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下面我整理了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教學方法一般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互動活動的總稱。
一、制定教學方法的依據
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沒有一種是萬能的。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也都有各自的使用條件和范圍。只有選擇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實際相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教學過程中提倡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同時,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考慮幾個方面:
1、有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
明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同時高中物理教學法,要重視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2.考慮具體的教學內容和要求
教學方法的選擇也受到教學內容和具體要求的制約。對于原始知識,如力的概念、工作原理等,一般采用觀察、實驗、探究的方法比較合適。對于衍生知識,如動量定理、動能定理等,論證、推理、分析的方法更適合。
3. 基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采用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目標
歸根結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
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條件的限制。
2.高中物理常用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方法的含義以及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工作方式進行分類,并考慮到物理學科的特點,介紹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
教師利用語言和演示,通過建立物理情境、描述物理現象、闡述物理定律,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一般包括敘述、解釋等方法。
敘述法:多用于描述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物理過程。為所要掌握的物理知識建立了清晰的物理場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重點在于描述。
講解法:采用解釋、分析、論證、總結等手段講授物理知識,揭示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內在聯系。關鍵是理解。
教學方法注意事項:
1、教學內容必須科學、思想性。觀點正確、觀念準確,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
2. 講課要有邏輯性。它組織清晰、重點突出。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心理,關注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
3、教學語言必須清晰、簡潔、準確、生動。盡量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事情,語速適中,語氣適中。
4、講課時要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要善于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時,讓學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桌子,看看他們的感受如何。學生可以感覺到課桌在推著自己。用力越大,身體向后傾斜得越厲害。 。
用你的筆再寫一遍牛頓第三定律。當你用力握筆寫字時,你會發現筆筒對你的手也有很強的作用。有時手指的肌肉會壓出一個凹坑,這就是肌肉退化。
如果你用力敲桌子,學生會感覺到的。用力越用力,他們就會感到越痛,因為當手在桌子上用力時,桌子也會隨之移動。
對對手來說是一個強大的角色。
由此可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實驗方法
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大部分原理和定律都來自于實驗。實驗方法是物理學習的基本方法。實驗方法的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概念、規律、原理、現象等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性研究和創造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討論方法
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某些問題的方法。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選擇討論主題并明確討論的具體要求。
討論的問題要具體、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宜太大、太深、太簡單。選題要有針對性、有梯度,才能吸引全體學生參與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言權。題目的難度應該是中級水平的學生能夠一下子掌握的程度。同時,還需要估計和預見討論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如何處理。
2、善于啟發和引導,營造和諧的討論氛圍
在討論中,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而且要抓住問題的中心,引導討論揭示問題的本質。讓討論的重點落在對物理意義的理解、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對物理現象的解釋上。在模擬試講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在學生討論環節中設置插曲:如果學生的討論方向出現偏差或者進度很慢等,老師會在檢查過程中進行指導,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中,老師將問題分為三個階段供學生討論。
第一階段: 1.我們如何將上節課的實驗理想化? 2、增加和減少重量的目的是什么? 3. 牛頓第二定律中的質量是什么意思?力的意義是什么? ?加速度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回憶、分析、討論,能夠準確回答。
第二階段: 1、如果產生合外力,加速度會改變嗎?為什么? 2.這反映了加速度與合外力之間的什么關系?經過小組討論,學生們得出了加速度與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
第三階段: 1.你能用所學知識詳細闡述加速度與合力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嗎?小組交流結束后高中物理教學法網校頭條,派一名代表用投影儀投影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完善。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凈外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由凈外力決定的。
(4)會話法
通過師生問題對話活動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對話方式的基本要求詳見問答技巧。
(五)自學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閱讀課本或相關資料,主動獲取知識。自學不僅僅是理解課本,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閱讀做實驗、計算問題、解釋現象、靈活運用知識。