生為主的比賽,你會感到孤獨嗎?
“還好我從小就是這樣,習慣了。” 秦炎說道。
小學時,她參加過多次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并獲得過各種獎項。 高一開始參加物理比賽,小女孩一路表現穩定。
高一就獲得省二等獎; 高二進入省隊并獲得全國銀牌; 此次,他以全國排名第24位進入國家集訓隊。
這次你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打敗了很多男生。 你靠的是什么?
她想了想,說道:“這和性別無關,主要是看天賦。到了全國總決賽,就可以肯定,每個人都有不錯的天賦。接下來,我們就比較一下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工作。”
秦炎總結了對她最有用的三個秘訣:自制力、冥想和持續學習的能力。
“對我來說冥想比較容易,自控力也很好。持續學習的能力更重要。我需要長時間保持專注。我會連續學習三個小時左右,幾乎不間斷,除了喝水、上廁所。”
除了物理之外,秦炎還有其他的愛好。 小時候學過四五年古箏和舞蹈。 有時學習累了,他就會彈古箏來放松。
學軍中學榮獲8枚金牌、3枚銀牌
刷新歷史最佳成績
本次比賽,學軍中學11名學生參賽,獲得8枚金牌、3枚銀牌,刷新了歷史最好成績紀錄。 秘密是什么? 記者昨天采訪了幾位同學。
男生馬高興、藍晨軍、付眠和女生張水秀男坐在一起。 大家一致推薦馬高興先發言。 他被推薦到北京大學。 年輕人一頭超短發,說話速度很快。 談到自己喜歡物理的原因,這位理科生寫了一首詩:“一切事物都蘊含著總能被發現的奇妙原理。”
他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他接觸科學是從購買科普書籍開始的。 他最喜歡的一套是《恐怖科學》:“它不僅包含物理知識,還包含生物、化學和其他科學知識。” 小時候,他看書時常被父母催促睡覺,于是他就假裝關燈睡覺,等到父母走開,再悄悄打開床頭柜燈,把燈帶上。好看。 “呵呵,可能是看書多了,才戴上眼鏡的。”
這次全國頂尖的物理學專家齊聚杭州,他們或許會成為未來幾十年物理學界的后起之秀。 馬高興聞言連連點頭。 他將來想從事物理學的理論研究。 “我更喜歡核物理,但這個領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更新信息了。我認為需要有人來推動它,那個人可能就是我。” 年輕人說完,就和幾位同學對視一眼,笑了。
藍晨軍的成績全國第七,被推薦到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 他話不多,但邏輯卻很清楚。 “物理是我小時候覺得神奇的學科之一,但在中學時我突然明白了它。” 他未來的計劃是發展到物理應用領域,并可能加入工程學領域。
高二男生傅眠和學長們坐在一起。 他在本次比賽中表現出色,獲得全國第11名。 被保送到清華大學數學科學基礎班。 小時候,他喜歡數學,所以父親就帶他一起做奧數題。 兩人輪流獲勝,十分有趣。
當他高中時接觸物理競賽時,方潤根教練在第一堂課上就牢牢抓住了他的好奇心。 “方老師說,物理無處不在,物理定律就在生命的背后。比如,人看水中的物體,總是感覺比較淺,這其實就是折射定律。” 之后他開始參加比賽,并且越來越穩定。
最后,記者想記下每個人的電話號碼。 學生們紛紛拿出手機,幾乎都是老人的手機。 這是為什么? 馬高興抬頭看著教練,說道:“教練不讓我用智能手機,他說能打電話、發短信就夠了,你知道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